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3. 切线优质第3课时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27.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3. 切线
第3课时 切线长定理及三角形的内切圆
学习目标:
1.掌握切线长的定义及切线长定理.
2.初步学会运用切线长定理进行计算与证明.(难点)
3.认识三角形的内切圆及其有关概念,会作一个三角形的内切圆,掌握内心的性质.(重点)
自主学习
一、知识链接
1.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1)切线的判定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切线的性质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角形的外接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外心是三角形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交点,其到三角形______________的距离相等.
4.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过☉O外的一点,能作☉O的几条切线?
二、新知预习
(预习课本P52-54)填空并完成练习:
1.圆的切线上某一点与______之间的线段长, 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2.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_____________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______这两条切线的夹角.
3.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________,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_________.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__________.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三条__________的交点.
练习:.
1. 如图,P为圆O外一点,PA、PB分别切圆O于A、B两点,若PA=3,则PB=( )
A.2 B.3 C.4 D.5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2. 如图,PA、PB分别切⊙O于A、B两点,∠APB=50°,则∠AOP=__________.
3.如图,I是△ABC的内心,∠ABC=60°,则∠AIC=__________.
合作探究
一、 要点探究
探究点1:切线长定理
做一做 在纸上画一个圆,在圆外任选一点P,过点P作圆的切线.沿着直线PO将纸张对折,设点A的对应点为点B,连结PB.
问题1 PB是☉O的切线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问题2 PA与PB,∠APO与∠BPO有什么关系?
【要点归纳】1.切线上一点到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作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2.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画的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这两条切线
的夹角.
推理验证 已知,如图PA、PB是☉O的两条切线,A、B为切点.求证:PA=PB,∠APO=∠BPO.
想一想:若连结两切点A、B,AB交OP于点M.你又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并给出证明.
【典例精析】
例1 如图①,AB、AC是⊙O的切线,且∠A=54°,则∠BDC=__________.
图① 图②
【针对训练】如图②,AB为⊙O的直径,点C在AB的延长线上,CD、CE分别与⊙O相切于点D、E,若AD=2,∠DAC=∠DCA,则CE=__________.
例2 如图所示,P是⊙O外一点,PA、PB分别和⊙O切于A、B两点,C是上任意一点,过C作⊙O的切线分别交PA、PB于点D、E.若△PDE的周长为12,求PA的长.
探究点2:三角形的内切圆及内心
概念学习: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切圆.
问题1 如分别过点O作AB、AC、BC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G,那么线段OE、OF、OG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2 如图,☉O是△ABC的内切圆,那么线段OA、OB、OC有什么特点?
做一做 已知△ABC,作和△ABC的各边都相切的圆.
【典例精析】
例3 如图,△ABC中,∠ B=43°,∠C=61 °,点I是△ABC的内心,求∠BIC的度数.
例4 △ABC的内切圆☉O与BC、CA、AB分别相切于点D、E、F,且AB=9,BC=14,CA=13,求AF、BD、CE的长.
知识拓展
(1)设△ABC的面积为S,周长为L, △ABC内切圆的半径为r,则S,L与r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
解:由三角形内心的性质可知______=______=______=r.
由图形可知,S=S△AOB+S△AOC+S△BOC=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r=Lr.
(2)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则其内切圆的半径r为___________(以含a、b、c的代数式表示r).
方法一:面积法:由(1)中的结论,可知(a+b+c)r=____________,则r=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切线长定理:由切线长定理可知AD=AC -DC=________,BE=BC -CE=________,
因为AF=________,BF=________,AF+________=c,所以_______+________=c,
则r=________.
二、课堂小结
切线长
定义
切线上一点到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作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切线长定理
定理
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与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辅助线作法
①分别连结圆心和切点;②连结两切点;③连结圆心和圆外一点.
三角形的内切圆
有关概念
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作三角形的内切圆,
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角形的三边距离相等.
应用
运用切线长定理,将相等线段转化集中到某条边上,从而建立方程.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三角形的内心说法正确的说法为( )
A.内心是三角形三个角平分线的交点 B.内心是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C.内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D.钝角三角形的内心在三角形外
2.如图,PA、PB分别是⊙O的切线,A、B为切点,AC是⊙O的直径,已知∠BAC=35°,∠P的度数为_______.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3.如图所示,PA切⊙O于点A,PB切⊙O于点B,OP交⊙O于点C,下列说法:①PA=PB,②∠1=∠2,③OP垂直平分线段AB,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是____________.
