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展开一、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二、教材分析
地球是由不同物质组成和不同状态的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构成的,《地球的圈层结构》这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介绍地球圈层结构内容之前,教材安排了地震波内容,向我们介绍了地震波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方法。内外部圈层结构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地震波与内部圈层结构内容与之后第六章自然灾害内容息息相关;而外部圈层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并且外部圈层涉及的地理要素为后面四章自然环境不同要素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知识基础,但水平参差不齐,还处于简单的认识层面,缺乏对地球圈层的透彻理解。在学习能力上,他们刚进入高中阶段还缺少自主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不强。本课内容抽象,语言具有专业性,图片分析涉及立体几何知识,比较难掌握。从心理上,他们自主性强,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渴望动手学习。
四、教学目标
素养目标一: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地震波类型及特点、地球各圈层的特点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素养目标二:通过对不同圈层的认识,了解不同圈层结构的范围、组成物质及状态,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通过举例说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使学生明确人类活动应与自然和谐统一,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地球内部和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和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岩石圈及软流层的范围。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主要讲解了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地球的内部圈层是难以直接观测和亲身体验的内容,在教学设计上用比喻突破难点;用图像解决学生疑点;使学生明白纵波和横波经过的圈层不同,传播的速度就有差异;也因此使学生了解地球内部有三个圈层、两个不连续界面、也理解了岩石圈。对外部圈层运用了九寨沟景观图说明四大圈层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首先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四个问题来引入新课,人类对地球内部的探测,主要是通过地震波的观测等地球物理手段来获得信息,这可以用“B超”来作类比。呈现地震波动态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地震波的类型和特点。呈现“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推测地震波波速变化的原因,由此可划分出内部圈层。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引导学生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在讲授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基本特征时,指导学生读P22的文字从厚度、温度、物质组成和状态的变化等阐述了地球内部各圈层的基本特征。在归纳总结是呈现内部圈层结构的纵剖图,以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认识各圈层,并强调软流层和岩石圈范围的不同。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啄木鸟怎么知道树里有虫?(啄木听声)
2.怎样挑选一个好吃的西瓜?(拍一拍,听声音)
3.孕妈妈怎么知道腹中宝贝的发育情况?(B超)
4.我们怎样可以知道地球内部的情况?(利用地震波)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击本节课主题。
地震波
【承转】
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的内部结构。那么地震波为什么可以帮助我们推测地球内部的状况呢?
【学习活动一】地震波
1.阅读课本P21,观看动态图,归纳地震波的类型及其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
类型
特点
传播速度
所见过物质状态
地面感受
纵波
较快
固、液、气
上下颠簸
横波
较慢
固
左右摇晃
【思考探究】
某公园所在地区地下30km处发生地震,公园里岸上游园的人感觉到左右晃动还是上下颠簸?在湖中划船的人是否有同样的感觉,为什么?
(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先感觉到上下颠簸,接着左右晃动。船上的人只能感受到上下颠簸。因纵波传输快,横波传输慢,纵波横波都可以在陆地上传播,横波不能在水体中传播。)
观看教师在PPT上呈现的地震波动态图,归纳地震波的类型及其特点。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检测学生是否掌握地震波相关内容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学生活动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附近,地震波的波速发生突然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确定了两个不连续面,可将地球内部分成若干个圈层。)
2.分组探究:认真阅读课本P22页内容,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圈层总结该圈层的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
地壳组:①范围:莫霍界面以上;②平均厚度17千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③洋壳只有硅镁层,陆壳包括硅镁层和其上的硅铝层。
地幔组:①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②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③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共同构成了岩石圈。
地核组:①分为外核和内核;②其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下的铁和镍;③外核为液态或熔融态。
观察课本P22中图1.34“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全程结构示意”图,思考“地震波的波速发生突然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结合课本P22小组合作探究圈层结构的特点。
让学生明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依据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承转】
认识了地球的外部圈层,我们再来简单认识一下和我们的关系更为密切的外部圈层。
【学生活动三】地球的外部圈层
1.图示景观(九寨沟)中涉及了地球的哪几个圈层?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地球的哪个圈层?
2.该景观的形成体现了地球各圈层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3.结合课本P23“地球的外部圈层”内容,列表归纳地球外部圈层的主要特点。
【探究归纳】
1.图示景观(九寨沟)涉及了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四个圈层。构成该景观主体要素的是水圈。
2.该景观的形成体现了地球外部圈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3.地球外部圈层的概况、特点见下表:
观察九寨沟景观图并结合课本P23,思考教师提出的三个问题。
归纳总结三个问题的答案。
通过观察九沟寨景观图,明确四大圈层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组成地球的外部圈层。
小结
【课堂小结】
跟着教师思路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使学生对本节课额知识框架记忆更深刻
课堂检测
展示课堂检测的题目
完成课堂检测的题目
检测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本节的内容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公开课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新课讲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课题,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巩固练习,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