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12.2与朱元思书精品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85544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12.2与朱元思书精品教案
展开第2课时
1.具体感受富春江山水之美,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重点)
2.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3.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品读法。
步骤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我们在七年级曾学习过吴均的《山中杂诗》,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
明确: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对隐居生活的热爱,流露出恬淡超然的闲适心境。
本节课,我们来欣赏一下富春江沿岸的山水之美,感受一下这种情感在《与朱元思书》中是如何流露的。
步骤二 自学互研 自我感悟
用课文原句填空:
(1)正面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2)侧面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运用比喻修辞突出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借景抒发内心深刻认识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从听觉角度写出“奇”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步骤三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一)写作思路
本文篇幅虽短,但很讲究章法。请简述作者的写作思路。
明确: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脉络分明。
(二)景物特征
本文分别突出了富春江水和山的什么特征?请结合相关描写,以“我读出了富春江的山(水)是________的,从________一句可以体现”的句式谈谈。
示例1:我读出了富春江的山是高峻、连绵、充满生机的,从“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一句可以体现。
示例2:我读出了富春江的水是清澈、湍急的,从“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可以体现。
要点:水的特征:清澈、湍急。山的特征:高峻、连绵、充满生机。
(三)修辞品析
本文综合运用了夸张、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请举例赏析其作用。
示例:
夸张:“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是用夸张手法描写水的澄澈透明;
比喻:“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水的湍急;
拟人:“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把山拟人化了,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高峻和绵延不断;
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对偶,句式整齐,极具音韵美。
(四)写作借鉴
作者写水时,采用了正侧面描写和动静结合的手法,请举例赏析作用。
明确:分别用“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和“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正面和侧面来描绘江水的清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静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动景。动静相生,写出了水静态的清澈和动态的湍急。
(五)思想感情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一句最能体现这一情感?
明确:表达了作者鄙弃功名利禄,热爱自然,流连山水,向往归隐山水生活的情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步骤四 当堂演练 拓展迁移
吴均描绘富春江山水,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请你借鉴这种手法,描写一处你熟悉的风景。
示例: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坡。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就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那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教案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为疏通本文,理解内容和情感打好了基础。
2.通过对文中美景的品味,让学生学习了本文的写作特色,明白了富春江山水的特征,领略了富春江山水之奇异,更让学生领略到了作者扎实的语言功底,做到了“美文美读”。
朱元思书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异水清: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奇山所见:寒树、山峰
所闻:泉、鸟、蝉、猿
所感:望峰息心,窥谷忘反鄙弃名利
向往自然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