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年中考复习基础必刷40题专题33梯形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年中考复习基础必刷40题专题33梯形01
    2022年中考复习基础必刷40题专题33梯形02
    2022年中考复习基础必刷40题专题33梯形03
    还剩3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中考复习基础必刷40题专题33梯形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复习基础必刷40题专题33梯形,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 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如图的灰色小三角形为三个全等大三角形的重迭处,且三个大三角形各扣掉灰色小三角形后分别为甲、乙、丙三个梯形.若图中标示的∠1为58∘,∠2为62∘,∠3为60∘,则关于甲、乙、丙三梯形的高的大小关系,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
    A.乙>甲>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

    2. 如图,梯形ABCD中,AD // BC,E点在BC上,且AE⊥BC.若AB=10,BE=8,DE=63,则AD的长度为( )
    A.8B.9C.62D.63

    3.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已知AD // BC,AB=BC,∠ABC=90∘,DE=3cm,EC=4cm,DC=5cm,那么这个梯形ABCD的面积是( )

    A.15217cm2B.19520cm2C.12cm2D.13cm2

    4.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 // BC,AC交BD于点O,要使它成为等腰梯形需要添加的条件是( )
    A.OA=OCB.AC=BDC.AC⊥BDD.AD=BC

    5. 图(一)为一梯形ABCD,其中∠C=∠D=90∘,且AD=6,BC=18,CD=12.若将AD迭合在BC上,出现折线MN,如图(二)所示,则MN的长度为( )
    A.10B.12C.15D.21

    6. 在下列图形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是( )
    A.平行四边形B.菱形C.矩形D.梯形

    7. 如图,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BC // AD,它的中位线长为28cm,周长为104cm,AD比AB短6cm,则AD:AB:BC=( )
    A.8:12:15B.2:3:5C.8:12:20D.9:12:19

    8. 在梯形ABCD中,AD // BC,对角线AC和BD交于点O,下列条件中,能判断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的是( )
    A.∠BDC=∠BCDB.∠ABC=∠DAB
    C.∠ADB=∠DACD.∠AOB=∠BOC

    9. 如图,阴影部分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115∘,则梯形另外两个底角的度数分别是( )
    A.100∘、115∘B.100∘、65∘C.80∘、115∘D.80∘、65∘

    10. 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有一组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B.矩形有四条对称轴
    C.有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D.四边形内角和是三角形内角和的43倍

    11. 若梯形的面积为8cm2,高为2cm,则此梯形的中位线长是( )
    A.2cmB.4cmC.6cmD.8cm

    12. 如图,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板,不能拼成( )
    A.平行四边形B.正方形C.等腰三角形D.梯形

    13. 下列各命题正确的是( )
    A.2,18是同类二次根式
    B.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C.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D.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14. 梯形的上底长为3,下底长为5,那么梯形的中位线长等于( )
    A.2B.4C.6D.8

    15. 下列命题中,错误的命题是( )
    A.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C.经过三点一定可作圆
    D.若一个梯形内接于圆,则它是等腰梯形

    16. 梯形ABCD中,AD // BC,AB⊥BC,BC=DC,∠C=30∘,AD=a,则BC的长为( )
    A.(4+23)aB.(2+3)aC.(4−23)aD.(2−3)a

    17. 已知等腰梯形的腰等于它的中位线的长,周长为24,则腰长为( )
    A.3B.6C.8D.12

    18.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E平分∠BAD,分别交BC,BD于点E,P,连接OE,∠ADC=60∘,AB=12BC=1,则下列结论:①∠CAD=30∘; ②BD=7; ③S平行四边形ABCD=AB⋅AC; ④OE=14AD; ⑤S△APO=312,正确的个数是( )

    A.2B.3C.4D.5

    19. 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D // BC,AB⊥BC,AD=2,BC=3,将腰CD以D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至ED,连AE、CE,则△ADE的面积是( )

    A.1B.2C.3D.不能确定

    20. 如图,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AD // BC,AB=CD=AD=3,梯形中位线EF与对角线BD相交于点M,且BD⊥CD,则MF的长为( )
    A.1.5B.3C.3.5D.4.5

    21.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OB,点E、点F分别是OA、OD的中点,连接EF,∠CEF=45∘,EM⊥BC于点M,EM交BD于点N,FN=10,则线段BC的长为_________.


    22. 如图,在菱形ABCD中,AB=6,∠DAB=60∘,AE分别交BC、BD于点E、F,CE=2,连接CF,以下结论:①△ABF≅△CBF;②点E到AB的距离是23;③tan∠DCF=337;④△ABF的面积为1253.其中一定成立的是________(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


    23. 如图,在矩形ABCD中,∠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交DC的延长线于点F,取EF的中点G,连接CG,BG,BD,DG,下列结论:
    ①BE=CD;
    ②∠DGF=135∘;
    ③∠ABG+∠ADG=180∘;
    ④若ABAD=23,则3S△BDG=13S△DGF.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填写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24.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CD在正方形ECGF的边CE上,O是EG的中点,∠EGC的平分线GH过点D,交BE于点H,连接OH,FH,EG与FH交于点M,对于下面四个结论:①GH⊥BE;②HO= // 12BG;③S正方形ABCD:S正方形ECGF=1:2;④EM:MG=1:(1+2),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为________.

    25. 【数学思考】
    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G是BC上的任意一点,DE⊥AG,BF⊥AG,垂足分别为E,F.试判断DE,BF,E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类比探究】
    如图2,四边形ABCD是菱形,点G是BC上的任意一点,E,F是AG上的两点,∠AED=∠BFA=∠α.若要使(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则∠DAB与∠α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
    【拓展延伸】
    如图3,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AB=AD,E,F是AC上的两点,且∠AED=∠BFA=∠BCD.试判断AC,DE,B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决问题】
    如图4,在圆的内接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平分∠DAB,若∠DAB=120∘,AD=1,AC=3.4,求线段AB的长.


    26. 阅读理解:
    如图①,如果四边形ABCD满足AB=AD,CB=CD,∠B=∠D=90∘,那么我们把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完美筝形”.
    将一张如图①所示的“完美筝形”纸片ABCD先折叠成如图②所示形状,再展开得到图③,其中CE,CF为折痕,∠BCE=∠ECF=∠FCD,点B′为点B的对应点,点D′为点D的对应点,连接EB′,FD′相交于点O.
    简单应用:
    (1)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四种图形中,一定为“完美筝形”的是________;

    (2)当图③中的∠BCD=120∘时,∠AEB′=________​∘;

    (3)当图②中的四边形AECF为菱形时,对应图③中的“完美筝形”有________个(包含四边形ABCD).
    拓展提升:
    当图③中的∠BCD=90∘时,连接AB′,请探求∠AB′E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27. 如图,四边形ABCD是⊙O的外切等腰梯形,其周长为20,则梯形ABCD的中位线长为________.

    28.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 // BC,AD=3,AB=CD=4,∠A=120∘,则下底BC的长为________.

    29. 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 // BC,AD:BC=1:2,AE⊥BC,垂足为E,连接BD交AE于F,则△BFE的面积与△DFA的面积之比为________.

