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答谢中书书 课文课件ppt
展开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他们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今天我们来学习南朝齐梁陶弘景写的一篇山水小品《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456—536),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弘景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像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夕日欲颓( )
与( )其奇者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人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夕曰欲颓古义:坠落今义:颓废,精神萎靡
动词,参与,这里指置身其中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林,一年四季都有。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陶弘景也描绘了一幅这样清丽的山水画。他描写了哪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反复阅读课文,并用“我从文中______句中,读出了______之美。作者写出了它______的特点”的句式说一说。
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倶备。以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动静配合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瞑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总之,先仰视“高峰人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 “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有个词叫“文如其人”,也就是说通过文章可以窥出作者当时写作的心情,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格。从这篇文章中你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是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遗。最后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陶弘景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人间仙境图,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梦想的人间仙境,你能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人间仙境吗?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 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 课文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走近作者,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再读文章与文本对话,巩固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 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 课文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耸入云,夕阳欲颓,清流见底,翻译课文,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重点品析第二段,重难点小结,答谢中书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 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 课文课件ppt,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耸入云,夕阳欲颓,清流见底,翻译课文,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重点品析第二段,重难点小结,答谢中书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