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和人类活动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展开第一单元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我国某区划图,完成第1~2题。
1.该区划图的划分依据最可能为( )
A.地形 B.热量
C.植被 D.水分
2.图中“Ⅰ”范围较小的原因是( )
A.受地形限制 B.受纬度位置限制
C.受人口分布限制 D.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
解析:第1题,该区划既有南北方向的更替,也有东西方向的更替,尤其是在南北方向上大致以北回归线和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可以判断其划分依据最可能为植被类型。第2题,我国受纬度位置限制,热带地区范围有限,故“Ⅰ”范围较小。
答案:1.C 2.B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完成第3~4题。
3.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划分
4.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环境污染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C.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解析:第3题,流域是按照河流的汇水范围这一单一指标划分的。第4题,从图中看出,甲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属于干旱区,荒漠化比较严重;乙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丙位于黄河下游,经济比较发达,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答案:3.A 4.C
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
①为资金 ②为技术 ③为劳动力 ④为原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②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③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④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5题,由区域的开放性可知,发达地区的优势表现在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而欠发达地区的优势则表现在大量廉价的土地、劳动力和丰富的原料上。第6题,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原料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其生产成本,发达地区进而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同时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并推进城市化进程,但由于发达地区向外转移的许多产业会带来污染,为了保护环境,欠发达地区应有选择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答案:5.C 6.B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第7~8题。
7.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8.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解析:第7题,考查区域环境特征。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此处有小桥、流水,主要交通工具为船,房屋依河而建,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据此判断此处位于长江三角洲。第8题,考查区域环境的形成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民居屋顶坡度大,河流多,说明当地降水丰沛。小船行驶说明当地地势低平,河流流速较慢。
答案:7.D 8.B
读中国生态文化区分布示意图,完成第9~10题。
9.关于各文化区景观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蒙古草原文化区——海拔较高、地形崎岖
B.江南水乡文化区——林海雪原、河湖密布
C.新疆荒漠—绿洲文化区——三山夹两盆
D.华南妈祖文化区——平原辽阔、沃野千里
10.关于各文化区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云贵高原文化区——气温低,年较差大
B.华北平原文化区——雨热同期,季风现象显著
C.黄土高原文化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D.四川盆地文化区——温暖湿润,太阳辐射强
解析:第9题,内蒙古高原海拔较高,是我国最平坦的高原;林海雪原、平原辽阔、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的景观特点;华南地区多山地丘陵,平原面积较小,且多肥力较低的红壤。第10题,云贵高原气温年较差较小;黄土高原地区处于季风区,降水较多,并非沙漠的主要分布区;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多云雾天气,是我国太阳辐射量较少的地区。
答案:9.C 10.B