    30. 如图,梯形ABCD两条对角线交于E,CD上取一点F,使得EF // BC,若AD=1,BC=2,则S△ABDS△EBF=________.


    31.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 // BC,中位线EF=5cm,高AH=4cm,则S梯形ABCD=________cm2.

    32. 已知梯形中位线的长为6,下底的长为7,那么上底的长为________.

    33. 一个等腰梯形上底等于腰长,下底等于腰长的两倍,那么较小的内角大小为________度.

    34. 如果梯形中位线的长为6cm,下底长是上底长的2倍,则下底长是________cm.

    35. 如图,梯形ABCD中,AD // BC,点M是AD的中点,不添加辅助线,梯形满足________条件时,有MB=MC(只填一个即可).

    36. 能够完全重合的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和AEFG按图①方式摆放,其中AD=AG=5,AB=9.点D,G分别在边AE,AB上,CD与FG相交于点H.
    【探究】求证:四边形AGHD是菱形.
    【操作一】固定图①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将平行四边形纸片AEFG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使点F与点C重合,如图②.则这两张平行四边形纸片未重叠部分图形的周长和为________.
    【操作二】将图②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AEFG绕着点A继续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使点E与点B重合,连接DG,CF,如图③,若sin∠BAD=45,则四边形DCFG的面积为________.


    37.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 // DC,∠DAB=90∘,AB=8,CD=5,BC=35.
    (1)求梯形ABCD的面积;

    (2)联结BD,求∠DBC的正切值.

    38.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AD=3,P是BC边上的一点,且BP=2CP.

    (1)用尺规在图①中作出CD边上的中点E,连接AE、BE(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如图②,在(1)的条件下,判断EB是否平分∠AEC,并说明理由;

    (3)如图③,在(2)的条件下,连接EP并延长交AB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P,不添加辅助线,△PFB能否由都经过P点的两次变换与△PAE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如果能,说明理由,并写出两种方法.

    39. (1)已知一次函数y=x+2与反比例函数y=kx,其中一次函数y=x+2的图象经过点P(k, 5).
    ①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②若点Q是上述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三象限的交点,求点Q的坐标. 39.
    (2)如图,在梯形ABCD中,AD // BC,∠B=90∘,∠C=45∘,AD=1,BC=4,E为AB中点,EF // DC交BC于点F,求EF的长.

