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单元测试卷 试卷 19 次下载
-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单元测试卷 试卷 27 次下载
-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 试卷 13 次下载
-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试卷 22 次下载
-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试卷 22 次下载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复习题
展开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 中国年轻学者曹原,因对石墨烯超导的重大发现,成为2018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榜首。单层石墨称为石墨烯,这种“只有一个碳原子厚的碳薄片”被公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传导电子速度最快的新型材料,下列关于石墨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石墨烯完全燃烧的产物为CO2 B. 石墨烯属于单质
C. 石墨烯具有导电性 D. 石墨烯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2. 如表所给的实验器材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器材
实验目的
A
电解水装置、药匙、少量氯化钠、水
电解水时增强导电性
B
酒精灯、大试管、导管、木炭、氧化铜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C
10mL量筒、胶头滴管、盐酸
量取7.0mL盐酸
D
托盘天平、砝码、药匙、氢氧化钠固体
称量3.5克氢氧化钠固体
A. A B. B C. C D. D
3. 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4.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鉴别O2和N2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B
检验人体呼出气体中是否含CO2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C
除去CuO粉末中少量C粉
加入稀盐酸,过滤
D
分离KCl和MnO2的混合物
取样,加水溶解、过滤、洗涤、蒸发
A. A B. B C. C D. D
5. 下列“事实或操作”与“解释或结论”不符的是( )
选项
事实或操作
解释或结论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不同
B
铁在氧气中燃烧应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
增大受热面积
C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不同
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木条熄灭
该气体为二氧化碳
A. A B. B C. C D. D
6. 用如图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检验二氧化碳
B.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
C. 观察氧气流速
D. 收集一瓶氧气
7. 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B
鉴别空气和氧气
分别将点燃的木炭伸入两个集气瓶中
C
鉴别硬水与软水
加肥皂水,搅拌
D
区分双氧水和水
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
A. A B. B C. C D. D
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闻气体时应轻轻移开集气瓶玻璃片,小心吸入少量气体
B. 为了验证CO2是否集满,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C.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D. 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9. 在地球的大气层中,因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引起温室效应.关于二氧化碳主要来源的说法中,较合理的是 ( )
A. 森林大火 B. 光合作用
C. 含碳燃料的燃烧 D. 人口增长后呼出的二氧化碳
10. 下列实验中,现象正确且可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铁丝伸入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铁丝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B
点燃甲烷,将干冷的烧杯放在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有小液滴产生
甲烷燃烧生成水
C
将足量的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粉末中
红色粉末变黑
CO具有还原性
D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
CO2能与H2O反应
A. A B. B C. C D. D
11. “碳达峰、碳中和”是近期频繁岀现的热词。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B. 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
C. 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 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12. 已知HCOOHCO↑+H2O;银氨溶液能吸收CO气体。为探究一氧化碳和氧化铜的反应原理,某校化学小组设计如图(加热仪器酒精灯略)实验,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加热前可用尖嘴吹肥皂泡点燃,听到声音很小时可加热CuO
B. 实验中可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C. 实验结束后需取下滴管用鼓气球反复鼓入空气
D. 该装置可节约药品、防倒吸,也可以控制CO的产生和停止
13. 下列实验中都用到了水,则关于水体现的主要作用错误的是( )
A. ①中水的作用:导管伸入水中形成密闭体系,便于通过气泡证明管内气体逸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B. ②中水的作用:用于冷却降温
C. ③集气瓶中水的作用:吸热、降温、减压防止胶塞弹开
D. ④中水的作用: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14. 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实验I、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 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 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 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5. 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你认为下列传闻缺乏科学依据的是( )
A. 给大棚蔬菜施加适量的二氧化碳,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
B. 有人声称:他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只需加入少量就能将水变成汽油
C. 冬天,有一家关门闭户在家烤火,结果全家中毒
D. 某地有个神秘的“死亡谷”,野兔等低矮动物走进谷底常会窒息死亡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16. 在H2、O2、CO、CO2和CH4五种气体中,①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气体是______;②能溶于水,其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的气体是______;③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的化合物是______;④有剧毒的是______;⑤密度比空气大的______;⑥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______.
