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培优同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综合测评
展开综合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和川渝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 )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 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 ④技术力量雄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两区域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 )
A.航道建设 B.西电东送
C.劳务输出 D.水土保持
解析:第1题,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价格较低;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市场广阔;技术力量较薄弱;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第2题,水土保持属于生态安全方面的内容,川渝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可以在这方面开展合作。
答案:1.C 2.D
(2018·全国Ⅲ卷)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第3~4题。
3.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
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
4.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3题,“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可以满足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的需求,在村务农、在中心集镇务工,所以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农民务工务农兼顾。居住在城镇更方便从事商业活动;为方便留守子女上学,需要就近居住在学校附近;扩大种田规模需要居住在乡村。故选C项。第4题,该县位于大别山区,地形条件不适合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①错;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既能做到“先富起来的带动后富起来的”,又充分发挥了当地资源优势,有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②对;多种经营既可以增加农民效益,又有利于适应大别山复杂的地形,保护生态环境,③对;由于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落后,采取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的措施,成效不会太明显,④错。故选B项。
答案:3.C 4.B
“西湖龙井”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授予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见下图)。“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生产地域面积包括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湖区周边的168平方千米土地。据此完成第5~6题。
5.西湖龙井茶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闻名天下,享有“百茶之首”“绿茶皇后”之美誉。西湖龙井茶品质优的自然原因是( )
A.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温和多雨,有利于优质茶树的生长
B.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低山丘陵,云雾缭绕,有利于优质茶树的生长
C.种植历史悠久,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制作工艺
D.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宣传媒体,塑造出了精品茶叶品牌
6.关于“西湖龙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的生产地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西湖龙井茶的产地有明确的界线
B.西湖龙井茶产地内部有一定的连续性
C.西湖龙井茶的产地有一定优势、特色
D.西湖龙井茶产地与其他茶叶产地有差异性
解析:第5题,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低缓的地形、湿润的气候为优质茶叶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再加上精湛的制作工艺,使西湖龙井茶成为精品。第6题,西湖龙井茶的产地没有明确的界线,其界线是模糊的。
答案:5.B 6.A
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下图。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第7~8题。
7.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
A.濒临五大湖
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8.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
A.良好的工业基础 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 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解析:第7题,结合题干中信息“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可知芝加哥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是其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第8题,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便捷的交通运输,可以通过河运运输煤炭和利用五大湖运输铁矿石;芝加哥本身没有丰富的原料和燃料;钢铁工业不是劳动密集型工业。
答案:7.D 8.B
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第9~10题。
9.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a、b、c B.c、a、b
C.c、b、a D.b、a、c
10.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
B.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
C.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
D.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
解析:a点第一产业为55%,第二产业为20%,第三产业为25%,此时以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刚刚起步,以小型的轻工业为主,最有可能是食品工业。b点第一产业为20%,第二产业为55%,第三产业为25%,由于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工业带来的环境问题较大,环境质量较低,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提高,将要迫使一部分企业外迁。c点第一产业为15%,第二产业为30%,第三产业为55%,此时以第三产业为主,但不一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根据各点的产业数值可以看出一般的规律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区域发展高级阶段的典型特征是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提高。
答案:9.A 10.D
下图为中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下列关于图中生态功能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都位于低山丘陵区