    40. 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已知∠B=44∘,上底AD长为4,梯形的高为2,求梯形底边BC的长(精确到0.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2年中考复习基础必刷题40题——专题三十三_梯形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20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60分 )
    1.
    【答案】
    A
    【考点】
    梯形
    【解析】
    根据大角对大边得到b>c>a,e>f>d,然后利用S梯形甲=S梯形乙=S梯形丙,得到梯形丙的两底>梯形甲的两底>梯形乙的两底,从而得到梯形乙的高>梯形甲的高>梯形丙的高,最后得到正确的选项即可.
    【解答】
    解:∵ ∠1=∠α=58∘,∠2=∠β=62∘,∠3=∠γ=60∘,
    ∴ b>c>a,e>f>d,
    ∵ S梯形甲=S梯形乙=S梯形丙,
    ∴ 梯形丙的两底>梯形甲的两底>梯形乙的两底,
    ∴ 梯形乙的高>梯形甲的高>梯形丙的高,
    即:乙>甲>丙,
    故选A.
    2.
    【答案】
    C
    【考点】
    梯形
    勾股定理
    【解析】
    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E,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DAE=90∘,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
    解:∵ AE⊥BC,
    ∴ ∠AEB=90∘,
    ∵ AB=10,BE=8,
    ∴ AE=AB2−BE2=102−82=6,
    ∵ AD // BC,
    ∴ ∠DAE=∠AEB=90∘,
    ∴ AD=DE2−AE2=(63)2−62=62.
    故选:C.
    3.
    【答案】
    A
    【考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直角梯形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解析】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DCE是直角三角形,从而可以证明△ADE∽△BEC,设AE=x,进而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分别表示BE、BC、AD的长,根据勾股定理求得x的值,进而求得梯形的面积.
    【解答】
    ∵ DE=3cm,EC=4cm,DC=5cm,
    ∴ ∠DEC=90∘,
    又∠ABC=90∘,
    ∴ ∠AED=∠BCE,
    ∴ △ADE∽△BEC.
    设AE=x,则BC=43x,BE=BC−AE=13x,AD=14x,
    在直角三角形BC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19x2+169x2=16,
    解得x2=14417,
    则这个梯形ABCD的面积是12×(14x+43x)⋅43x=15217(cm2).
    4.
    【答案】
    B
    【考点】
    等腰梯形的判定
    【解析】
    要求梯形ABCD为等腰梯形的条件,可先假设梯形ABCD为等腰梯形,由此进行推导,从而求出需要添加的条件.
    【解答】
    解:假设梯形ABCD为等腰梯形,则AB=CD,∠ABC=∠DCB,
    ∴ △ABC≅△DCB,
    ∴ AC=BD.
    故选B.
    5.
    【答案】
    B
    【考点】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
    【解析】
    根据题意得MN是梯形的中位线,根据梯形的中位线定理即可求得MN的长.
    【解答】
    解:由已知得MN是梯形的中位线,所以MN=12(AD+BC)=12.
    故选B.
    6.
    【答案】
    D
    【考点】
    等腰梯形的性质
    【解析】
    根据概念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都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只有梯形是一组对边平行,所以正确答案为D.
    【解答】
    解:根据梯形的性质可判断为梯形,故选D.
    7.
    【答案】
    D
    【考点】
    等腰梯形的性质
    梯形中位线定理
    【解析】
    先设AD=x,得到AB=x+6,因为中位线为28,ABCD为等腰梯形,所以12(AD+BC)=28,所以C(周长)=AD+BC+2(x+6)=28×2+2x+12=104,得到x=18所以AD=18,AB=24,BC=2×28−AD=56−18=38,所以AD:AB:BC=9:12:19
    【解答】
    解:设AD=x,∵ AD比AB短6cm,
    ∴ AB=x+6,
    ∵ 中位线为28,ABCD为等腰梯形,
    ∴ 12(AD+BC)=28,
    ∴ C(周长)=AD+BC+2(x+6)=28×2+2x+12=104,
    解得:x=18,
    ∴ AD=18,AB=24,BC=2×28−AD=56−18=38,
    ∴ AD:AB:BC=9:12:19,
    故选D.
    8.
    【答案】
    C
    【考点】
    等腰梯形的判定
    【解析】
    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有:①有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②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根据以上内容判断即可.
    【解答】
    解:A、∵ ∠BDC=∠BCD,
    ∴ BD=BC,
    根据已知AD // BC不能推出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故本选项错误;
    B、根据∠ABC=∠DAB和AD // BC不能推出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故本选项错误;
    C、∵ ∠ADB=∠DAC,AD // BC,
    ∴ ∠ADB=∠DAC=∠DBC=∠ACB,
    ∴ OA=OD,OB=OC,
    ∴ AC=BD,
    ∵ AD // BC,
    ∴ 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故本选项正确;
    D、根据∠AOB=∠BOC,只能推出AC⊥BD,
    再根据AD // BC不能推出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9.
    【答案】
    D
    【考点】
    梯形
    【解析】
    由梯形的性质可知:∠A+∠D=180∘,∠B+∠C=180∘,继而可求出答案.
    【解答】
    解:由题意得:∠A+∠D=180∘,∠B+∠C=180∘,
    ∵ ∠A=100∘,∠B=115∘,
    ∴ ∠D=80∘,∠C=65∘.
    故选D.
    10.
    【答案】
    C
    【考点】
    等腰梯形的判定
    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菱形的判定
    矩形的性质
    【解析】
    A、根据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可判断正误;
    B、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可判断正误;
    C、根据菱形的判定定理可判断正误;
    D、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可以判断正误.
    【解答】
    解:A、有一组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错误,例如直角梯形,故此选项错误;
    B、矩形有二条对称轴,故此选项错误;
    C、有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故此选项正确;
    D、四边形内角和是三角形内角和的43倍错误,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是2倍关系,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11.
    【答案】
    B
    【考点】
    梯形中位线定理
    【解析】
    根据梯形的中位线定理,知梯形的面积等于梯形中位线×高.
    【解答】
    解:根据梯形的面积=梯形的中位线×高,得
    梯形的中位线的长=8÷2=4(cm).
    故选B.
    12.
    【答案】
    D
    【考点】
    梯形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
    根据梯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的定义进行分析排除.
    【解答】
