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展开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收集装置,可以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
A. ①③
B. ①②③⑥
C. ①⑤⑥
D. ①②③④
2.如图所示,实验室里有一套用来制取气体的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锥形瓶里加入少量MnO2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过氧化氢溶液,可以制取氧气
B. 锥形瓶里加入大理石,分液漏斗里盛放稀硫酸,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C. 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混合产生气泡时,立即开始收集气体
D. 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实验台上
3.为了区分O2和CO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中不可行的是( )
A.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满上述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
B. 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
C. 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D. 用软质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相同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
4.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是一种化合物
B. 乙是一氧化碳
C. 丙是一氧化碳
D. 丙是二氧化碳
5.学校禁止吸烟,是因为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有害学生健康。其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 )
A. CO2
B. CO
C. N2
D. SO2
6.已知:CuO+2C2Cu +CO2↑。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CuO和C固体混合物在受热过程中各物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t1时,开始发生反应
B. t1和t2时,固体中铜元素质量保持不变
C. c是固体混合物的质量
D. d是二氧化碳的质量
7.碳的耗用量称为“碳足迹”。一般情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以下做法可以减小“碳足迹”的是 ( )
A. 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B. 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C. 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D. 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
8.把8g碳和16g氧气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最终密闭容器中有( )
A. 二氧化碳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碳和氧气
9.三氧化二碳(C2O3)是某星球大气的成分之一,其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有毒
B. 可以燃烧
C. 密度比空气的小
D. 能还原氧化铁
10.利用图中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 )
A. 用①③制取氧气
B. 用②③制取二氧化碳
C. 用②④制取氧气
D. 用①⑤制取二氧化碳
11.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 )
A. 红色—紫色—红色
B. 紫色—红色—紫色
C. 红色—紫色—蓝色
D. 红色—无色—红色
12.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制备气体
C.收集气体
D.验满气体
13.关于甲、乙、丙、丁四个装置(如图所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装置可用作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B. 乙装置可用作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C. 可用丙装置收集氢气
D. 可用丁装置收集氧气
14.欲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将混合气体点燃
B. 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D.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炭层
15.戴活性炭口罩防雾霾和下列化学实验原理最相似的是( )
A. 吸附
B. 溶解
C. 过滤
D. 结晶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小晨同学在研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二氧化碳通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一般用 法收集。
(2)向漏斗中倾倒二氧化碳,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由此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17.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
(1)有人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_____(填序号)。
A. 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 它们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C. 它们都有毒 D. 它们都溶于水
(2)也有人认为,二者化学性质相差甚远,请给出一条支持他的理由:_____________。
(3)其实,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C60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C60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
②C60这种物质是由 (填“分子”或“原子”)构成。
③C60与金刚石、石墨具有相似的 (填“化学”或“物理”)性质。
三、实验与探究(共3小题)
19.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炼铜的工艺,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木炭可以作还原剂把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小明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混合进行实验,他的理由是
。
(1)同学们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刚出现浑浊时, (填写“可以”或者“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反应。
(2)为了使氧化铜中的铜完全被还原,对于下列三组氧化铜和炭粉的质量比例,你建议选择 (填写字母),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
A. 36:3 B. 40:3 C. 48:3
20.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合理改进实验装置,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是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实验中收集集满一瓶CO2后,应将盖有玻璃片的集气瓶 (选填“正放”或“倒放”)在桌面上。
(2)有两位同学对图甲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进行了简化,简化后的装置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其中可行的是 。
21.某兴趣小组根据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
(1)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序号),该装置中还缺少_____(填“棉花”或“药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如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填“b”或“c”)通入。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一般选择发生装置B和收集装置_____(填字母);写出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结合实验装置图可以判断①②是排水集气法,可以收集氧气,③④是向上排空气收集气体,可以收集氧气,⑤⑥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不能用于收集氧气。
2.【答案】A
【解析】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锥形瓶里加入少量MnO2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过氧化氢溶液;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不能选择稀硫酸,应选择稀盐酸;发生装置中的液体与固体混合,刚出现气泡时不能立即收集,因为这时开始收集的气体不纯;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应该正放在桌面上。
