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似多边形及位似--知识讲解 学案 8 次下载
- 相似多边形及位似--巩固练习 试卷 7 次下载
- 《相似》全章复习与巩固--巩固练习(基础) 试卷 15 次下载
- 《相似》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讲解(提高) 学案 15 次下载
- 《相似》全章复习与巩固--巩固练习(提高) 试卷 16 次下载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七章 相似综合与测试优质导学案
展开【学习目标】
1、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
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探索相似图形的性质,理解相似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探索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够利用位似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位似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
4、结合相似图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探索和证明,进一步培养推理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相似图形及比例线段1.相似图形:在数学上,我们把形状相同的图形称为相似图形(similar figures).
要点诠释:
(1) 相似图形就是指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图形;
(2) “全等”是“相似”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当“形状相同”且“大小相同”时,两 个图形全等;
2.相似多边形
如果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我们就说它们是相似多边形.
要点诠释:
(1)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既是判定方法,又是它的性质.
(2)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称为相似比.3. 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比相等,如a:b=c:d,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要点诠释:
(1)若a:b=c:d ,则ad=bc;(d也叫第四比例项)
(2)若a:b=b:c ,则 =ac(b称为a、c的比例中项).
要点二、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判定方法(一):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判定方法(二):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判定方法(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要点诠释:
此方法要求用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应用时必须注意这个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否则,判断的结果可能是错误的.
判定方法(四):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要点诠释:
要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只需找到这两个三角形的两个对应角相等即可,对于直角三角形而言,若有一个锐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2)相似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要点诠释:要特别注意“对应”两个字,在应用时,要注意找准对应线段.
(3)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3.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1)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2)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要点三、位似
1.位似图形定义: 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
2.位似图形的性质:
(1)位似图形的对应点和位似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2) 位似图形的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
(3)位似图形中不经过位似中心的对应线段平行.
要点诠释:
(1)位似图形与相似图形的区别:位似图形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图形,而相似图形未必能构成位似图形.
(2)位似变换中对应点的坐标变化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k.
【典型例题】
类型一、相似图形及比例线段
1. (2016•崇明县一模)如图,已知AD∥BE∥CF,它们依次交直线l1、l2于点A、B、C和点D、E、F,,AC=14;
(1)求AB、BC的长;
(2)如果AD=7,CF=14,求BE的长.
【思路点拨】(1)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比例的性质得出,即可求出AB的长,得出BC的长;
(2)过点A作AG∥DF交BE于点H,交CF于点G,得出AD=HE=GF=7,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出比例式求出BH,即可得出结果.
【答案与解析】
解:(1)∵AD∥BE∥CF,
∴,
∴,
∵AC=14,∴AB=4,
∴BC=14﹣4=10;
(2)过点A作AG∥DF交BE于点H,交CF于点G,如图所示:
又∵AD∥BE∥CF,AD=7,
∴AD=HE=GF=7,
∵CF=14,
∴CG=14﹣7=7,
∵BE∥CF,
∴,
∴BH=2,
∴BE=2+7=9.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熟练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通过作辅助线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求出BH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2015•眉山)如图,AD∥BE∥CF,直线l1、l2这与三条平行线分别交于点A、B、C和点D、E、F.已知AB=1,BC=3,DE=2,则EF的长为( )
A.4B.5C.6D.8
【答案】C.
类型二、相似三角形
2. 如图所示,在4×4的正方形方格中,△ABC和△DEF的顶点都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ABC=________,BC=________;
(2)判断△ABC与△DEF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答案与解析】
(1)135°,
(2)△ABC和△DEF相似(或△ABC∽△DEF).
因为,,所以.
又因为∠ABC=∠DEF=90°+45°=135°,所以△ABC∽△DEF.
【总结升华】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格点三角形的特点,从边角方面去探究两三角形有关角的度数和边的长度,利用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证明两三角形相似.
举一反三:
【变式】下列4×4的正方形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三角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则与△ABC相似的三角形所在的网格图形是( ).
