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当堂检测题
展开
2.2我们怎样区分声音同步练习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 如图所示,在A,B,C,D 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
A. 敲打D瓶发出的声音传播得最快
B. 用嘴依次吹瓶口,A的音调最高
C. 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B的音调最高
D. 不管瓶周围有没有空气,瓶发出的声音都能直接传入人耳
- 下列做法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A. 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
B. 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
C. 改变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
D. 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它
- 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相同时间内不同乐器发出的不同声音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高的是
A. 长笛
B. 小提琴
C. 手风琴
D. 二胡
- 如图所示,用同样大小的力将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 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C. 响度是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D. 音调是否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 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其中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A. 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 改变薄塑料片滑过梳子的速度
D. 改变吹吸管的力度
- 如图所示,海底地形测绘船依靠声呐设备收集信息,信息的载体是
A. 超声波 B. 次声波 C. 引力波 D. 紫外线
- 音乐课上,当老师定调偏高时,高音区就有很多同学唱不上去,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同学
A. 音量偏小 B. 音调偏低 C. 响度不足 D. 音色不同
- 图中,老师用相同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 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 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 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 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 地震发生前出现“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等反常现象,原因是鸡鸭能听到地震产生的
A. 响度很小的可听声 B. 频率较低的次声波
C. 频率较高的超声波 D. 频率较低的超声波
- 如图所示,将薄木片从木梳的梳齿上以不同速度滑过,可以用来研究乐音特征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以上都可以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 如图所示,对比可知,图 应为女高音歌唱家的声音波形图,另一幅图为男低音歌唱家的声音波形图,你判断的理由是 。
- 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空心竹管下端,用嘴吹竹管上端,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在现场观看表演的人听到的哨音是由 传入耳朵的.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度吹竹管上端时,吹出哨音的 填“音调”“音色”或“响度”会发生变化.
-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 叫做音调.声源振动 和 之比称为频率,通常用字母 表示.频率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
- 成年女性发出的声音与成年男性发出的声音相比较,女性声音的音调较 ,这是因为女性声音的频率较 .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 如图所示,根据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中画出响度是原来的一半,音调不变的声音波形图。
|
- 根据图1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2中作出响度是原来的一半、音调和音色都不变的声音波形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 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表:
编号 | 长度 | 直径 | 频率 |
1 |
| 2131 | |
2 | 1284 | ||
3 | 656 |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1号管的长度,读数是_____________cm.
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______号.
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古筝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
小红在古筝演奏中发现,拨动不同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松紧程度有关.于是她利用弦音计如图甲所示做研究,弦音计上有四根固定在“音箱”上的琴弦,每根弦线的松紧程度都相同.她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若她选择b、c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__________的关系;若她要研究音调与弦线材料的关系,则应选择__________两弦线做实验.
小红在古筝演奏中还发现,古筝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走音”现象,这是指琴弦发声的__________偏离了标准,于是她就拿出“调音器”拧动琴弦右端的弦钉来“调音”如图乙所示,这是通过改变琴弦的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 如图所示,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在其前方有一固定的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测出汽车的速度为。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求:测速仪两次发出信号的时间间隔。
- 菏泽市交通管理局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在市内一段平直的公路上安装了固定测速仪,此路段限速为。如图所示,汽车正水平远离测速仪,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若汽车两次接受到超声波信号的时间间隔恰好是2s,超声波的速度是。求:
超声波信号第1次与汽车相遇时,汽车与测速仪间的距离?
计算该路段汽车是否超速?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声速的大小与音调无关,敲打每个瓶子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但声速相同,故A错误;
用嘴依次吹瓶口,A中的空气柱最短,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故B正确;
由于瓶子中装有水的多少不同,导致敲打时,瓶和水振动的快慢就不同,水少的振动快,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故D的音调最高,故C错误;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瓶周围没有空气时,瓶发出的声音不能直接传入人耳,故D错误。
2.【答案】D
【解析】解: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梳齿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改变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时,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时,尺子振动的振幅不一样,声音的响度不一样,但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不变,故D符号题意.