3.【答案】B
【解析】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满上述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氧气与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无法区分;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用软质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相同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盛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会变瘪。
4.【答案】C
【解析】由黑色固体燃烧可以生成两种气体可推断是碳,在氧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足时产生一氧化碳,则乙、丙物质为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又丙点燃也能生成乙的转化关系,则丙为一氧化碳气体、乙为二氧化碳气体。
5.【答案】B
【解析】能够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为一氧化碳。
6.【答案】C
【解析】由图像可知,t1时各物质的质量开始发生变化,说明了反应开始发生,A说法正确;反应前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不变,B说法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比可知,生成铜的质量要比二氧化碳的质量多,所以c为铜的质量,d应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c说法错误;由上述分析可知,d应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D说法正确。
7.【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对环境与生活的影响。A项中,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就可以减少树木的砍伐,从而可以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B项中,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会加大二氧化碳的含量。C项中,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也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D项中,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会加大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8.【答案】C
【解析】根据C + O2CO2,可得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8,根据2C + O22CO,可得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4,碳与氧气的质量比小于3:8时,说明氧气过量,剩余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氧气,碳与氧气的质量比在3:8和3:4之间,说明剩余气体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如碳与氧气的质量比大于或等于3:4,说明氧气不足,剩余气体为一氧化碳,因此选C。
9.【答案】C
【解析】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所以有毒性、可燃性、还原性,由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2大于29,所以密度比空气的大。
10.【答案】C
【解析】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根据不同的药品,可选用①或②作发生装置,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和不易溶于水,可选用④或⑤作收集装置,故A不正确,C正确;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故不能用③或⑤收集,B、D不正确。
11.【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与水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碳酸不稳定,加热后分解成二氧化碳与水,试液又由红色变成紫色。
12.【答案】D
【解析】在制取气体时一定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实验中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收集二氧化碳用向上排空气收集;验满时要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所以只有D的操作错误。
13.【答案】C
【解析】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氧气可选用甲装置作发生装置,故A正确;实验室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可用乙装置作发生装置,故B正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氧气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可用D装置收集,故D正确。
14.【答案】C
【解析】A的意图是想将混合气体中的CO通过点燃的方法使之转化为CO2而除去,但是因为混合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2,CO2不支持燃烧,因此很难点燃。另外要点燃就必须引入O2,而O2的量又很难控制,一旦过量,引入的O2就会成为新的杂质;B、D除去的是CO2气体;C利用CO的还原性而将其除去。
15.【答案】A
【解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有毒物质和色素等,戴活性炭口罩防雾霾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可吸入颗粒物等,与吸附的原理最相似。
16.【答案】(1)向上排空气 (2)密度比空气的大
【解析】(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应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二氧化碳。(2)向漏斗中倾倒二氧化碳,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这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7.【答案】(1)B (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3)2CO+O22CO2(或CO2+C2CO)
【解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相似之处是组成元素相同;由于分子的构成不同,导致化学性质相差甚远;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加热的条件下可生成一氧化碳。
18.【答案】①单质 ②分子 ③化学
【解析】C60是由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C60是由分子构成的;C60与金刚石、石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质不同。
19.【答案】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1)不能
(2)A 反应中炭粉会与试管内的氧气反应而部分消耗,故稍过量的炭粉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解析】(1)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把块状的木炭变成碳粉更利于反应的进行。(2)实验时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可能是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故不能判断碳一氧化铜发生了反应。(3)在选择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时要考虑到氧气消耗的炭,不能按反应的比例选择,碳粉要稍多一些,有利于反应充分进行,根据化学方程式2CuO+C2Cu+CO2↑,可以计算氧化铜与碳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40:3,而碳粉稍微多一点,所以选A。
20.【答案】(1)正放 (2)丙
【解析】(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满的二氧化碳气体应该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2)乙装置中的导管伸入了液面以下,生成的气体无法导出;而丙装置中的导管刚好露出橡皮塞,利用气体的导出。
21.【答案】(1)酒精灯
(2)A 棉花 2KmnO4K2MnO4+MnO2+O2↑ c
(3)D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解析】(1)结合实验装置图可以判断a是酒精灯;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加热固体的A发生装置,A装置中管口缺少一团棉花,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与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短导管通入,水从长导管排出;
(3)收集二氧化碳应用向上排空气收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后复习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