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与朱元思书》 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3、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4、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难点】
1、诵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
3、体会感悟作者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2—3遍后,勾画出生字、词,并给下列字注音,再在下面横线上抄写一遍。
缥( ) 湍( ) 轩( ) 邈( ) 泠( )
戾天( )经纶( ) 鸢( ) 窥( ) 柯( )
2、简介作者。
本文作者 ,字 、 朝 文学家。本文选自后人所编辑的《 》。
3、解释词义。
(1)风烟俱净( )(2)从流飘荡( )(3)一百许里( )
(4)水皆缥碧( )(5)直视无碍( )(6)急湍甚箭( )
(7)皆生寒树( )( )(8)负势竞上( )(9)互相轩邈( )(10)争高直指( )
(11)千转不穷( )(12)鸢飞戾天( )
(13)望峰息心( )(14)经纶事务( )
(15)窥谷忘反( )(16)横柯上蔽( )(17)在昼犹昏( )(18)疏条交映( )
4、参照注释,弄懂下列句子意思。
(1)从流激荡,任意东西。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预习思考:
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___ _之美,概括为“__ _ ,_ ”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 __ ”和“__ _ ”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 _之美。
【学习过程】
1、导入新课。(题目:“与”:给予。“书”:信。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
2、简介作者
3、朗读课文,读准节奏、停顿,粗知文章大意。
(范读、领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
4、疏通文意。
5、研读课文。思考: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
【巩固拓展】
2、古今异义词
(1)一百许里。 许:
(2)鸢飞戾天者。 戾:
(3)经纶世务者。 经纶:
3、一词多义
绝 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上 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2、背诵课文。
【课前预习】
1、个人或小组准备熟练的诵读课文。
2、找出表现富春江美的句子,并联系其中某一个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
3、读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你能文中某个句子悟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吗?
【学习过程】
1、欣赏一组美画。播放有关富春江山水的美丽画面(配乐),渲染气氛,激情导入。
2、诵读一篇美文。多形式、多角度地读课文:
①指点学生单读,师生共同点评
②小组展示朗读;
③学生齐读。
3、描绘一幅美景。请同学们用描述性的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你从文中看到或听到了什么?用“我读 (句子),仿佛看到(或听到)了 。”句式说话。
A、听觉举例: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从这句感觉到了山谷的幽静、连绵不绝。从声音听出了环境的安静,这是以声写静,也是反衬的手法。
B、视觉举例: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4、体味一份美情。你从文中感到了什么?用“我读 (句子),感受到了作者 的感情。”的句式说话。
学习展示程序: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小组展示。
举例:我读“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感受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我读“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感受到了作者享受自然的自由,无拘无束的惬意之情。
我读 感受到了作者
的感情
5、表达一段美感。
读到现在,你有什么感受,借助画面,发挥想象,你能用一段话表明自己的感受吗?
如:《与朱元思书》一文所绘景色真是美极了!读着吴均的文章,就如同和作者一起游历富春江一样。读到“风烟俱静,天山共色”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象到眼前广阔的视野、明净如洗的天空,感受到作者阔大的胸襟以及从容出游的舒畅心情。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
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既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巩固练习:
一、积累整合。
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缥碧( ) 轩邈( ) 泠泠( )
嘤嘤( ) 鸢飞戾天( ) 横柯( )
2、解释下列加点词。
一百许里( ) 急湍甚箭( ) 水皆缥碧(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 )
窥谷忘反( ) 疏条交映( )
3、按原文填空。
(1)、总领全篇的句子是: 。
(2)、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 。
(3)、文中直接体现作者沉湎于山水生活的句子是: 。
二、 思考与探究。
1、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水的什么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山的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组,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直接描给急湍、猛浪的形象,使人恍若亲见的句子是什么?它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描写江水的哪些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分析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横柯上蔽( ) 窥欲忘反( )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文: 。
3、理解填空。
全文共三段, 段是第一层,为总写,以 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 段是第二层,为分写,先写“异水”,以 写水流舒缓处,以 写水流湍急处。再写“奇山”以___、___、__、___等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 , , , 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记反”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习反思与评价】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导学目标,课时计划,交流点拨,附: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导学案,共9页。
语文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学案及答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合作展示,知识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