网上流行这样一个帖子,内容如下:北京人说他风沙多,A地人就笑了;A地人说他面积大,新疆人就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B省人就笑了;B省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材料中A地和B省分别位于( )
A.西部经济地带 青藏高寒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西部经济地带
C.中部经济地带 东部经济地带
D.东部季风区 中部经济地带
12.关于材料中省级行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材料中A地的城市化水平较高
B.新疆的城市主要分布于盆地内部是因为盆地内部地势平坦
C.材料中B省的行政中心四季如春
D.西藏海拔高,太阳能丰富,城市大多分布于宽广的山间高原
解析:第11题,根据中国地理知识可知,A地为内蒙古自治区,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B省为云南省,位于西部经济地带。第1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B省为云南省,云南省行政中心昆明由于海拔高,夏季气温较低;由于纬度低,冬季又被昆明准静止锋暖气团控制,冬季不冷。因而其四季如春。
答案:11.B 12.C
读下图,完成第13~14题。
13.四大区域的优势资源是( )
A.a区—有色金属和水能
B.b区—煤、石油和地热
C.c区—石油、天然气和水资源
D.d区—煤、石油和生物能
14.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序能反映出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到西北变化规律的是( )
A.水田为主的农业—旱地为主的农业—灌溉农业
B.水田为主的农业—灌溉农业—旱地为主的农业
C.草原牧业—灌溉农业—高山牧业
D.草原牧业—高山牧业—农耕区牧业
解析:第13题,我国南方地区有色金属和水能丰富,北方地区地热资源不丰富,西北地区水资源不丰富,青藏地区太阳能资源和地热资源丰富,而煤、石油和生物能不丰富。第14题,水田农业—旱地农业—灌溉农业,呈现出水资源越来越少的规律。
答案:13.A 14.A
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被称为我国的“中三角”。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5~16题。
15.与“长三角”地区比较,“中三角”地区具有的优势是( )
A.工业基础好
B.交通便捷
C.资源丰富
D.科技发达
16.下列关于“中三角”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众多,商品农业发达
B.三城市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竞争力越来越强
C.城市化水平已高达60%以上
D.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答案:15.C 16.B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7~18题。
17.关于该地从Ⅰ阶段到Ⅲ阶段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径流量减小
B.城市人口数量增大,乡村人口数量减小
C.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D.农业生产产值下降
18.影响该地阶段Ⅲ到阶段Ⅳ农业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
①政策 ②交通运输 ③劳动力 ④市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17题,对比阶段Ⅰ到阶段Ⅲ的三幅图可知,阶段Ⅲ相比阶段Ⅰ,村庄的数量增多,且出现了小城镇和中等城市,由此可知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故选C项。第18题,读图可知,从阶段Ⅲ到阶段Ⅳ,耕地的面积减小,林地、花卉和绿化树的面积增大。随着该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对粮食的直接需求量有所减小,而对花卉的需求量在增大,同时,为了保持水土及美化环境,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使得林地、花卉和绿化树的面积增大。故选C项。
答案:17.C 18.C
有些学者认为,区域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完成第19~20题。
19.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的科技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0.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A—B—C B.B—C—A
C.C—A—B D.B—A—C
解析:第19题,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人地关系的矛盾不明显。第20题,C点的第一产业比重最大,A点的第二产业有明显的优势,B点的第三产业比重最大,故正确的顺序是C—A—B。
答案:19.B 20.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是非洲第一贸易伙伴国,非洲是中国第四大海外投资目的地。自2008年,中非贸易额超过1 000亿美元。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和开展贸易。预计到2020年,非洲大陆商机最突出的消费品和服务、自然资源、农业和基础设施将合计创造每年多达2.6万亿美元的收入。
材料二 非洲轮廓图。
(1)简述图示A、B两地区相似的地理特征。
(2)图中F地和D岛屿东部的气候类型相同,但成因并不一致。试分析其差异。
(3)我国与非洲之间往来贸易的主要产品分别是什么?
