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设计
展开学习目标
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
2、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
3、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自主探究
探究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边边边”
例1、如图所示,△ABC是一个风筝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D⊥BC.
例2、 如图,AD=CB,E、F是AC上两动点,且有DE=BF.
(1)若E、F运动至图①所示的位置,且有AF=CE,求证:△ADE≌△CBF.
(2)若E、F运动至图②所示的位置,仍有AF=CE,那么△ADE≌△CBF还成立吗?为什么?
(3)若E、F不重合,AD和CB平行吗?说明理由.
尝试应用
1.如图,中,,,则由“”可以判定( )
A.
B.
C.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如图,在和中,,AC与BD相交于点E,若不再添加任何字母与辅助线,要使,则还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 )
A.AC=BD B.AC=BC C.BE=CE D.AE=DE
第3题图
第2题图
第1题图
3.如图,已知AB=AC,BD=DC,那么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ABD≌△ACD B.∠ADB=90°
C.∠BAD是∠B的一半 D.AD平分∠BAC
4. 如果△ABC的三边长分别为3,5,7,△DEF的三边长分别为3,3x-2,
2x-1,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等于( )
A. B.3 C.4 D.5
5.如图,已知,,点A、D、B、F在一条直线上,要使△ ≌△,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
A
C
D
B
E
F
6. 已知线段a、b、c,求作△ABC,使BC=a,AC=b,AB=c,下面作法的合理顺序为______.
①分别以B、C为圆心,c、b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A;
②作直线BP,在BP上截取BC=a;
③连结AB、AC,△ABC为所求作三角形.
7.如图,已知线段AB、CD相交于点O,AD、CB的延长线交于点E,OA=OC,EA=EC,请说明∠A=∠C.
8.在△ABC和△A1B1C1中,已知AB=A1B1,BC=B1C1,则补充条件____________,可得到△ABC≌△A1B1C1.
9.如图,已知AB=CD,AC=BD,求证:∠A=∠D.
10.如图,AC与BD交于点O,AD=CB,E、F是BD上两点,且AE=CF,DE=BF.请推导下列结论:
(1)∠D=∠B;(2)AE∥CF.
11.如图,下列三角形中,与△ABC全等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如图,已知AB=AD,CB=CD,∠B=30°,则∠D的度数是( )
A.30° B.60° C.20° D.50°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如图,AB=DC,请补充一个条件:________,使其能由“SSS”判定△ABC≌△DCB.
14.如图,A,C,F,D在同一直线上,AF=DC,AB=DE,BC=EF.求证:△ABC≌△DEF.
15.如图,AB=AC,AD=AE,BD=CE.求证:∠ADE=∠AED.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设计,共5页。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初中数学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