    解:A、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因此只需让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另一条直角边是对边即可拼成平行四边形;
    B、根据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则只需让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重合;
    C、只需让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另一条直角边共线即可拼成等腰三角形;
    D、根据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显然不能拼成.
    故选D.
    13.
    【答案】
    A
    【考点】
    同类二次根式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等腰梯形的性质
    命题与定理
    【解析】
    分析是否为真命题,需要分别分析各题设是否能推出结论,从而利用排除法得出答案.
    【解答】
    解:A、正确,∵ 18=32,与2被开方数是否相同,
    ∴ 2,18是同类二次根式;
    B、错误,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不一定相等,只有等腰梯形才有这一性质;
    C、错误,必须“过直线外一点”;
    D、错误,必须是“两平行直线”.
    故选A.
    14.
    【答案】
    B
    【考点】
    梯形中位线定理
    【解析】
    此题只需根据梯形的中位线定理进行计算.
    【解答】
    解:根据梯形的中位线定理,得:梯形的中位线长=12×(3+5)=4.故选B.
    15.
    【答案】
    C
    【考点】
    确定圆的条件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等腰梯形的判定
    圆周角定理
    【解析】
    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和圆的有关知识分析.
    【解答】
    解:A、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此选项正确;
    B、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此选项正确;
    C、经过不在同一直线的三点一定可作圆,故此选项错误;
    D、若一个梯形内接于圆,则它是等腰梯形,此选项正确.
    故选C.
    16.
    【答案】
    A
    【考点】
    勾股定理
    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梯形
    【解析】
    根据题意作出图形,过D做DE⊥BC于E,可知AD=BE,根据∠c=30∘,可设DE=x,则DC=2x,CE=3x,利用已知条件AD=a,BC=DC,可知BE=DC−CE=a,代入即可求得x的值,也可求出BC的长度.
    【解答】
    解:根据题意作出图形,过D做DE⊥BC于E,
    ∵ AD // BC,AB⊥BC,
    ∴ 四边形ABED是矩形,BE=AD,
    设DE=x,
    ∵ ∠C=30∘,
    ∴ DC=2x,EC=(2x)2−x2=3x,
    ∵ DC=BC,
    ∴ BE=BC−EC=DC−EC=2x−3x=a,
    ∴ x=a2−3=(2+3)a,
    ∴ DC=2x=(4+23)a.
    故选A.
    17.
    【答案】
    B
    【考点】
    等腰梯形的性质
    梯形中位线定理
    【解析】
    根据梯形的中位线等于上底与下底边长和的一半计算即可.
    【解答】
    解:∵ 等腰梯形的腰等于它的中位线的长,两底边长的和=2中位线的长,周长为24,
    ∴ 4腰长=24,
    ∴ 腰长=24÷4=6.
    故选B.
    18.
    【答案】
    D
    【考点】
    四边形综合题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解析】
    ①先根据角平分线和平行得:∠BAE=∠BEA,则AB=BE=1,由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得:△ABE是等边三角形,由外角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ACE=30∘,最后由平行线的性质可作判断;
    ②先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OE=12AB=12,OE // AB,根据勾股定理计算OC=12−(12)2=32和OD的长,可得BD的长;
    ③因为∠BAC=90∘,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作判断;
    ④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作判断;
    ⑤根据同高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对应底边的比可得:S△AOE=S△EOC=12OE⋅OC=38,S△POES△AOP=12,代入可得结论.
    【解答】
    解:①∵ AE平分∠BAD,
    ∴ ∠BAE=∠DAE,
    ∵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AD // BC,∠ABC=∠ADC=60∘,
    ∴ ∠DAE=∠BEA,
    ∴ ∠BAE=∠BEA,
    ∴ AB=BE=1,
    ∴ △ABE是等边三角形,
    ∴ AE=BE=1,
    ∵ BC=2,
    ∴ EC=1,
    ∴ AE=EC,
    ∴ ∠EAC=∠ACE,
    ∵ ∠AEB=∠EAC+∠ACE=60∘,
    ∴ ∠ACE=30∘,
    ∵ AD // BC,
    ∴ ∠CAD=∠ACE=30∘,
    故①正确;
    ②∵ BE=EC,OA=OC,
    ∴ OE=12AB=12,OE // AB,
    ∴ ∠EOC=∠BAC=60∘+30∘=90∘,
    Rt△EOC中,OC=12−(12)2=32,
    ∵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BCD=∠BAD=120∘,
    ∴ ∠ACB=30∘,
    ∴ ∠ACD=90∘,
    Rt△OCD中,OD=12+(32)2=72,
    ∴ BD=2OD=7,
    故②正确;
    ③由②知:∠BAC=90∘,
    ∴ S平行四边形ABCD=AB⋅AC,
    故③正确;
    ④由②知:OE是△ABC的中位线,
    ∴ OE=12AB,
    ∵ AB=12BC,
    ∴ OE=14BC=14AD,
    故④正确;
    ⑤∵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OA=OC=32,
    ∴ S△AOE=S△EOC=12OE⋅OC=12×12×32=38,
    ∵ OE // AB,
    ∴ EPAP=OEAB=12,
    ∴ S△POES△AOP=12,
    ∴ S△AOP=23S△AOE=23×38=312;
    故⑤正确;
    本题正确的有:①②③④⑤,5个.
    故选D.
    19.
    【答案】
    A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梯形
    旋转的性质
    【解析】
    如图作辅助线,利用旋转和三角形全等证明△DCG与△DEF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EF的长,即△ADE的高,然后得出三角形的面积.
    【解答】
    如图所示,作EF⊥AD交AD延长线于F,作DG⊥BC,
    ∵ CD以D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至ED,
    ∴ ∠EDF+∠CDF=90∘,DE=CD,
    又∵ ∠CDF+∠CDG=90∘,
    ∴ ∠CDG=∠EDF,
    在△DCG与△DEF中,∠CDG=∠EDF∠EFD=∠CGD=90∘DE=CD ,
    ∴ △DCG≅△DEF(AAS),
    ∴ EF=CG,
    ∵ AD=2,BC=3,
    ∴ CG=BC−AD=3−2=1,
    ∴ EF=1,
    ∴ △ADE的面积是:12×AD×EF=12×2×1=1.
    20.
    【答案】
    B
    【考点】
    等腰梯形的性质
    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中位线定理
    【解析】
    根据等腰梯形的性质,可得∠ABC与∠C的关系,∠ABD与∠ADB的关系,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D与∠ADB的关系,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C的长,再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可得答案.
    【解答】
    解: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AD // BC,AB=CD=AD=3,
    ∴ ∠ABC=∠C,∠ABD=∠ADB,∠ADB=∠DBC.
    ∴ ∠ABD=∠CBD,∠C=2∠DBC.
