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同步测试题
展开(3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酶的论述错误的是 ( )
A.有些酶是核酸
B.在0℃~37℃范围内,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
C.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D.任何活细胞内都有酶的存在
2.(2013·盐城高一检测)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0%过氧化氢溶液为底物进行了一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从表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
A.从催化反应条件看,酶有温和性
B.从催化活性看,酶变性后就失活
C.从催化底物范围看,酶有专一性
D.从催化反应效率看,酶有高效性
3.(2013·莱芜高一检测)下图表示的是某种酶作用模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该模型可以解释酶的专一性
B.a表示酶,该模型可解释酶的多样性
C.a催化d分解为e、f
D.该模型显示,酶在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4.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 )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5.(2013·滨州高一检测)如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是( )
A.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B.限制f~g段上升的是酶的数量,故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
C.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移[来源:学.科.网]
D.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6.某同学研究温度和pH对某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 )
A.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左右,最适pH为8
B.当pH为8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C.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不变
D.当pH为任何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7.(能力挑战题)(2013·南阳高一检测)生产中使用的普通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40℃~60℃之间,而极端耐热淀粉酶在100℃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因此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以探究温度对两种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1)此实验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此外还需要考虑无关变量如 、 及 等因素。
(2)某同学对该实验的设计思路如下:在试管中加入2 mL淀粉溶液和1 mL酶溶液,置于某一温度条件下让其反应一定时间,检测结果。有人认为这种设计是不严密的,请写出你的实验设计思路。
(3)请将下列实验结果,用曲线图的形式表达(绘在给出的方框内)。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极少数是RNA;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人体的体温37℃左右,所以从0℃到37℃范围内,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是在不断增强的;酶在反应过程中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不会因为反应的进行而被消耗掉;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任何活细胞内都有酶。
2.【解析】选C。表中实验3和4相比较可以看出酶的作用条件温和,并且酶失活后不再具有催化作用;表中实验2和3比较可以看出酶的催化效率具有高效性;没有对照实验能说明酶的专一性。
3.【解析】选B。反应中a与d结合,反应前后a没有发生变化,则a表示的是酶;d分解为e、f。在底物b、c、d同时存在时a只催化d的反应,说明了酶的专一性;图中只有一种酶,不能明确表示酶的多样性。
4. 【解析】选C。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自我分解,所以用它来作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材料不合适;在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用的材料是淀粉、蔗糖、淀粉酶,而检验的试剂为斐林试剂,而不是碘液,因为碘液不能鉴别蔗糖是否分解;胃蛋白酶的最适pH在1.5左右,用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不合适。
5.【解析】选D。由于酶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所以a表示酶,b为麦芽糖,c、d为葡萄糖;在此实验中自变量为麦芽糖量,所以麦芽糖酶的量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因为此时温度为最适温度,所以升高或降低温度都会使酶的活性下降,f点将下降;由于反应物麦芽糖和产物葡萄糖都具有还原性,所以不能用斐林试剂去鉴定麦芽糖是否完成分解。
6.【解析】选A、C。本题考查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及解读曲线的能力。分析曲线可知,温度约为35℃、pH为8时,酶促反应速率相对较快;温度约为35℃、pH大于或小于8时。酶促反应速率均下降,所以该酶的最适温度为35℃左右,最适pH为8。当pH为8时,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不同,此时温度为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随pH的升高或降低,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均为35℃左右;但当pH过高或过低时,酶变性失活,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可能相同,此时温度已不再是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方法技巧】巧析酶促反应速率曲线
(1)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一般情况下横坐标为自变量,纵坐标为因变量,分析两坐标间的关系。
(2)分析曲线中的起点、终点、关键点、线段表示的含义以及曲线的走势。
7.【解析】(1)实验的探究目的是温度对两种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所以从中读出自变量为温度,而因此改变的是酶的活性;无关变量是对实验结果即酶的活性有影响的因素而不是影响研究对象的因素,如pH、底物浓度等。
(2)要测定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所以要保温,即保证在相应温度下反应。所以先将淀粉溶液和酶溶液放在相应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后再将两者混合。
(3)以自变量温度为横坐标,因变量酶的活性为纵坐标,用描点连线法画出相应图像。
答案:(1)温度 酶的活性(或反应速度)
底物淀粉液的浓度和酶的数量 pH 添加试剂的量或实验操作顺序
(2)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各组温度条件下处理5 min,再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维持在这一温度约5 min。
(3)
关闭Wrd文档返回原板块。实验
方 法
观察结果
1
常温下自然分解
氧气泡少而小
2
常温下加入Fe3+
氧气泡稍多而小
3
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
氧气泡极多而大
4
加入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
氧气泡少而小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普通淀粉酶
相对活性/%
6
25
43
67
83
65
22
2
0
0
耐热淀粉酶
相对活性/%
6
15
25
48
76
92
100
98
82
65
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后测评,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后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2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2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