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8单元 25 羿射九日 精品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596787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优秀教案全册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25 羿射九日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25 羿射九日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认读生字,激发兴趣,指导朗读,感悟神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
3.能通过朗读表现十个太阳和一个太阳给万物带来的不同结果,知道羿是怎样射日的,感受故事的神奇。
4.能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识字、默读。
教学难点
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教师 生字卡片、课件
学生 熟读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读生字,激发兴趣
1.认读“射、弓、箭”。
(1)认识弓箭:出示“弓箭”的图片,说说这是什么。哪个是弓?哪个是箭?
提示:引导学生建立“弓”和“箭”的联系,并通过“箭”的形旁竹字头和“剑”区分开。
(2)认读“射”:出示插图说一说谁用弓箭干什么。做一做“射”的动作。
提示: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演变过程,并做动作来体会“射”的意思,让学生建立起生字和课文主要内容的联系。
2.认读“此、害、新、类、炎”。
(1)我来读一读。出示:此、害、新、类、炎。谁带着大家读一读?
(2)我来记一记。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的样子吗?把你的好方法说给同桌听。
提示:学生能通过学过的字比较记忆。“此、害”可以运用“减一减”的方法,用“些、割”进行识记。“类、炎”可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进行识记。
(3)我来猜一猜。出示“炎”的古文字。谁能猜出这是什么字?你是如何猜出来的?
(4)我来巧组合。给生字找找朋友,谁能做到?
提示:通过字形的拆分把握生字的结构,扩词理解意思。在理解“炎”的过程中,除了结合课文中的“炎热”,还可联系“炎黄子孙”加深体会。
3.认读“熔、值、艰”。
(1)出示:熔化、值日、艰难。谁带着大家读一读?
(2)填一填。沙石( )化 冰雪( )化 ( )日 ( )苦
(3)说一说:什么样的日子是艰难的日子?
4.认读“裂、窜”。
(1)出示:爆裂 、乱窜。谁会读?
(2)演一演。做一做“爆裂”和“乱窜”的动作。
5.认读“滋、腾”。
(1)出示:滋润、奔腾。谁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2)填一填:土地渐渐( )起来,花草树木渐渐繁茂起来,江河( )欢唱,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指名填空,教师评价。
(3)再读体会,出示:土地滋润、树木繁茂、江河奔腾。
6.认读“庄、稼、觉”。
(1)出示“觉”。这个字有几种读音,你能给它们找找朋友吗?
(2)出示“庄稼”。
①读一读。指名读,集体读。
②想一想。生活中的“庄稼”有哪些?
二、指导朗读,感悟神奇
出示:①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被熔化了。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
②从此,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土地渐渐滋润起来,花草树木渐渐繁茂起来,江河奔腾欢唱,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1.教师用两种不同的语调朗读,学生认真听。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2.学生评价。
3.学生练读,指名读。
4.师生问读。如:射日前后,土地有什么变化?河水有什么变化?
要点:学生在师生朗读中,体会九个太阳被射下后万物的变化,感受羿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第二课时
一、迁移运用,练讲故事
1.精彩片段自由讲。
(1)学生任选文中精彩片段练讲。
(2)指名学生讲片段,教师评价。
提示:学生能够生动地讲述精彩片段,能够对文中的一些词句加以正确运用。
2.借助框架完整讲。
(1)排列顺序。
出示内容:羿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了最后一个。
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
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要点:故事是依据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叙述的。
(2)学习默读。
①教师讲第3自然段内容。人类的日子有多艰难?找一找,看谁先找到。
②教师讲第4自然段内容。羿是怎样射下太阳的?找一找,看谁先找到。
要点:默读,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3)练讲故事。
①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②小组练习说,推荐代表说。
要点:第一,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内容要基本完整,有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第二,学生在自我表达的基础上,能将故事讲生动,并能借鉴文中的语言。
3.课外故事拓展讲。
(1)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把你印象最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指名讲课外神话故事。
提示:引导学生通过同类文体文章结构的迁移运用,加深对神话故事的印象,并增强表达欲望。
二、有收有放,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觉、值、类、艰、弓、炎、害、此”。
1.结构我来分。
要点:能够正确区分8个生字的结构,并进行分类。
2.样子我来记。
要点:用编儿歌、猜字谜、换偏旁等方法记住生字。
(1)图像识别。如“弓”字,可出示实物图片和甲骨文的字形图片。
(2)字面理解。如“炎”,一个火热,两个火一定更热。引导学生联想还学过哪些这样的字,如吕、林、从等。
(3)游戏识别:将字拆开,分别找朋友。如“类”可分成“米”“大”。
(4)口诀记忆。如“值”字,可以这样来记:一个正直的人就很“值”得人尊重。
3.生字我能写。
(1)学生自主书写。
(2)教师反馈点评。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成功之处:课堂上先让学生任选最感兴趣的部分讲述,接着让学生借助文中的框架完整地讲述故事,再让学生借助文章体裁拓展讲述故事。
不足之处:射日前后的内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课上只强调读出句子的节奏,没有注意提醒学生朗读时语速也要稍微加快,以致造成学生理解文意不够深刻。
教学建议:真正把默读的要求落到实处,继续练习默读,让学生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并逐渐提高学生默读的速度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
3.能通过朗读表现十个太阳和一个太阳给万物带来的不同结果,知道羿是怎样射日的,感受故事的神奇。
4.能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识字、默读。
教学难点
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教师 生字卡片、课件
学生 熟读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读生字,激发兴趣
1.认读“射、弓、箭”。
(1)认识弓箭:出示“弓箭”的图片,说说这是什么。哪个是弓?哪个是箭?