17. 如图1有多种功能,如收集气体、洗涤气体(即“洗气”)、贮存气体等。
(1)收集气体:
①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若收集O2等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时,气体从 ______(填“a”或“b”,下同)处导管进入;若收集H2等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时,气体从 ______处导管进入。
②排水法收集气体:若将集气瓶中装满水,收集O2等难溶于水的气体时,气体从 ______处导管进入。
(2)测量气体的体积:
如图2,测量氧气等气体的体积,则气体从 ______处导管进入。其接口的连接,顺序是 ______。
(3)用水将瓶中贮有的气体排出使用,水从 ______端进入。
18. 在一次课外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想制取某种气体,化学老师提供了如图所示的仪器和药品: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______ 、仪器⑥的名称是 ______ 。
(2)利用上述仪器药品制取某气体,你选择仪器有 ______ (填序号);药品是 ______ 、 ______ (填名称);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利用上述该仪器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 ______ (填一种)。
(4)实验室集满O2的集气瓶,应该 ______ (选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理由 ______ 。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9. 小明同学用矿泉水瓶装了一些磁湖中的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的生产流程中,会采用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的哪些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2)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_______。
(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__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4)消毒剂高铁酸钠(Na2FeO4)集氧化、凝聚、杀菌等功能于一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标出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
(5)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列做法不能节约用水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淋浴擦香皂时暂时关上喷头 B.洗衣后的水用来拖地
C.水龙头坏了立即进行修理 D.用水管不间断地冲洗汽车
(6)水和过氧化氢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要鉴别水和过氧化氢,可采用的简便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20. 下列是常用实验仪器,据图作答。
(1)认识仪器:仪器B的名称是 。
(2)制取气体: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表明氧气已集满的现象是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 ,组装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需选择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
(3)探究性质:(如图)实验一,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由此可知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实验三,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1.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请填空:
(1)实验1采用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 。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2是在实验1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 (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 。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2. 为了节约林木资源,近几年兴起了石头纸,石头纸可用沿海水产养殖中产生的大量废弃贝壳制得。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某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100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盛有12g贝壳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贝壳中其它物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请你计算: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烧杯内物质的质量/g
30.9
49.8
m
87.6
107.6
(1)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2)稀盐酸与贝壳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提供的信息可知石墨烯为碳单质,根据碳单质的性质及化合价原则分析。
【解答】
A、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石墨烯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A说法正确;
B、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B说法正确;
C、“只有一个碳原子厚的碳薄片”被公认为是目前世界上传导电子速度最快的新型材料,说明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C说法正确;
D、石墨烯是单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D错误;
故选:D。
2.【答案】C
【解析】解:A、电解水时增强导电性,一般选用氢氧化钠溶液增强导电性,氯化钠在电解时能发生分解,故选项实验器材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除了酒精灯、大试管、导管、木炭、氧化铜,还需使用铁架台、澄清石灰水等,不能用于完成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故选项实验器材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量取7.0mL盐酸,应选用10mL的量筒;先要向量筒中倾倒盐酸,当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线,故选项实验器材能达到实验目的。
D、称量3.5克氢氧化钠固体,除了选用托盘天平、砝码、药匙、氢氧化钠固体外,还需选用烧杯,因为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选项实验器材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A、根据电解水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用品,进行分析判断。
C、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3.【答案】A
【解析】解:A、在一密闭的容器中,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1个氧分子参加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则气体的分子数不变,故选项图示正确。
B、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气体的质量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示错误。
C、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最终碳完全反应,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最终减少至0,故选项图示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密闭的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选项图示错误。
故选:A。
根据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结合图示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能使木条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能使木条熄灭的是氮气,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稀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取样,加水溶解、过滤得到氯化钾溶液和液面、洗涤、蒸发得到氯化钾和二氧化锰,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A、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稀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D、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了解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可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物的浓度及温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考虑,知道鉴别二氧化碳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是因为氧气的浓度不同,说明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影响化学反应的发生,故选项解释合理;
B.铁在氧气中燃烧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可以增大受热面积,故选项解释合理;
C.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说明反应的温度影响化学反应的发生,故选项解释合理;
D.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某气体中,木条火焰熄灭,说明了某气体不支持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气体很多,例如氮气等,故选项解释不合理。
6.【答案】D
【解析】解:A、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石灰水,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所示装置正确,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从长导管通入,将空气从短导管排出,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满,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短导管处,若木条熄灭,说明已集满,图中所示装置正确,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错误。
C、瓶内盛放半瓶水,气体从长导管通入,可以通过产生气泡的快慢可以确定气体的流速,图中所示装置正确,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错误。
D、氧气不易溶于水,用图中装置收集氧气时,长导管是出水管,短导管是进气管,图中所示装置错误,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A、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可以通过产生气泡的快慢确定气体的流速,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图中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长导管是出水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7.【答案】A
【解析】解:A、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的石灰水,不能使用燃着的木条,故选项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
B、分别将点燃的木炭伸入两个集气瓶中,能使木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的的是氧气,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设计合理。
C、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取等质量额水样,加入等量的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产生浮渣较少,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产生浮渣较多,则是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设计合理。
D、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能否产生大量气泡的是双氧水,无明显现象的是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设计合理。
故选:A。
A、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要根据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两种气体的目的.