解析:第(1)题,地理特征包括位置、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资源等自然特征,人口、城市、生产、文化等人文特征,以及存在的环境问题等。第(2)题,考查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F地)和非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D岛屿东部)的差异。第(3)题,与非洲相比,我国是相对发达区域,非洲是相对欠发达区域。区域之间的联系,发达地区输出的多是资金、技术和工业制成品等,欠发达地区输出的多是资源、劳动力和初级产品等。
答案:(1)地处两洋三洲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居民多白色人种、阿拉伯人,主要信奉伊斯兰教;灌溉农业和畜牧业发达;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是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任答四点即可)
(2)F地: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量丰富,多对流雨。
D岛东部:纬度较低,气温高;终年受南半球信风带控制,遇到山地抬升,岛屿东部多地形雨,降水丰沛;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3)我国从非洲主要进口农矿产品,向非洲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
22.(10分)读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填三大自然区名称)。试分析原因。
(2)试从区域范围、作物种类、熟制等方面分析我国种植业的南北差异。
(3)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粮食产量刚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在城市化高歌猛进的背景下,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气候条件好、地势较平坦、耕地面积大的东部季风区。第(2)题,我国南、北方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该线以北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多为旱地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农作物,受纬度位置影响,农作物多一年一熟或者两年三熟,华北平原南部一年两熟;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是我国主要的水稻、油菜种植区,农作物多一年两熟到三熟。第(3)题,可以围绕保护和节约耕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调整和完善农业生产结构等方面分析。
答案:(1)东部季风区 我国东部季风区气温和降水条件好,属湿润和半湿润区;同时平原广阔,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2)北方:范围为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花生、甜菜等;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南方:范围为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主要是水田,广泛种植水稻,油菜、甘蔗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也较广;大部分地区一年两熟至三熟。
(3)①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②要倡导和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③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④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作物品种和农业结构;⑤产业化经营,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等。
23.(2018·全国Ⅰ卷)(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埃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下图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1)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该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
(3)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4)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
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国和出口国,具有资源优势,中国具有巨大市场,港口为新建,对本项目的价值是解决高纬度海洋运输轮船停靠问题;从材料看,该项目原料模块体积大,重量大,需通过海运,运量大,保证该项目建设和运营;建成后,可依托港口将天然气向市场运送,可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对周围区域发展来说,港口可以扩大联系,原本落后的区域有了发展契机,海上经济活动可以以此为基地加强联系;陆上区域有鄂毕河,联系范围广,港口靠近河口,可为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第(2)题,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多地工厂可以同时开工,这样就可以缩短工期;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的是施工量。据图可知,该项目纬度较高,永久冻土层和极寒气候不利于项目建设,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可减少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难度;同时工业分散生产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不同区域的工厂同时生产,可缩短工期,降低建设成本。第(3)题,据材料可知,该项目的市场在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市场距离远;传统运输需要走苏伊士运河—大西洋航线,相比之下,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输距离近,节省燃料和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从而降低运输成本,产品的市场价格就会降低,同类产品的比较优势明显。第(4)题,据材料可知,俄罗斯具有资源优势,有较高勘探、开采等技术;中国在制造业和运输能力方面具有优势;我国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具有市场优势。
答案:(1)对本项目的经济价值:(该项目)运输量巨大,保证该项目建设和运营,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
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
(2)(该项目)工程量巨大,设计成不同模块,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
(3)中国、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是其主要销售市场;开通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与苏伊士运河—大西洋航线相比,)大大缩减产品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提高其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
(4)俄罗斯优势:资源(能源、天然气)丰富,(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技术强。中国优势: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运输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等。
24.(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被誉为“江南煤都”的萍乡,已探明煤炭资源可开采量为4.01亿吨,经过100多年大规模开采后,现已累计开采原煤2.8亿吨,剩余可开采储量中近四成为劣质煤,且基本处于地层深处。多年来,萍乡主要工业产品都是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起来的,如原煤、焦炭、水泥、陶瓷、玻璃、钢铁等。
材料二 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
(1)萍乡市早期发展煤炭工业的最主要阻力是什么?
(2)近年来,该市煤炭工业的发展呈现下滑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请列举该市在发展煤炭工业中会出现哪些环境问题。
解析:第(1)题,萍乡早期因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煤炭工业发展缓慢。第(2)题,根据材料,近年来由于资源枯竭,该市煤炭工业的发展呈现下滑的趋势。第(3)题,该市在发展煤炭工业中可能会发生煤矸石、粉尘等固体废弃物污染;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造成酸雨;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水土流失;诱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导致红色荒漠化等环境问题。
答案:(1)交通不便(地形崎岖)。
(2)资源枯竭。
(3)①煤矸石、粉尘等固体废弃物污染;②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造成酸雨;③地下水位下降;④地面沉降;⑤水土流失;⑥诱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⑦导致红色荒漠化。
2019-2020学年新培优同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模块综合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本册综合同步练习题,共14页。
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12页。
2019-2020学年新培优同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综合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本册综合课后作业题,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