    ∵ BD⊥CD,
    ∴ ∠BDC=90∘,
    ∴ ∠DBC=12∠C=30∘,
    BC=2DC=2×3=6.
    ∵ EF是梯形中位线,
    ∴ MF是三角形BCD的中位线,
    ∴ MF=12BC=12×6=3,
    故选:B.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15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5分 )
    21.
    【答案】
    42
    【考点】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设EF=x,
    ∵ 点E、点F分别是OA,OD的中点,
    ∴ EF是△OAD的中位线,
    ∴ AD=2x,AD // EF,
    ∴ ∠CAD=∠CEF=45∘,
    ∵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AD // BC,AD=BC=2x,
    ∴ ∠ACB=∠CAD=45∘,
    ∵ EM⊥BC,
    ∴ ∠EMC=90∘,
    ∴ △EM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CEM=45∘,
    连接BE,如图所示,
    ∵ AB=OB,AE=OE,
    ∴ BE⊥AO
    ∴ ∠BEM=45∘,
    ∴ BM=EM=MC=x,
    ∴ BM=FE,
    易得△ENF≅△MNB,
    ∴ EN=MN=12x,BN=FN=10,
    Rt△BNM中,由勾股定理得:BN2=BM2+MN2,
    ∴ (10)2=x2+(12x)2,
    x=22或−22(舍),
    ∴ BC=2x=42,
    故答案为:42.
    22.
    【答案】
    ①②③
    【考点】
    四边形综合题
    【解析】
    利用SAS证明△ABF与△CBF全等,得出①正确,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点E到AB的距离是23,得出②正确,同时得出;△ABF的面积为1835得出④错误,得出tan∠DCF=337,得出③正确.
    【解答】
    ∵ 菱形ABCD,
    ∴ AB=BC=6,
    ∵ ∠DAB=60∘,
    ∴ AB=AD=DB,∠ABD=∠DBC=60∘,
    在△ABF与△CBF中,
    AB=BC∠ABF=∠FBCBF=BF ,
    ∴ △ABF≅△CBF(SAS),
    ∴ ①正确;
    过点E作EG⊥AB,过点F作MH⊥CD,MH⊥AB,如图:
    ∵ CE=2,BC=6,∠ABC=120∘,
    ∴ BE=6−2=4,
    ∵ EG⊥AB,
    ∴ EG=23,
    ∴ 点E到AB的距离是23,
    故②正确;
    ∵ BE=4,EC=2,
    ∴ S△BFE:S△FEC=4:2=2:1,
    ∴ S△ABF:S△FBE=3:2,
    ∴ △ABF的面积为=35S△ABE=35×12×6×23=1835,
    故④错误;
    ∵ S△ADB=12×6×33=93,
    ∴ S△DFC=S△ADB−S△ABF=93−1835=2735,
    ∵ S△DFC=12×6×FM=2735,
    ∴ FM=935,
    ∴ DM=MF3=9353=95,
    ∴ CM=DC−DM=6−95=215,
    ∴ tan∠DCF=MFCM=935215=337,
    故③正确;
    23.
    【答案】
    ①③④
    【考点】
    四边形综合题
    【解析】
    先求出∠BAE=45∘,判断出△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BE,∠AEB=45∘,从而得到BE=CD,故①正确;
    再求出△C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G=EG,再求出∠BEG=∠DCG=135∘,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DCG≅△BEG,得到∠BGE=∠DGC,由∠BGE<∠AEB,得到∠DGC=∠BGE<45∘,∠DGF<135∘,故②错误;
    由于∠BGE=∠DGC,得到∠ABG+∠ADG=∠ABC+∠CBG+∠ADC−∠CDG=∠ABC+∠ADC=180∘,故③正确;
    由△BG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BD=AD2+AB2=13a,求得S△BDG,过G作GM⊥CF于M,求得S△DGF,进而得出答案.
    【解答】
    解:∵ AE平分∠BAD,
    ∴ ∠BAE=45∘,
    ∴ △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AB=BE,∠AEB=45∘,
    ∵ AB=CD,
    ∴ BE=CD,
    故①正确;
    ∵ ∠CEF=∠AEB=45∘,∠ECF=90∘,
    ∴ △C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点G为EF的中点,
    ∴ CG=EG,∠FCG=45∘,
    ∴ ∠BEG=∠DCG=135∘,
    在△DCG和△BEG中,
    BE=CD∠BEG=∠DCGCG=EG,
    ∴ △DCG≅△BEG(SAS).
    ∴ ∠BGE=∠DGC,
    ∵ ∠BGE<∠AEB,
    ∴ ∠DGC=∠BGE<45∘,
    ∵ ∠CGF=90∘,
    ∴ ∠DGF<135∘,
    故②错误;
    ∵ ∠BGE=∠DGC,
    ∴ ∠ABG+∠ADG=∠ABC+∠CBG+∠ADC−∠CDG=∠ABC+∠ADC=180∘,
    故③正确;
    ∵ ABAD=23,
    ∴ 设AB=2a,AD=3a,
    ∵ △DCG≅△BEG,
    ∵ ∠BGE=∠DGC,BG=DG,
    ∵ ∠EGC=90∘,
    ∴ ∠BGD=90∘,
    ∵ BD=AD2+AB2=13a,
    ∴ BG=DG=262a,
    ∴ S△BDG=12×262a×262a=134a2
    ∴ 3S△BDG=3×134a2,
    过G作GM⊥CF于M,
    ∵ CE=CF=BC−BE=BC−AB=a,
    ∴ GM=12CF=12a,
    ∴ S△DGF=12⋅DF⋅GM=12×3a×12a=34a2,
    ∴ 13S△DGF=13×34a2,
    ∴ 3S△BDG=13S△DGF,
    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④.
    24.
    【答案】
    ①②④
    【考点】
    四边形综合题
    【解析】
    证明△BCE≅△DCG,即可证得∠BEC=∠DGC,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证得∠EHG=90∘,则HG⊥BE,然后证明△BGH≅△EGH,则H是BE的中点,则OH是△BGE的中位线,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即可判断②.根据△DHN∽△DGC求得两个三角形的边长的比,则③④即可判断.
    【解答】
    解:∵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 BC=DC,∠BCE=90∘,
    同理可得CE=CG,∠DCG=90∘,
    在△BCE和△DCG中,
    BC=DC∠BCE=∠DCG=90∘CE=CG,
    ∴ △BCE≅△DCG,
    ∴ ∠BEC=∠DGC,
    ∵ ∠EDH=∠CDG,∠DGC+∠CDG=90∘,
    ∴ ∠EDH+∠BEC=90∘,
    ∴ ∠EHD=90∘,
    ∴ HG⊥BE,故①正确;
    ∵ 在△BGH和△EGH中,∠EHG=∠BHGHG=HG∠EGH=∠BGH,
    ∴ △BGH≅△EGH,
    ∴ BH=EH,
    又∵ O是EG的中点,
    ∴ HO= // 12BG,
    故②正确;
    设EC和OH相交于点N.
    设HN=a,则BC=2a,设正方形ECGF的边长是2b,则NC=b,CD=2a,
    ∵ OH // BC,
    ∴ △DHN∽△DGC,
    ∴ DNDC=HNCG,即b−2a2a=a2b,即a2+2ab−b2=0,
    解得:a=−2+222b=(−1+2)b,或a=(−1−2)b(舍去),
    则ab=2−1;
    则S正方形ABCD:S正方形ECGF=(2−1)2=3−22,故③错误;
    ∵ EF // OH,
    ∴ △EFM∽△OMH,
    ∴ EMOM=EFOH=2ba+b,
    ∴ EMOE=2ba+3b,EMEG=ba+3b
    ∴ EMMG=ba+2b=1ab+2=12−1+2=12+1,故④正确.
    故正确的是①②④.
    25.
    【答案】
    互补
    【考点】
    四边形综合题
    【解析】
    数学思考:根据ABCD是正方形,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和DE⊥AG,BF⊥AG,证明△ABF≅△DAE,得到AF=DE,AE=BF,所以DE−BF=AF−AE=EF;
    类比探究:根据△ABF≅△DAE,得到∠DAB与∠α互补(或∠DAB=180∘−∠α);
    拓展延伸:结合已知探究及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得△ADE≅△BAF,所以AF=DE,AE=BF,∠ADE=∠BAF,连接BD,根据在同一个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到∠CDB=∠CAB,∠DCA=∠DBA,再证明EC=ED,即可解答;