C、根据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8.【答案】D
【解析】解:A、闻气体时应该用手在瓶口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以防中毒,故A错误;
B、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集气瓶是否集满,用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故B错误;
C、高锰酸钾制O2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C错误;
D、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以中和碱液,故D正确;
故选:D。
A、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以防中毒;
B、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据此解答。
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难度不大,明确物质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温室效应问题,根据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的主要途径分析判断。要求同学们熟练知道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造成的。
【解答】
A.森林大火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但那是偶尔发生的不会造成长期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A不合理;
B.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B不合理。
C.含碳燃料的燃烧会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当今世界的燃料大都含有碳元素,故C合理。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虽能产生二氧化碳,但不是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D不合理。
10.【答案】B
【解析】解:A、将铁丝伸入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不能燃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烧杯内壁有小液滴产生,说明生成了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过程中,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黑色固体变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塑料瓶变瘪,不能说明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也能使塑料瓶变瘪,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A、将铁丝伸入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铁丝不能燃烧;
B、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答案】D
【解析】解: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选项说法正确;
B.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选项说法正确;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要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选项说法正确;
D.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循环,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循环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充分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2.【答案】C
【解析】解:A、加热前可用尖嘴吹肥皂泡点燃,听到声音很小时说明装置内的空气已排尽,可加热CuO,故A正确;
B、由于一氧化碳在加热时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所以实验中可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色,石灰水变浑浊,故B正确;
C、实验结束后取下滴管用鼓气球反复鼓入空气,还原出的铜会重新被氧化,故C错误;
D、由装置的特点可知,该装置可节约药品、防倒吸,也可以控制CO的产生和停止,故D正确。
故选:C。
本题的装置比较新颖,观察装置的特点,根据一氧化碳制取装置的特点、性质及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13.【答案】B
【解析】解:A、①中水的作用:导管伸入水中形成密闭体系,便于通过气泡证明管内气体逸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选项说法正确;
B、②中水的作用:用于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③集气瓶中水的作用:吸热、降温、减压防止胶塞弹开,该选项说法正确;
D、④中水的作用: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①中水的作用:导管伸入水中形成密闭体系,便于通过气泡证明管内气体逸出,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B、②中水的作用:用于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C、③集气瓶中水的作用:吸热、降温、减压防止胶塞弹开;
D、④中水的作用: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答案】D
【解析】解:A、由实验的现象可知,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说法正确;
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说法正确;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说法正确;
D、上述实验说明碳酸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和醋酸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法不正确。
故选:D。
Ⅰ可得出稀醋酸能是紫色石蕊小花变红,Ⅱ、Ⅲ可得出水、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由Ⅳ可得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它们反应后生成了酸性物质--碳酸。
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不是二氧化碳,也不是水,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15.【答案】B
【解析】解:A、二氧化碳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氧气和有机物,故 A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水中含有的是氢氧元素,而汽油中含有碳元素,水不可能变成汽油,故 B缺乏科学依据;
C、关门闭户在家烤火,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能使人中毒身亡,故 C正确;
D、“死亡谷”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沉在谷底,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野兔等低矮动物走进谷底常会窒息死亡,故 D正确;
故选B。
16.【答案】H2、CO、CH4 CO2 CO CO CO2、O2 H2、O2、CO、CH4
【解析】解:在H2、O2、CO、CO2和CH4五种气体中,①H2、CO、CH4具有可燃性,能在空气中燃烧;②CO2能溶于水,其水溶液含有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③CO有还原性,是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的化合物;④有剧毒的是CO;⑤密度比空气大的CO2、O2;⑥由于H2、O2、CO、CH4不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
故答为:①H2、CO、CH4;②CO2;③CO;④CO;⑤CO2、O2;⑥H2、O2、CO、CH4.