3.【答案】B
【解析】略
4.【答案】D
【解析】解: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所以,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两次卡片的振动快慢不同,则两次所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同;故这个实验用来探究音调是否与振动频率有关。
故选:D。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音调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知道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此题主要考查了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是一道基础题。
5.【答案】D
【解析】略
6.【答案】A
【解析】解:声呐设备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故选:A。
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传递能量。
此题考查了超声波的利用,比较简单。
7.【答案】B
【解析】解:发声时高音区是指声带振动较快时发出的声音,多数同学唱不上去,这主要是因为声带振动的频率不够,音调偏低造成的。
故选:B。
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
8.【答案】C
【解析】
【分析】
解答此题需要知道: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管乐器是靠改变空气柱的长度来改变音调的。
管乐器都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的,空气柱越短,声音的音调越高。
【解答】
吹吸管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吸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不断的剪短,空气柱越短,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是探究音调和吸管长短的关系,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答案】B
【解析】
【分析】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地震、海啸等大型自然灾害常伴有次声波产生,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
【解答】地震等大型自然灾害常伴有次声波产生,题干中所描述的反常现象就是因为动物听到地震产生的次声波。而这些声波是人耳无法感知到的。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们对次声波的了解,并知道它的相关应用,属声学基础题。
10.【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声音三个特征的影响因素。属于基础性习题,掌握基础知识很重要。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跟振动快慢有关。
【解答】
薄木片从木梳的梳齿上以不同的速度滑过,梳子齿振动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此实验研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答案】乙
女高音歌唱家发声的频率高,音调高
【解析】略
12.【答案】空气
音调
【解析】解:
观众和表演人之间的介质是空气,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哨声是竹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改变了竹管内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频率,改变了音调.
13.【答案】高低
次数
所用时间
f
赫兹
赫
Hz
【解析】略
14.【答案】高
大
【解析】略
15.【答案】解;由图1可知,响度是原来的一半,则振幅是原来的一半;音调不变,则频率不变,则作图如下:
【解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频率是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就是物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此考查了影响音调、响度大小的因素,能从图上分析物体的频率和振幅是关键。
16.【答案】解: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响度是原来的一半时,则振幅是原来的一半;但音调和音色不变,即频率和波形均不变,作图如下:
【解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频率是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就是物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本题考查了影响音调、响度大小的因素,能从图上分析物体的频率和振幅是关键。
17.【答案】 不能 实验时没有控制变量 将金属管悬挂,轻推使其摆动 若能听到其发声,则说明发声是由摆动产生的,反之则不是由摆动产生的
【解析】略
18.【答案】粗细 a、b 音调 松紧程度
【解析】解:选择b、c两弦线做实验,材料和长度相同,故探究的是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探究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应使长度和粗细相同,材料不同,因此应选择a和b进行实验.调节琴弦的松紧,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古筝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走音”现象,这是指琴弦发声的音调偏离了标准,于是她就拿出“调音器”拧动琴弦右端的弦钉来“调音”,这是通过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19.【答案】解: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则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为:;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用时,则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为:;
在时间间隔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测速仪两次发出信号的时间间隔为。
答:速仪两次发出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s。
【解析】运用速度的计算公式变形,求出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时,测速仪到汽车的距离,再运用汽车的速度变形求出时间间隔。
熟练运用速度的计算公式,明确回声测距的原理,可解答此题。
20.【答案】解:已知:
由可得,汽车第一次接收信号时与测速仪的距离:
;
由可得,汽车第二次接收信号时与测速仪的距离:
,
汽车从第一次接收到信号到第二次接收到信号的路程为:,
汽车从第一次接收到信号到第二次接收到信号的速度为:,
因为,该汽车在此路段没有超速。
答:超声波信号第1次与汽车相遇时,汽车与测速仪间的距离为34m;
该路段汽车没有超速。
【解析】求汽车的速度必须知道行驶的距离和相应的时间:
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的时间;
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
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再找出行驶这段时间所用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即可得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应用,如何确定汽车运动的时间,是此题的难点。
物理八年级上册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课后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同步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答】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1 从地球变暖谈起练习: 这是一份粤沪版八年级上册1 从地球变暖谈起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答案】A,【答案】D,【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