    解决问题:过点D作DE // AB交AC于点E,过点B作BF // AD交AC于点F,所以∠DEA=∠BAE=60∘,∠BFA=∠DAE=60∘,所以△ADE和△ABF是等边三角形,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AB=BF,AD=DE,由拓展延伸知AC=DE+BF,又DE=AD=1,AC=3.4,所以BF=AC−DE=3.4−1=2.4,所以AB=BF=2.4.
    【解答】
    解:数学思考:DE−BF=EF.
    理由如下:
    ∵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 AB=AD,∠BAD=90∘,
    ∴ ∠BAF+∠DAE=90∘,
    ∵ DE⊥AG,BF⊥AG,
    ∴ ∠BFA=∠AED=90∘,
    ∴ ∠BAF+∠ABF=90∘,
    ∴ ∠DAE=∠ABF,
    ∴ △ABF≅△DAE,
    ∴ AF=DE,AE=BF,
    ∴ DE−BF=AF−AE=EF.
    类比探究:互补(或∠DAB=180∘−∠α)
    拓展延伸:AC=DE+BF,
    理由如下:结合已知探究及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得△ADE≅△BAF,
    ∴ AF=DE,AE=BF,∠ADE=∠BAF,
    如图(1)连接BD,
    则∠CDB=∠CAB,∠DCA=∠DBA,
    ∴ ∠CDB=∠ADE,
    ∴ ∠ADB=∠CDE,
    ∵ AB=AD,
    ∴ ∠ADB=∠ABD,
    ∴ ∠CDE=∠ABD,
    又∵ ∠ABD=∠ACD,
    ∴ ∠CDE=∠ACD,
    ∴ EC=ED,
    ∴ AC=AE+EC=DE+BF.
    解决问题:如图2,过点D作DE // AB交AC于点E,过点B作BF // AD交AC于点F.
    ∵ 对角线AC平分∠DAB,∠DAB=120∘,
    ∴ ∠DAE=∠BAE=60∘,
    ∵ DE // AB,BF // AD,
    ∴ ∠DEA=∠BAE=60∘,∠BFA=∠DAE=60∘,
    ∴ △ADE和△ABF是等边三角形,
    ∴ ∠DEC=∠BFC=∠DAB=120∘,
    ∴ ∠DAC=∠BAC=60∘,
    ∴ CB=CD,
    由拓展延伸知AC=DE+BF,
    又∵ DE=AD=1,AC=3.4,
    ∴ BF=AC−DE=3.4−1=2.4,
    ∴ AB=BF=2.4.
    26.
    【答案】
    正方形;
    (2)根据题意得:∠B′=∠B=90∘,
    ∴ 在四边形CBEB′中,∠BEB′+∠BCB′=180∘,
    ∵ ∠AEB′+∠BEB′=180∘,
    ∴ ∠AEB′=∠BCB′,
    ∵ ∠BCE=∠ECF=∠FCD,∠BCD=120∘,
    ∴ ∠BCE=∠ECF=40∘,
    ∴ ∠AEB′=∠BCB′=40∘+40∘=80∘;
    故答案为:80;
    (3)当图②中的四边形AECF为菱形时,对应图③中的“完美筝形”有5个;理由如下;
    根据题意得:BE=B′E,BC=B′C,∠B=∠CB′E=90∘,CD=CD′,FD=FD′,∠D=∠CD′F=90∘,
    ∴ 四边形EBCB′、四边形FDCD′是“完美筝形”;
    ∵ 四边形ABCD是“完美筝形”,
    ∴ AB=AD,CB=CD,∠B=∠D=90∘,
    ∴ CD′=CB′,∠CD′O=∠CB′O=90∘,
    ∴ ∠OD′E=∠OB′F=90∘,
    ∵ 四边形AECF为菱形,
    ∴ AE=AF,CE=CF,AE // CF,AF // CE,
    ∴ D′E=B′F,∠AEB′=∠CB′E=90∘,∠AFD′=∠CD′F=90∘,
    在△OED′和△OFB′中,∠OD′E=∠OB′F∠EOD′=∠FOB′D′E=B′F,
    ∴ △OED′≅△OFB′(AAS),
    ∴ OD′=OB′,OE=OF,
    ∴ 四边形CD′OB′、四边形AEOF是“完美筝形”;
    ∴ 包含四边形ABCD,对应图③中的“完美筝形”有5个;
    故答案为:5;
    当图③中的∠BCD=90∘时,如图所示: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 ∠A=90∘,
    ∵ ∠EB′F=90∘,
    ∴ ∠A+∠EB′F=180∘,
    ∴ A、E、B′、F四点共圆,
    ∵ AE=AF,
    ∴ AE=AF,
    ∴ ∠AB′E=∠AB′F=12∠EB′F=45∘.
    【考点】
    四边形综合题
    【解析】
    (1)由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完美筝形”的定义容易得出结论;
    (2)先证出∠AEB′=∠BCB′,再求出∠BCE=∠ECF=40∘,即可得出结果;
    (3)由折叠的性质得出BE=B′E,BC=B′C,∠B=∠CB′E=90∘,CD=CD′,FD=FD′,∠D=∠CD′F=90∘,即可得出四边形EBCB′、四边形FDCD′是“完美筝形”;
    由题意得出∠OD′E=∠OB′F=90∘,CD′=CB′,由菱形的性质得出AE=AF,CE=CF,再证明△OED′≅△OFB′,得出OD′=OB′,OE=OF,证出∠AEB′=∠AFD′=90∘,即可得出四边形CD′OB′、四边形AEOF是“完美筝形”;即可得出结论;
    当图③中的∠BCD=90∘时,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证明A、E、B′、F四点共圆,得出AE=AF,由圆周角定理即可得出∠AB′E的度数.
    【解答】
    解:(1)①∵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AB=CD,AD=BC,∠A=∠C≠90∘,∠B=∠D≠90∘,
    ∴ AB≠AD,BC≠CD,
    ∴ 平行四边形不一定为“完美筝形”;
    ②∵ 四边形ABCD是矩形,
    ∴ ∠A=∠B=∠C=∠D=90∘,AB=CD,AD=BC,
    ∴ AB≠AD,BC≠CD,
    ∴ 矩形不一定为“完美筝形”;
    ③∵ 四边形ABCD是菱形,
    ∴ AB=BC=CD=AD,∠A=∠C≠90∘,∠B=∠D≠90∘,
    ∴ 菱形不一定为“完美筝形”;
    ④∵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 ∠A=∠B=∠C=∠D=90∘,AB=BC=CD=AD,
    ∴ 正方形一定为“完美筝形”;
    ∴ 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四种图形中,一定为“完美筝形”的是正方形;
    (2)根据题意得:∠B′=∠B=90∘,
    ∴ 在四边形CBEB′中,∠BEB′+∠BCB′=180∘,
    ∵ ∠AEB′+∠BEB′=180∘,
    ∴ ∠AEB′=∠BCB′,
    ∵ ∠BCE=∠ECF=∠FCD,∠BCD=120∘,
    ∴ ∠BCE=∠ECF=40∘,
    ∴ ∠AEB′=∠BCB′=40∘+40∘=80∘;
    (3)当图②中的四边形AECF为菱形时,对应图③中的“完美筝形”有5个;理由如下;
    根据题意得:BE=B′E,BC=B′C,∠B=∠CB′E=90∘,CD=CD′,FD=FD′,∠D=∠CD′F=90∘,
    ∴ 四边形EBCB′、四边形FDCD′是“完美筝形”;
    ∵ 四边形ABCD是“完美筝形”,
    ∴ AB=AD,CB=CD,∠B=∠D=90∘,
    ∴ CD′=CB′,∠CD′O=∠CB′O=90∘,
    ∴ ∠OD′E=∠OB′F=90∘,
    ∵ 四边形AECF为菱形,
    ∴ AE=AF,CE=CF,AE // CF,AF // CE,
    ∴ D′E=B′F,∠AEB′=∠CB′E=90∘,∠AFD′=∠CD′F=90∘,
    在△OED′和△OFB′中,∠OD′E=∠OB′F∠EOD′=∠FOB′D′E=B′F,
    ∴ △OED′≅△OFB′(AAS),
    ∴ OD′=OB′,OE=OF,
    ∴ 四边形CD′OB′、四边形AEOF是“完美筝形”;
    ∴ 包含四边形ABCD,对应图③中的“完美筝形”有5个;
    27.
    【答案】
    5
    【考点】
    切线长定理
    等腰梯形的性质
    梯形中位线定理
    【解析】
    根据切线长定理,可得出(AD+BC)的值,再由中位线的性质可得出中位线的长.
    【解答】
    解:
    ∵ 四边形ABCD是⊙O的外切等腰梯形,
    ∴ AE=AG,DG=DF,BE=BH,CF=CH,
    ∴ 梯形ABCD的周长=2(AD+BC)=20,
    解得:AD+BC=10,
    ∴ 梯形的中位线的长=12(AD+BC)=5.
    故答案为:5.
    28.
    【答案】
    【考点】
    梯形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平行四边形的应用
    【解析】
    分别过点A作AE⊥BC于点E,过点D作DF⊥BC于点F,分别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得出BE、CF的长,继而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过点A作AE⊥BC于点E,过点D作DF⊥BC于点F,
    ∵ AB=4,∠B=60∘,
    ∴ BE=2;
    同理可得CF=2,
    故BC的长=BE+EF+FC=4+AD=7.
    故答案为:7
    29.
    【答案】
    1:4
    【考点】