A. B. C. D.
【答案】B.
3. 在正方形ABCD中,P是BC上的点,BP=3PC,Q是CD的中点,求证:△ADQ∽△QCP.
【答案与解析】
∵BP=3PC,Q是CD的中点,
∴,
又∵∠ADQ=∠QCP=90°,
∴△ADQ∽△QCP.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4. 如图所示,在△ABC和△DBE中,若.
(1)△ABC与△DBE的周长差为10 cm,求△ABC的周长;
(2)△ABC与△DBE的面积之和为170 cm2,求△DBE的面积.
【答案与解析】
(1)∵ ,
∴ △ABC∽△DBE.
∴ ,设△ABC的周长为5k cm,△DBE的周长为3k cm,
∴ ,,,
∴ △ABC的周长为.
(2)∵ △ABC∽△DBE,∴ .
设,.
∴ ,解得k=5,
∴ .
【总结升华】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是CD上的一点,DE:EC=2:3,连接AE、BE、BD,且AE、BD交于点F,则S△DEF:S△EBF:S△ABF=( )
A.2:5:25 B.4:9:25 C.2:3:5 D.4:10:25
【答案】D.
5. 如图所示,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B=DC=AD=6,∠ABC=60°,点E,F分别在线段AD,DC上(点E与点A,D不重合),且∠BEF=120°,设,.
(1)求y与x的函数解析式;
(2)当x为何值时,y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答案与解析】
(1)在梯形ABCD中,AD∥BC,
AB=DC=AD=6,∠ABC=60°,所以∠A=∠D=120°,
所以∠AEB+∠ABE=180°-120°=60°.
因为∠BEF=120°,所以∠AEB+∠DEF=180°-120°=60°,
所以∠ABE=∠DEF.
所以△ABE∽△DEF,所以.
因为,,所以,
所以y与x的函数解析式是.
(2),
所以当时,y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等腰梯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在Rt△ABC中,∠A=90°,AB=8,AC=6.若动点D从点B出发,沿线段BA运动到点A为止,运动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过点D作DE∥BC交AC于点E,设动点D运动的时间为x秒,AE的长为y.
(1)求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当x为何值时,△BDE的面积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
【答案】
(1)因为DE∥BC,所以△ADE∽△ABC,
所以.
又因为AB=8,AC=6,,,
所以,即,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
(2)
.
所以当时,S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6.
类型三、位似
6. 将下图中的△ABC作下列变换,画出相应的图形,指出三个顶点的坐标所发生的变化.
(1)沿y轴负方向平移1个单位;
(2)关于x轴对称;
(3)以C点为位似中心,放大到1.5倍.
【答案与解析】
变换后的图形如下图所示.
(1)将△ABC沿y轴负方向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A1B1C1,
A1(-5,-1),B1(0,2),C1(0,-1).
即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减小.
(2)将△ABC关于x轴对称后,得△A2B2C2,A2(-5,0),B2(0,-3),C2(0,0).
即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相反数.
(3)将△ABC以C点为位似中心,放大到1.5倍得△A3B3C3(有2个三角形),
显然,A3(-5×1.5,0),B3(0,3×1.5),C3(0,0),
即A3(-7.5,0),B3(0,4.5),C3(0,0),或A3(7.5,0)、B3(0,-4.5)、C3(0,0).
【总结升华】本题应先按图形变换的要求画出相应的图形,再求出变换后图形的点的坐标,
第(3)问可先求变换后图形的点的坐标,但注意此时的位似中心是原点.
13《有理数》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学案: 这是一份13《有理数》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知识讲解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网络,要点梳理,典型例题,总结升华,思路点拨,答案与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上册1.2.1 有理数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1.2.1 有理数学案及答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网络,要点梳理,典型例题,总结升华,思路点拨,答案与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1.1 轴对称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1.1 轴对称导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网络,要点梳理,典型例题,答案与解析,总结升华,思路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