4.如图,四边形ABCD是⊙O的外切四边形,且AB=10,CD=12,则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_______.
5.如图,PA、PB是⊙O的切线,A、B为切点,AC是⊙O的直径,∠P=60°.
(1)求∠BAC的度数;
(2)当OA=2时,求AB的长.
6.如图,已知⊙O为Rt△ABC的内切圆,切点分别为D、E、F,且∠C=90°,AB=13,BC=12.
(1)求BF的长;
(2)求⊙O的半径r.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 知识链接
1.直径所在的直线
2.(1)经过圆的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3.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 三边的垂直平分线 三个顶点
4.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二、新知预习
1.切点 2.切线长 平分 3.内切圆 内心 外切三角形 角平分线
练习:1.B 2.65° 3.120°
合作探究
一、要点探究
探究点1:切线长定理
做一做 解:PB如图所示.
问题1 解:PB是☉O的切线,理由如下:连结OA,OB.由折叠可知∠PAO=∠PBO.∵PA是☉O的切线,∴∠PAO=90°.∴∠PBO=90°.∵OB是☉O的半径,∴PB是☉O的切线.
问题2 解:PA=PB,∠APO=∠BPO.
推理验证:证明:∵PA切☉O于点A,∴ OA⊥PA.同理可得OB⊥PB.∵OA=OB,OP=OP,∴Rt△OAP≌Rt△OBP.∴PA=PB,∠APO=∠BPO.
想一想 解:OP垂直平分AB.证明:∵PA、PB是⊙O的切线,点A、B是切点,∴PA = PB ,∠OPA=∠OPB
∴△PAB是等腰三角形,PM为顶角的平分线.∴OP垂直平分AB.
【典例精析】例1 63° 【针对训练】2
例2 解:∵PA、PB分别和⊙O切于A、B两点,∴PA=PB.∵DE是⊙O的切线,∴DA=DC,EB=EC.∵△PDE的周长为12,∴PD+DE+PE=PD+DC+EC+PE=PD+AD+EB+PE=PA+PB=
2PA=12.∴PA=6.
探究点2:三角形的内切圆及内心
问题1 解:OE=OF=OG.
问题2 解:线段OA、OB、OC 分别是∠A、∠B、∠C的平分线.
做一做 解:作法:
1.作∠B和∠C的平分线BM和CN,交点为O;
2.过点O作OD⊥BC,垂足为D;
3.以O为圆心,OD为半径作圆O.
☉O就是所求的圆.
【典例精析】例3 解:连结IB、IC.∵点I是△ABC的内心,∴IB、IC分别是∠ B、∠C的平分线,在△IBC中,∠BIC=180°-(∠IBC+∠ICB)=180°-(∠ABC+∠ACB)=180°-(43°+61°)=128°.
例4 解:设AE=x,则AF=x,CD=CE =AC-AE=13-x,BD=BF=AB-AF=9-x. 由 BD+CD=BC,得 (13-x)+(9-x)=14,解得x=4.∴ AF=4,BD=5,CE=9.
知识拓展
(1) OE OF OG AB·OE AC·OF BC·OG AB AC BC
(2) 或 ab b-r a-r AD BE AF BF a-r b-r
当堂检测
1. A 2.70° 3.①②③ 4. 44
5.解:(1)∵PA、PB是⊙O的切线,∴AP=BP,∠PAC=90°. ∵∠P=60°,∴∠PAB=60°.
∴∠BAC=90°-60°=30°.
(2)连结OP,则在Rt△AOP中,OA=2,∠APO=30°,∴OP=4,由勾股定理得AP=2.
∵AP=BP,∠APB=60°,∴△APB是等边三角形. ∴AB=AP=2.
6.解:(1)在Rt△ABC中,∵∠C=90°,AB=13,BC=12,∴AC===5.
∵⊙O为Rt△ABC的内切圆,切点分别为D,E,F,∴BD=BF,AD=AE,CF=CE.
设BF=BD=x,则AD=AE=13-x,CF=CE=12-x.∵AE+EC=5,∴13-x+12-x=5.∴x=10.
∴BF=10.
(2)连结OE、OF,∵OE⊥AC,OF⊥BC,∴∠OEC=∠C=∠OFC=90°.∴四边形OECF是矩形.∴OE=CF=BC -BF=12-10=2,即r=2.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27章 圆27.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3. 切线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27章 圆27.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3. 切线学案设计,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链接,新知预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导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链接,要点探究,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3课时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准备,引入新课,课内探究,典例解析,当堂检测,课堂小结,课后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