    等腰梯形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解析】
    首先过D作DM⊥CB,证明四边形AEMD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D=EM,进而得到(BE+MC):AD=1:1,再证明BE=CM,可得到BE:AD=1:2,最后证明△ADF∽△EBF,可根据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AD,BE之比的平方,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
    解:过D作DM⊥CB,
    ∵ AE⊥BC,
    ∴ AE // DM,
    ∵ AD // EM,
    ∴ 四边形AEMD是平行四边形,
    ∴ AD=EM,
    ∵ AD:BC=1:2,
    ∴ (BE+MC):AD=1:1,
    ∵ AB=CD,AE=DM,
    ∴ Rt△ABE≅Rt△DCM,
    ∴ BE=CM,
    ∴ BE:AD=1:2,
    ∵ AD // BC,
    ∴ △ADF∽△EBF,
    ∵ △BFE的面积与△DFA的面积之比为1:4,
    故答案为:1:4.
    30.
    【答案】
    94
    【考点】
    梯形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解析】
    由已知梯形ABCD和EF // BC可得△DEF∽△DBC及△CEF∽△CAD,则EFBC=DFCD,EFAD=CFCD,那么得EFBC+EFAD=DF+CFCD=1,又已知AD=1,BC=2,从而求出EF,再由△CEF∽△CAD求得S△CADS△CEF,
    再根据已知梯形ABCD和EF // BC得S△ABD=S△CAD,S△EBF=S△CEF,从而求得S△ABDS△EBF.
    【解答】
    已知梯形ABCD和EF // BC,
    ∴ △DEF∽△DBC,△CEF∽△CAD,
    ∴ EFBC=DFCD,EFAD=CFCD,
    得EFBC+EFAD=DF+CFCD=1,
    又已知AD=1,BC=2,
    ∴ EF2+EF=1,
    ∴ EF=23,
    ∵ △CEF∽△CAD,
    ∴ 得S△CADS△CEF=(ADEF)2=(123)2=94,
    ∵ 已知梯形ABCD和EF // BC,
    ∴ 得S△ABD=S△CAD,S△EBF=S△CEF,
    ∴ 得S△ABDS△EBF=94.
    31.
    【答案】
    20
    【考点】
    梯形中位线定理
    【解析】
    此题只需根据梯形的中位线定理进行计算.梯形的面积等于梯形的中位线长×梯形的高.
    【解答】
    解:∵ 梯形的面积=梯形的中位线长×高,
    ∴ 梯形的面积=4×5=20.
    故答案为:20.
    32.
    【答案】
    5
    【考点】
    梯形中位线定理
    【解析】
    根据“梯形中位线的长等于上底与下底和的一半”,即可求得下底.
    【解答】
    解:根据梯形的中位线定理,得梯形的上底长=中位线的2倍-下底=12−7=5.
    33.
    【答案】
    60
    【考点】
    等腰梯形的性质
    【解析】
    由等腰梯形的性质及题中腰和底的关系,可推出csD=DEAD=12,从而得出∠D=60∘.
    【解答】
    解:如图,AE,BF分别是等腰梯形的高,
    ∵ AB=AD,DC=2AD
    ∴ DE+FC=AD,DE=12AD
    ∴ csD=DEAD=12
    ∴ ∠D=60∘
    即:较小的内角为60∘
    34.
    【答案】
    8
    【考点】
    梯形中位线定理
    【解析】
    设上底的长为xcm,然后根据两底关系表示出下底长,利用梯形的中位线定理列出方程即可求得结果.
    【解答】
    解:设梯形的上底长为xcm,则下底长为2xcm,
    则有:x+2x=2×6
    解得x=4.
    故梯形的下底长为2x=2×4=8cm.
    故答案为8.
    35.
    【答案】
    AB=DC(或∠ABC=∠DCB、∠A=∠D)等
    【考点】
    梯形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
    根据题意得出△ABM≅△DCM,进而得出MB=MC.
    【解答】
    解:当AB=DC时,∵ 梯形ABCD中,AD // BC,
    ∴ ∠A=∠D,
    ∵ 点M是AD的中点,
    ∴ AM=MD,
    在△ABM和△DCM中,
    AM=DM∠A=∠DAB=DC,
    ∴ △ABM≅△DCM(SAS),
    ∴ MB=MC,
    同理可得出:∠ABC=∠DCB、∠A=∠D时都可以得出MB=MC,
    故答案为:AB=DC(或∠ABC=∠DCB、∠A=∠D)等.
    三、 解答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10 分 ,共计50分 )
    36.
    【答案】
    解:【操作一】根据题意得,这两张平行四边形纸片未重叠部分图形的周长和为:
    ME+EF+MC+AD+DM+AM+AG+GN+AN+BN+BC+NF
    =(ME+AM+AG+EF+NF+GN)+(AD+BC+DM+MC+AN+BN)
    =2(AE+AG)+2(AB+AD)
    =2×(9+5)+2×(9+5)=56.
    故答案为:56.
    【操作二】如图,
    由题意知,AD=AG=5,∠DAB=∠BAG,
    又AM=AM,
    ∴△AMD≅△AMG(SAS),
    ∴DM=GM,∠AMD=∠AMG,
    ∵∠AMD+∠AMG=180∘,
    ∴∠AMD=∠AMG=90∘,
    ∵sin∠BAD=DMAD=45,
    ∴DM=45AD=4,
    ∴DG=8,
    ∵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EFG是平行四边形,
    ∴DC // AB // GF,DC=AB=GF=9,
    ∴四边形CDGF是平行四边形,
    ∵∠AMD=90∘,
    ∴∠CDG=∠AMD=90∘,
    ∴四边形CDGF是矩形,
    ∴S矩形DCFG=DG⋅DC=8×9=72.
    故答案为:72.
    【考点】
    四边形综合题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解析】
    【探究】先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AE // GF,DC // AB,进而得四边形AGHD是平行四边形,再结合邻边相等,得四边形AGHD是菱形;
    【操作一】这两张平行四边形纸片未重叠部分图形的周长和实际为平行四边形ABCD和平行四边形AEFG的周长和,由此求得结果便可;
    【解答】
    解:【操作一】根据题意得,这两张平行四边形纸片未重叠部分图形的周长和为:
    ME+EF+MC+AD+DM+AM+AG+GN+AN+BN+BC+NF
    =(ME+AM+AG+EF+NF+GN)+(AD+BC+DM+MC+AN+BN)
    =2(AE+AG)+2(AB+AD)
    =2×(9+5)+2×(9+5)=56.
    故答案为:56.
    【操作二】如图,
    由题意知,AD=AG=5,∠DAB=∠BAG,
    又AM=AM,
    ∴△AMD≅△AMG(SAS),
    ∴DM=GM,∠AMD=∠AMG,
    ∵∠AMD+∠AMG=180∘,
    ∴∠AMD=∠AMG=90∘,
    ∵sin∠BAD=DMAD=45,
    ∴DM=45AD=4,
    ∴DG=8,
    ∵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EFG是平行四边形,
    ∴DC // AB // GF,DC=AB=GF=9,
    ∴四边形CDGF是平行四边形,
    ∵∠AMD=90∘,
    ∴∠CDG=∠AMD=90∘,
    ∴四边形CDGF是矩形,
    ∴S矩形DCFG=DG⋅DC=8×9=72.
    故答案为:72.
    37.
    【答案】
    解:(1)过C作CE⊥AB于E,如图,
    ∵ AB // DC,∠DAB=90∘,
    ∴ ∠D=90∘,
    ∴ ∠A=∠D=∠AEC=90∘,
    ∴ 四边形ADCE是矩形,
    ∴ AD=CE,AE=CD=5,
    ∴ BE=AB−AE=3.
    ∵ BC=35,
    ∴ CE=BC2−BE2=6,
    ∴ 梯形ABCD的面积=12×(5+8)×6=39.
    (2)过C作CH⊥BD于H,如图,
    ∵ CD // AB,
    ∴ ∠CDB=∠ABD,
    ∵ ∠CHD=∠A=90∘.
    ∴ △CDH∼△DBA,
    ∴ CHAD=CDBD.
    ∵ BD=AB2+AD2=82+62=10,
    ∴ CH6=510,
    ∴ CH=3,
    ∴ BH=BC2−CH2=(35)2−32=6,
    ∴ ∠DBC的正切值=CHBH=36=12.
    【考点】
    梯形的面积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解直角三角形
    矩形的判定与性质
    勾股定理
    【解析】
    (1)过C作CE⊥AB于E,推出四边形ADCE是矩形,得到AD=CE,AE=CD=5,根据勾股定理得到CE=BC2−BE2=6,于是得到梯形ABCD的面积=12×(5+8)×6=39;
    (2)过C作CH⊥BD于H,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HAD=CDBD,根据勾股定理得到BD=AB2+AD2=82+62=10,BH=BC2−CH2=(35)2−32=6,于是得到结论.
