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教研组备课教学设计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9167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教案及反思
展开教师姓名 |
| 单位名称 |
| 填写时间 |
| |
学科 | 语文 | 年级/册 | 七年级下册 | 教材版本 | 部编版 | |
课题名称 |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 | |||||
难点名称 | 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 |||||
难点分析 |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 基于七年级学生实际,教师如何将学生的角度在学习时从实写转为虚写,并理解诗人在尾联中体现出来的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较为困难。 | ||||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 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学习过关于杜甫的诗歌,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学习分析能力,但是在赏析字词方面还需要加强。他们存在思维活跃、乐于表现、积极主动等心理特征,但是,他们也存在着实际登高的经验缺失等特点,因此在本文的学习中,我会多关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完成本科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体验感悟能力。 | |||||
难点教学方法 | 本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朗读指导法、阅读思考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 |||||
教学环节 | 教学过程 | |||||
导入 | (一)激趣导入: 以“岳”的小篆写法开始,让学生观察字的特点,猜想字的含义,猜想是现在的哪一个字。由此让学生感受古文化的魅力。
| |||||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
(二)走进作者: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代表作 “三吏” “三别”。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岱宗:泰山 造化:天地、大自然 眦:眼眶 会当:终当,终要。 凌:登上 学生对照注解,自读自悟,展示图片,创设情境氛围,让学生领略到诗人蕴含于景物中的凌云壮志、万丈豪情。 (四)细读感悟 1、这首诗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看泰山的? 首联——远望 颔联——近望 颈联——细望 尾联——意愿 2、从这首诗可以看出作者怎么的决心和抱负?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 |||||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 牛刀小试 下面对《望岳》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首二句远望泰山。大笔勾勒泰山横亘绵延之势,亦显惊叹仰慕之情。 B.三、四句近看泰山。细笔描写泰山神奇秀丽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C.五、六句细赏泰山。工笔描摹山中云气升腾,林中群鸟还巢的美景。 D.末两句登山感怀。诗人登临绝顶俯视群山,顿生壮志凌云之慨叹。 | |||||
小结 | 课堂小结 这首诗通过描写泰山神奇秀丽、雄伟高大的形象,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我们首先来看什么是衬托?,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