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第一课时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083617/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爬天都峰》第一课时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08361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爬天都峰》第一课时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083617/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08361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08361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08361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第五单元17 爬天都峰表格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第五单元17 爬天都峰表格教案,文件包含《爬天都峰》第一课时doc、《爬天都峰》第二课时doc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爬天都峰》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教材
分析
1.文本位置:
本课是部编语文四上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单元主题为“多彩生活”。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第三、四、五自然段讲“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遇,并约定一起爬天都峰。第六、七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还有爸爸,一起奋力向上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第八、九自然段,写“我”与老爷爷登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谢。第十自然段,讲爸爸总结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课文最后以爸爸的话结尾,发人深思。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教学内容分析:
识字与写字:认识“级、链”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会写“哩、级”等10个字,会写“假日、抬头”等14个词语。
阅读:本单元旨在让学生品悟多彩的生活,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本单元阅读的训练要素是怎样把一件事情写清楚。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具体体现为以下五个训练点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找出描写想象语句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体会想象之妙处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品人物的精神品质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仿写想象合理创造⑤了解故事把握内容
习作:本册教科书构建了以习作单元为骨架,单元习作为主体,小练笔为补充的习作体系。四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主要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写好一件事,其中包含两个要点:一是按顺序把一件事情的过程写清楚,也就是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发展的链条写清楚;二是要把这个链条上的某些重要环节也就是一件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3.关系建构:
读:习作单元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设置,每册一个。习作单元都是围绕某项关键的习作能力编排的,在结构体系上跟其他单元有较大的区别。关注生活这一体裁的文章,学生并不陌生,第四单元中课文课课后题目给出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提示讲故事,学生从而已经了解了故事的结构特点,而且在一至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很多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童话故事,学生对故事的结构比较熟悉。能运用默读、浏览等圈画重点语段,能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写: 两篇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和《小木船》借助旁批和课后题,提示学生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单元习作《生活万花筒》,让学生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按一定顺序把这件事写清楚,是对本单元所学的综合运用。
4.资源拓展
主题丛书:《颤抖的羽毛》《一件小事》《树上的鞋》《小麻雀》《钓鱼》《再被狐狸骗一次》《母狼的智慧》《两角钱》《风筝》
课标
分析
本学期目标
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3.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4.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能写简单的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3.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综合性学习
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美丑。
学情
分析
1.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有一定的识字量,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对习作单元有自己初步的认识,积累一定的好词佳句。有片段仿写的经验。能够写一件简单的事。习作的时候,围绕一个意思写。
2.已有策略经验
能运用默读、浏览等圈画重点语段,能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已有生活经验
学生想象力丰富,在生活中有对生活经历的感悟,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
4.存在困难与障碍:20-300%的学生阅读面窄,导致学生阅读理解力有待提高。针对作者的写作方法,对于如何细致入微地进行观察相关事物并习作文章,存在困难认知,需要在理解文本情境中学习并提高。
5.突破措施:
运用已经习得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子、词、形近字等。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入手,回顾主要内容。回顾文章作者是如何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如何细致描写观察所得。片段练习给学生直观的回顾和呈现习作方法的运用。
学习
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2.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人物语气和感情。
2.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 学 过 程
环节目标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问题预设与补救
一、复习导入,交代目标
1.听写词语,集体订正。
石级 铁链 攀登 一张相 辫子 笑呵呵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3.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细致了解“我”的爬山过程,同时学习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1.听写词语。
1.学生说出课文顺序。
。
复习词语,巩固对生字词的掌握。紧扣单元要素,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细品文字,探究方法
(目标1)
导读:文中“我”爬山的过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按照“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走进课文,看一看是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请你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词句,同时体会作者的写作奥秘。
(一)写清心理感受。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
2.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3.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我”的心理感受。(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4.“挂”字的运用有什么好处?(一个“挂”字,准确、形象、巧妙地将“陡”体现了出来)
5.这样又高又陡的天都峰让“我”有怎样的感受?“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险峻峭拔的天都峰,不要说攀登了,看了都会使人心里发颤,令“我”望而生畏;此时的“我”是缺乏自信的,产生了畏惧退缩的心理。)
6.请你边读边想象,把课文中的描写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再通过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难以攀登。
7.“我”是怎么爬的?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小结:在写一件事情时,可以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写出自己遇到的困难,这样也能把事情写清楚。
(二)写清人物对话。
1.为了把事情写清楚,课文还展示了“我”和老爷爷之间的对话,快速浏览课文,用直线画出我们之间的对话,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情。
2.品味第一次对话,课件出示: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1)联系上下文,两个人为什么会互相询问?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2)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多媒体出示思考题:⑴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⑵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⑶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敬佩、羡慕的语气。
3.品味第二次对话,课件出示: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1)你能体会到他们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吗?(兴奋、互相敬佩、互相感激……)
(2)再读一读他们之间的对话,你又有哪些体会?(引导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边表演边朗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
4.小结:写清人物对话,可以更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这是一个秘诀哟!
(三)写清动作。
1.过渡:为了更细致地展示爬山过程,课文展示了“我”爬山的动作。这是“我”的爬山过程,你能想象老爷爷是怎样攀登的吗?
5.这句话中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省略号,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你能想象“我”还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吗?“我”是怎样爬山的呢?
学生在想象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动词,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6.小结:动作展示,使爬山画面仿佛就在眼前,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加入动作描写,事件写得更加清楚。
(四)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3.小结:课文用爸爸的话点明了这篇课文给人的启示,这正是爬天都峰之后最深的感受的体现。在写事件时,可以点明自己爬山的感受,使读者也深受启发。
1.默读课文。
2.画出描写“我”爬山的语句。
3.边读边想象画面。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⑴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⑵体会“我”的心理。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爬上天都峰对老人和小朋友来说,都是很难的事情,但是他们做到了。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二是他们都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同时,写清了人物的动作、对话、心理活动及这件事带给自己的启发。体会多角度进行描写,把事件过程写清楚。在朗读、品析词句中探究作者的写作方法,从而受到启发。
三、读写结合,想象练笔
1.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我”和老爷爷是怎么互相鼓励的呢?想象他们在爬山过程中的对话,并写下来。
2.学生进行小练笔,教师巡视。
3.指名读一读自己所写的对话,引导学生关注标点符号,关注对话中包含的鼓励及战胜困难的决心。
指名读
小组合作交流
结合课文内容,提供语用实践的机会。在想象对话的练习中体会“我”和老爷爷的互相鼓励,进一步感受人物战胜困难的决心。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悟(目标2)
1.面对困难,有的人畏惧退缩,有的人适可而止,有的人犹豫不决,有的人勇往直前。面对困难,你打算怎么做呢?
2.指名交流。
3.出示名言,读一读,积累名言。
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爱迪生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每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罗兰
4.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战胜困难的名言。
5.小结: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希望同学们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互相鼓励,增强信心。
6.阅读主题丛书《一件小事》,看一看这篇文章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的,读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读课文
2.摘抄名言
3.阅读主题丛书,小组内交流
积累有关战胜困难的名言,丰富积累,从而对于课文含义有更深的理解。
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修改小练笔
巩固型
目标1
10分钟
阅读主题丛书《树上的鞋》《小麻雀》,思考作者是怎样把一件事写清楚的,写一写。
拓展型
目标2
10分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0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揭示课题,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指导书写,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课堂小结,留有思考,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10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研读文本,学习方法,研读第3,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内容介绍,策略经验,生活经验,存在困难与障碍,个性差异,突破措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