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4.5 方差第1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4.5方差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会用方差公式来求一组数据的方差。
学习重点
掌握方差求法
学习难点
理解方差公式,应用方差对数据波动情况的比较、判断。
学习过程
一、知识引桥
乒乓球的标准直径为40mm,质检部门从A、B两厂生产的乒乓球中各抽取了10只,对这些乒乓球的直径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单位:mm):
A厂:40.0, 39.9, 40.0, 40.1, 40.2, 39.8, 40.0, 39.9, 40.0, 40.1;
B厂:39.8, 40.2, 39.8, 40.2, 39.9, 40.1, 39.8, 40.2, 39.8, 40.2
(1)请你算一算它们的平均数和极差。
A厂:平均数 极差
B厂:平均数 极差
(2)是否由此就断定两厂生产的乒乓球直径同样标准?
(3)你认为哪厂生产的乒乓球的直径与标准的误差更小呢?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通过计算发现极差只能反映一组数据中两个极值之间的大小情况,而对其他数据的波动情况不敏感。刻画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除了用极差外,还有其它方式吗?
阅读课本P134交流与发现,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归纳一下方差概念,并说说公式中每一个元素的意义。
2、谈谈方差的作用?
意义: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在样本容量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小,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就越小,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小,就越稳定。
3、说说你的疑问:
(1)能用偏差的和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吗?
(2)为什么要除以数据个数n?
(3)为什么对各数据与其平均数的差不取其绝对值,而要将它们平方?
4、初步运用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引例中的问题。
三、学以致用
某足球队对运动员进行射点球成绩测试,每人每天射点球5次,在10天中,运动员大刚的进球个数分别是:
5 4 5 3 3 5 2 5 3 5
(1)求大刚进球个数的平均数;
(2)求大刚进球个数的方差。
大刚进球个数的标准差为S= 。
四、知识构建
求一组数据的方差的步骤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如果一组数据x1,x2,…, xn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减去a,得到一组新数据x1,x2,…, xn,那么这两组数据的方差有什么关系?
六、巩固提高
1、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统计量是( )
A. 平均数 B. 众数 C. 中位数 D. 方差
2、在一周内体育老师对某运动员进行了5次百米短跑测试,若想了解该运动员的成绩是否稳定,老师需要知道他5次成绩的( )
A. 平均数 B. 方差 C. 中位数 D. 众数
3、甲乙两人进行射击比赛,在相同条件下各射击10次,他们的平均成绩均为8环,10次射击成绩的方差分别是,那么,射击成绩较为稳定的是 。(填“甲”或“乙”)
4、数据4,5,6,7,8的平均数是 ,方差是 。
5、五个数1,2,3,4,a的平均数是3,a= ,这五个数的方差是 。
【自我反思】
这节课学到了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交流。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3.1 提公因式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3.1 提公因式法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青岛版第4章 数据分析4.5 方差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青岛版第4章 数据分析4.5 方差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2.1 平方差公式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2.1 平方差公式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技巧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