提示:引导学生建立“弓”和“箭”的联系,并通过“箭”的形旁竹字头和“剑”区分开。
(2)认读“射”:出示插图说一说谁用弓箭干什么。做一做“射”的动作。
提示: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演变过程,并做动作来体会“射”的意思,让学生建立起生字和课文主要内容的联系。
2.认读“此、害、新、类、炎”。
(1)我来读一读。出示:此、害、新、类、炎。谁带着大家读一读?
(2)我来记一记。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的样子吗?把你的好方法说给同桌听。
提示:学生能通过学过的字比较记忆。“此、害”可以运用“减一减”的方法,用“些、割”进行识记。“类、炎”可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进行识记。
(3)我来猜一猜。出示“炎”的古文字。谁能猜出这是什么字?你是如何猜出来的?
(4)我来巧组合。给生字找找朋友,谁能做到?
提示:通过字形的拆分把握生字的结构,扩词理解意思。在理解“炎”的过程中,除了结合课文中的“炎热”,还可联系“炎黄子孙”加深体会。
3.认读“熔、值、艰”。
(1)出示:熔化、值日、艰难。谁带着大家读一读?
(2)填一填。沙石( )化 冰雪( )化 ( )日 ( )苦
(3)说一说:什么样的日子是艰难的日子?
4.认读“裂、窜”。
(1)出示:爆裂 、乱窜。谁会读?
(2)演一演。做一做“爆裂”和“乱窜”的动作。
5.认读“滋、腾”。
(1)出示:滋润、奔腾。谁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2)填一填:土地渐渐( )起来,花草树木渐渐繁茂起来,江河( )欢唱,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指名填空,教师评价。
(3)再读体会,出示:土地滋润、树木繁茂、江河奔腾。
6.认读“庄、稼、觉”。
(1)出示“觉”。这个字有几种读音,你能给它们找找朋友吗?
(2)出示“庄稼”。
①读一读。指名读,集体读。
②想一想。生活中的“庄稼”有哪些?
二、指导朗读,感悟神奇
出示:①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被熔化了。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
②从此,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土地渐渐滋润起来,花草树木渐渐繁茂起来,江河奔腾欢唱,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1.教师用两种不同的语调朗读,学生认真听。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2.学生评价。
3.学生练读,指名读。
4.师生问读。如:射日前后,土地有什么变化?河水有什么变化?
要点:学生在师生朗读中,体会九个太阳被射下后万物的变化,感受羿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第二课时
一、迁移运用,练讲故事
1.精彩片段自由讲。
(1)学生任选文中精彩片段练讲。
(2)指名学生讲片段,教师评价。
提示:学生能够生动地讲述精彩片段,能够对文中的一些词句加以正确运用。
2.借助框架完整讲。
(1)排列顺序。
出示内容:羿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了最后一个。
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
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要点:故事是依据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叙述的。
(2)学习默读。
①教师讲第3自然段内容。人类的日子有多艰难?找一找,看谁先找到。
②教师讲第4自然段内容。羿是怎样射下太阳的?找一找,看谁先找到。
要点:默读,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3)练讲故事。
①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②小组练习说,推荐代表说。
要点:第一,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内容要基本完整,有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第二,学生在自我表达的基础上,能将故事讲生动,并能借鉴文中的语言。
3.课外故事拓展讲。
(1)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把你印象最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指名讲课外神话故事。
提示:引导学生通过同类文体文章结构的迁移运用,加深对神话故事的印象,并增强表达欲望。
二、有收有放,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觉、值、类、艰、弓、炎、害、此”。
1.结构我来分。
要点:能够正确区分8个生字的结构,并进行分类。
2.样子我来记。
要点:用编儿歌、猜字谜、换偏旁等方法记住生字。
(1)图像识别。如“弓”字,可出示实物图片和甲骨文的字形图片。
(2)字面理解。如“炎”,一个火热,两个火一定更热。引导学生联想还学过哪些这样的字,如吕、林、从等。
(3)游戏识别:将字拆开,分别找朋友。如“类”可分成“米”“大”。
(4)口诀记忆。如“值”字,可以这样来记:一个正直的人就很“值”得人尊重。
3.生字我能写。
(1)学生自主书写。
(2)教师反馈点评。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成功之处:课堂上先让学生任选最感兴趣的部分讲述,接着让学生借助文中的框架完整地讲述故事,再让学生借助文章体裁拓展讲述故事。
不足之处:射日前后的内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课上只强调读出句子的节奏,没有注意提醒学生朗读时语速也要稍微加快,以致造成学生理解文意不够深刻。
教学建议:真正把默读的要求落到实处,继续练习默读,让学生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并逐渐提高学生默读的速度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