化学九年级全册2 海水“晒盐”课堂检测
展开A.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其原因是增大了蔗糖的溶解度
B.天气闷热时,鱼会在接近水面处游动,原因是温度升高气压变小,氧气的溶解度减小
C.铜器上生成的绿色物质可用稀盐酸除去
D.汽油和洗衣粉都能洗去衣服上的油迹,但原理不同
2.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中含有少量b时,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
B.t℃时,a、b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a大于b
C.当温度大于t℃时,a溶液一定比b溶液浓
D.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3.下图是KNO3 和NaCl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aCl 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
B.t1℃时 ,100 g KNO3 饱和溶液中含有20 g KNO3
C.t2℃时 ,KNO3的饱和溶液和NaCl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D.温度高于t2℃时,任一温度下 KNO3的溶解度都大于NaCl 的溶解度
4.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在t1℃时,100 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 g
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乙比甲大
C.t2℃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3℃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溶质多的是甲
6.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时把50 gA放入100 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一般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所得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7.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甲、乙、丙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t1℃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
B.在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8.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t℃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除去甲物质中少量乙物质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
D.将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30℃降到10℃时,甲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析出晶体的质量
9. 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1)t2℃时将20 g甲加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的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将t2℃时乙的某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恰好达到饱状态,该过程中溶质的质
量 (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3)将将t2℃时甲、乙晶体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将t2℃,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 (填“>”、“=”或“<”)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
10.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g。
(3)将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11.下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1)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___。
(2)要从氯化钠溶液中提取氯化钠,最好采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3)要使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除加水之外还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4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或“小”)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
【解析】A.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其原因是增大了蔗糖与水的接触面积,并不会增大溶解度,错误;B.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天气闷热时,鱼会在接近水面处游动,原因是温度升高气压变小,氧气的溶解度减小,正确;C.铜器上生成的绿色物质,是碱式碳酸铜,可用稀盐酸除去,正确;D.汽油和洗衣粉都能洗去衣服上的油迹,但汽油是溶解油迹,而洗衣粉是乳化,原理不同,正确,故选A。
2.D
【解析】A.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大,而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较小,故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错误;B.t℃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故等质量a、b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a大于b,但没有指明是等质量,错误; C.当温度大于t℃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但a溶液不一定比b溶液浓,因为没有讲清楚是否是饱和溶液,错误;D.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正确,故选D。
3.D
【解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看出,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而不是不受温度的影响,错误;B.根据溶解度曲线图,t1℃时 ,KNO3的溶解度是20 g,表示的是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溶质的质量是20 g,而不是100 g KNO3 饱和溶液,错误;C.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在t2℃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故KNO3的饱和溶液和NaCl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错误;D.根据溶解度曲线图,温度高于t2℃时,任一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都大于NaCl 的溶解度,正确,故选D。
4.D
【解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看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B.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C.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在t2℃时,N点处在曲线的下方一点,故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正确;D.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在t1℃时,乙的溶解度为25 g,表示的是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溶质的质量是25 g,而不是100 g的饱和溶液,错误,故选D。
5.C
【解析】 A.由图可知:t1℃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错误;B.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故错误;C.t2℃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可知:溶解度相等则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而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D.不知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确定析出晶体的质量多少,若相等,则题意正确,故错误;故选:C。
6.C
【解析】A.根据曲线图可看出: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正确;B.50℃时,A的溶解度为50 g,意思是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最多溶解丙的质量为50g,所以50 gA放入100 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150 g,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正确;C.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一般可采用升温的方法,错误;D.由于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A、B都有晶体析出,成为20℃时的饱和溶液,而此时B的溶解度大于A,所以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而C没有晶体析出,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然保持在50℃时饱和溶液时的溶质质量分,所以所得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错误,故选C。
7.A
【解析】A.从溶解度曲线图看,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乙>甲>丙,物质甲、乙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温,它们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质量不变,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样溶质析出,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正确;B.在t2℃时,甲、乙溶解度相等,只能说等质量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没说溶液的质量是否相等,错误;C.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仍然饱和,错误;D.乙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所以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错误。故选A。
8.D
【解析】A.根据曲线图可看出:t1℃时,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正确;B.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正确;C.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较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可以从甲、乙混合溶液中提纯甲,正确;D.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较大,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所以将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30℃降到10℃时,甲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析出晶体的质量,而没有说清楚饱和溶液的质量,错误,故选D。
9.(1)不饱和(2)不变(3)>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在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 g。即在t2℃温度下,甲在100 g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40 g。因此题目中向100 g水里20 g甲时,可完全溶解且未达到饱和。所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2)因降温后溶液恰好达到饱和,未有固体析出。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未发生变化。
(3)根据图示可知:当温度由t2℃降温到t1℃时,甲的溶解度的变化值要大于乙的溶解度的变化值。当温度由t2℃降温到t1℃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析出的固体的质量即为蒸发的水中所溶液解的固体的质量。因此甲的溶液中析出的固体的质量要大于乙的溶液中析出的固体的质量。
10.(1)t1(2)30(3) 减小。
(4)加入适量溶质乙或恒温蒸发溶剂或降温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即在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根据图示可知:在t2℃时甲的溶解度为30 g。
(3)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伏温至t1℃,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会有甲析出,则溶液中甲的质量减小;由于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
(4)接近饱和的溶液要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加入适量溶质乙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由于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还可以用降温的方法。
11.(1)增大 (2)蒸发溶剂 (3)升高温度 (4)大
【解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 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要从氯化钠溶液中提取氯化钠,最好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3)要使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除加水之外还可采用的方法是升高温度
(4)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钠的溶解度更大,故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节 海水“晒盐“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a href="/hx/tb_c4614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海水“晒盐“同步达标检测题</a>,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节 海水“晒盐“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节 海水“晒盐“课时训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2 海水“晒盐”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2 海水“晒盐”测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