    【解答】
    解:(1)过C作CE⊥AB于E,如图,
    ∵ AB // DC,∠DAB=90∘,
    ∴ ∠D=90∘,
    ∴ ∠A=∠D=∠AEC=90∘,
    ∴ 四边形ADCE是矩形,
    ∴ AD=CE,AE=CD=5,
    ∴ BE=AB−AE=3.
    ∵ BC=35,
    ∴ CE=BC2−BE2=6,
    ∴ 梯形ABCD的面积=12×(5+8)×6=39.
    (2)过C作CH⊥BD于H,如图,
    ∵ CD // AB,
    ∴ ∠CDB=∠ABD,
    ∵ ∠CHD=∠A=90∘.
    ∴ △CDH∼△DBA,
    ∴ CHAD=CDBD.
    ∵ BD=AB2+AD2=82+62=10,
    ∴ CH6=510,
    ∴ CH=3,
    ∴ BH=BC2−CH2=(35)2−32=6,
    ∴ ∠DBC的正切值=CHBH=36=12.
    38.
    【答案】
    解:(1)依题意作出图形如图①所示,
    (2)EB是平分∠AEC,
    理由:∵ 四边形ABCD是矩形,
    ∴ ∠C=∠D=90∘,CD=AB=2,BC=AD=3,
    ∵ 点E是CD的中点,
    ∴ DE=CE=12CD=1,
    在△ADE和△BCE中,AD=BC∠C=∠D=90∘DE=CE ,
    ∴ △ADE≅△BCE,
    ∴ ∠AED=∠BEC,
    在Rt△ADE中,AD=3,DE=1,
    ∴ tan∠AED=ADDE=3,
    ∴ ∠AED=60∘,
    ∴ ∠BEC=∠AED=60∘
    ∴ ∠AEB=180∘−∠AED−∠BEC=60∘=∠BEC,
    ∴ BE平分∠AEC;
    (3)∵ BP=2CP,BC=3,
    ∴ CP=33,BP=233,
    在Rt△CEP中,tan∠CEP=CPCE=33,
    ∴ ∠CEP=30∘,
    ∴ ∠BEP=30∘,
    ∴ ∠AEP=90∘,
    ∵ CD // AB,
    ∴ ∠F=∠CEP=30∘,
    在Rt△ABP中,tan∠BAP=BPAB=33,
    ∴ ∠PAB=30∘,
    ∴ ∠EAP=30∘=∠F=∠PAB,
    ∵ CB⊥AF,
    ∴ AP=FP,
    ∴ △AEP≅△FBP,
    ∴ △PFB能由都经过P点的两次变换与△PAE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变换的方法为:将△BPF绕点B顺时针旋转120∘和△EPA重合,①沿PE折叠,②沿AE折叠.
    【考点】
    四边形综合题
    【解析】
    (1)根据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法作图即可得出结论;
    (2)先求出DE=CE=1,进而判断出△ADE≅△BCE,得出∠AED=∠BEC,再用锐角三角函数求出∠AED,即可得出结论;
    (3)先判断出△AEP≅△FBP,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1)依题意作出图形如图①所示,
    (2)EB是平分∠AEC,
    理由:∵ 四边形ABCD是矩形,
    ∴ ∠C=∠D=90∘,CD=AB=2,BC=AD=3,
    ∵ 点E是CD的中点,
    ∴ DE=CE=12CD=1,
    在△ADE和△BCE中,AD=BC∠C=∠D=90∘DE=CE ,
    ∴ △ADE≅△BCE,
    ∴ ∠AED=∠BEC,
    在Rt△ADE中,AD=3,DE=1,
    ∴ tan∠AED=ADDE=3,
    ∴ ∠AED=60∘,
    ∴ ∠BEC=∠AED=60∘
    ∴ ∠AEB=180∘−∠AED−∠BEC=60∘=∠BEC,
    ∴ BE平分∠AEC;
    (3)∵ BP=2CP,BC=3,
    ∴ CP=33,BP=233,
    在Rt△CEP中,tan∠CEP=CPCE=33,
    ∴ ∠CEP=30∘,
    ∴ ∠BEP=30∘,
    ∴ ∠AEP=90∘,
    ∵ CD // AB,
    ∴ ∠F=∠CEP=30∘,
    在Rt△ABP中,tan∠BAP=BPAB=33,
    ∴ ∠PAB=30∘,
    ∴ ∠EAP=30∘=∠F=∠PAB,
    ∵ CB⊥AF,
    ∴ AP=FP,
    ∴ △AEP≅△FBP,
    ∴ △PFB能由都经过P点的两次变换与△PAE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变换的方法为:将△BPF绕点B顺时针旋转120∘和△EPA重合,①沿PE折叠,②沿AE折叠.
    39.
    【答案】
    解:(1)①因一次函数y=x+2的图象经过点P(k, 5),
    所以得5=k+2,
    解得k=3,
    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3x;
    ②联立得方程组y=x+2y=3x,
    解得x=1y=3或x=−3y=−1,
    经检验:都是原方程组的解,
    故第三象限的交点Q的坐标为(−3, −1).
    (2)解:过点A作AG // DC,
    ∵ AD // BC,
    ∴ 四边形AGCD是平行四边形,
    ∴ GC=AD,
    ∴ BG=BC−AD=4−1=3,
    在Rt△ABG中,
    AG=2BG2=32,
    ∵ EF // DC // AG,
    ∴ EFAG=BEAB=12,
    ∴ EF=12AG=322.
    【考点】
    函数的综合性问题
    勾股定理
    平行四边形的应用
    梯形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解析】
    (1)①由一次函数y=x+2的图象经过点P(k, 5)可以得到5=k+2,可以求出k,也就求出了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②由于点Q是上述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三象限的交点,联立得方程组y=x+2y=3x,解方程组即可求解;
    (2)过点A作AG // DC,然后证明四边形AGCD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GC=AD,然后利用已知条件求出BG,再在Rt△ABG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G,又EF // DC // AG,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
    解:(1)①因一次函数y=x+2的图象经过点P(k, 5),
    所以得5=k+2,
    解得k=3,
    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3x;
    ②联立得方程组y=x+2y=3x,
    解得x=1y=3或x=−3y=−1,
    经检验:都是原方程组的解,
    故第三象限的交点Q的坐标为(−3, −1).
    (2)解:过点A作AG // DC,
    ∵ AD // BC,
    ∴ 四边形AGCD是平行四边形,
    ∴ GC=AD,
    ∴ BG=BC−AD=4−1=3,
    在Rt△ABG中,
    AG=2BG2=32,
    ∵ EF // DC // AG,
    ∴ EFAG=BEAB=12,
    ∴ EF=12AG=322.
    40.
    【答案】
    梯形底边BC的长为8.1.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等腰梯形的性质
    解直角三角形
    【解析】
    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在直角三角形中解题,根据角边之间的关系解出所求边长.
    【解答】
    过A、D两点分别作AE⊥BC,DF⊥BC,垂足为E、F.
    ∵ 梯形ABCD,∴ AD // BC,
    又∵ AE⊥BC,DF⊥BC,
    ∴ AE // DF,∴ 四边形AEFD是矩形.
    ∴ AD=EF,AE=DF=2.
    又∵ 等腰梯形ABCD,∴ AB=CD,∠B=∠C,
    ∴ △ABE≅△DCF,∴ BE=CF.
    ∵ 在Rt△ABE中,ctB=BEAE,
    ∴ BE=AEctB=2ct44∘,
    ∴ BC=2BE+AD=4ct44∘+4≈8.1.
    相关试卷

    2022年中考复习基础必刷40题专题30勾股定理: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复习基础必刷40题专题30勾股定理,共34页。

    2022年中考复习基础必刷40题专题40圆的有关计算: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复习基础必刷40题专题40圆的有关计算,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圆柱形水桶的底面周长为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复习基础必刷40题专题4 实数与数轴: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复习基础必刷40题专题4 实数与数轴,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2年中考复习基础必刷40题专题33梯形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