根据H2、O2、CO、CO2和CH4五种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回答.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常见气体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17.【答案】b a a B B→A→C A
【解析】解:(1)①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若收集O2等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时,气体从长管进入,所以从b处导管进入;若收集H2等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时,气体从a处导管进入;
②排水法收集气体:若将集气瓶中装满水,收集O2等难溶于水的气体时,气体从a处导管进入;(2)测气体体积是利用气体把水压入量筒,所以气体要从短管进入,将水从长管排出,气体从B处导管进入;其接口的连接,顺序是B→A→C;
(3)水的密度比气体密度大,所以用水将瓶中贮有的气体排出使用,水从长管进入。
故答案为:(1)①b;a;
②a;
(2)B;B→A→C;
(3)A。
(1)收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了解用此装置排空气法、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要收集的气体应从哪端口通入;
(2)根据测气体体积是利用气体把水压入量筒进行分析;
(3)根据水的密度比气体密度大进行分析。
应熟悉常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排空气法要根据气体的密度来确定,但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不是很纯;气体用排水法收集的较纯,还可用其它排液法来收集气体,如二氧化碳可用排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的方法。
18.【答案】锥形瓶 集气瓶 ①②④⑥ 稀盐酸 大理石 CO2+Ca(OH)2=CaCO3↓+H2O O2或氧气或氢气或H2 正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解析】解:(1)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集气瓶是收集气体的仪器,故答案为:锥形瓶;集气瓶;
(2)利用上述仪器药品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我选择仪器有①②④⑥;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①②④⑥;稀盐酸;大理石;CO2+Ca(OH)2=CaCO3↓+H2O;
(3)利用上述该仪器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氧气或氢气,故答案为:O2或氧气或氢气或H2(合理即可);
(4)实验室集满O2的集气瓶,应该正放在桌面上,理由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故答案为:正;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1)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检验;
(3)利用上述该仪器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氧气或氢气;
(4)实验室集满O2的集气瓶,应该正放在桌面上,理由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检验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9.【答案】(1)ABC
(2)漏斗
(3)吸附
(4)Na2Fe+6O4
(5)D
(6)取少量两种液体于试管,分别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的为过氧化氢,无气泡产生的为水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水的净化操作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可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题目所给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可知,自来水的生产流程中的净化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故填:ABC; (2)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故填:漏斗;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吸附;
(4)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其中Na2FeO4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化合价要标注在化学式中对应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符号在前,数字在后,即: Na2Fe+6O4
(5)A.淋浴擦香皂时暂时关上喷头可以节约用水;
B.洗衣后的水用来拖地可以节约用水;
C.水龙头坏了立即进行修理可以节约用水;
D.用水管不间断地冲洗汽车会造成水的浪费。
故选D;
(6)过氧化氢在加二氧化锰后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水则不能,可以用这个特性鉴别过氧化氢和水;故填:取少量两种液体于试管,分别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的为过氧化氢,无气泡产生的为水。
20.【答案】(1)试管
(2)2KMnO4K2MnO4+MnO2+O2↑;集气瓶口有较大气泡冒出;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A、B、D、E
(3)密度比空气大;溶液由紫色变红色;Ca(OH)2+CO2=CaCO3↓+H2O
【解析】解:(1)仪器B的名称是试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表明氧气已集满的现象是集气瓶口有较大气泡冒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稀盐酸和大理石 (石灰石),组装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需选择的仪器是A、B、D、E。
(3)实验一中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由此可知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二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溶液颜色的变化是溶液由紫色变红色。
实验三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21.【答案】(1)水
(2)石蕊纸花变红色;CO2+H2O=H2CO3
(3) ④;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解析】(1)实验1采用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由图示可知,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水。
(2)实验1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则观察到的现象是石蕊纸花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H2O=H2CO3。
(3)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 ② ③都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棉球都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 ④比 ①先变红,通过此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22.【答案】解:根据前四次每加入20g稀盐酸总质量减少1.1g,总质量变化为12g+100g−107.6g=4.4g,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的盐酸为80g。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x y 4.4g
100x=111y=444.4g
x=10g
y=11.1g
(1)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g12g×100%≈83.3%;
(2)稀盐酸与贝壳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1g10g+80g−4.4g×100%≈13.0%
答:(1)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2)稀盐酸与贝壳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3.0%。
【解析】
【分析】
根据前四次每加入20g稀盐酸总质量减少1.1g,总质量变化为12g+100g−107.6g=4.4g,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消耗的盐酸为80g。据此结合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碳酸钙的质量以及生成的氯化钙,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知识填空练习(附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重点知识填空练习(附参考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碳的几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危害及防治措施,一氧化碳,碳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10页。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