B.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
C.都位于省区交界处
D.地势三级阶梯上均有分布
12.国家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目的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
D.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解析:第11题,根据我国自然地理特征和行政区分布进行判断。“都位于低山丘陵区”和“都位于省区交界处”不符合图中所示实际情况。大江大河流域地区分布的并不多,所以B项也不正确。图中显示,生态功能区在地势三级阶梯上均有分布。第12题,我国重点建设的生态功能区大多处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11.D 12.C
下图表示我国黄河中游人为增沙量及人为增沙量与水土保持减沙量之比(以百分比计)的时间变化。读图,完成第13~14题。
13.从1970年至1990年,人为增沙量逐年上升,关于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由于气候异常,暴雨逐年增多
B.1970年至1980年,主要因为毁林开荒,打坝淤地
C.1980年至1990年,主要因为开矿、修路等大规模基本建设
D.主要由于在居民点附近过度放牧
14.人为增沙量与水土保持减沙量之比随时间的变化表明 ( )
A. 20世纪70年代水土保持工作进展最快
B. 20世纪80年代人为增沙量变化不大
C. 1990年入黄泥沙量比1970年有所减少
D.1990年人为增沙量占水土保持减沙量的22%,部分抵消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效益
答案:13.C 14.D
广西某县曾经“多山少林”,当地政府鼓励农民种植果树,积极发展“猪—沼—果”三位一体生态农业,现在已是绿水青山的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下图示意该县三位一体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第15~16题。
15.该县生态农业模式的主导产业是( )
A.果树种植 B.沼气制取
C.农业观光 D.生猪养殖
16.发展“猪—沼—果”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有利于( )
①把握市场信息,降低交易成本 ②节省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③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④实现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15题,该地鼓励农民种植果树,发展“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的主导产业是果树种植。第16题,发展“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可以利用猪的粪便发展沼气,沼渣可以作为果树的肥料,与此同时农民还可以发展农家乐,实现了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获得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减少化肥的施用,也可提高农产品质量。
答案:15.A 16.B
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第17~18题。
17.图中字母A表示( )
A.降水增多
B.地下水水位上升
C.地表积水
D.河流水位升高
18.导致该区域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类活动有( )
①燃料短缺 ②砍伐森林 ③环境污染 ④经济水平落后 ⑤不合理灌溉 ⑥盲目扩大耕地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②⑤⑥
解析:第17题,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渗入地下的水增多,地下水水位升高,蒸发增多,盐分在地表积累,造成土壤盐碱化。第18题,从图中可找出导致和田地区荒漠化加剧的人类活动。
答案:17.B 18.D
下图为我国长江中下游某区域示意图,该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据此完成第19~20题。
19.随着对当地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的变化有( )
①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型的工矿城市 ②经济结构会由以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 ③居民数量迅速减少,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 ④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对外联系更加便捷 ⑤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20.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为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
B.优化能源基地的工业结构,缩短产业链
C.从其他地区高价调入煤炭资源,延续经济发展
D.提高农业地位,大面积发展旱作农业
解析:第19题,随着对该地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该地居民数量不可能迅速减少。第20题,该地区今后应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
答案:19.D 20.A
济平干渠是南水北调胶东输水干线的首段工程,自东平湖出湖闸至济南西郊的小清河源头——睦里庄闸,全长90千米。济平干渠工程在渠道衬砌中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渠道混凝土机械化衬砌技术。下面左图为济平干渠示意图,右图是机械化实施防渗衬砌措施的景观图。据此完成第21~22题。
21.济平干渠实施防渗衬砌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B.防止水渗漏,提高水渠输水效率
C.防止沿途某些地区的水土流失
D.使水位平稳,改善航运条件
22.济平干渠建成的有利影响是( )
A.向东营市区及沿线地区补充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
B.减轻沿线地区的水污染
C.利于东平湖雨季泄洪
D.从根本上解决济南市的供水危机,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第21题,济平干渠的主要作用是输水,在沿线地区实施防渗衬砌措施,主要是为了防止水渗漏,提高水渠输水效率。第22题,材料显示,济平干渠是南水北调胶东输水干线的首段工程,自东平湖出湖闸至济南西郊的小清河,济平干渠不到东营市;济平干渠是调水工程,不是治污工程,沿线地区的水污染可能影响干渠的水质;雨季时,东平湖水可以沿济平干渠向东北输送,利于东平湖泄洪;可以缓解济南市的供水危机。
答案:21.B 22.C
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关乎发展与民生。读图,完成第23~24题。
2010—201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和主要能源消费结构
23.关于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显著
B.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缓慢
C.煤炭消费量所占比例过大
D.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
24.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减轻大气污染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D.提高能源利用率
解析:第23题,从图中看出,2010—2013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不明显;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较快;煤炭消费量所占比例过大;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上升。第24题,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将会减轻大气污染。
答案:23.C 24.B
“中国龙”——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读图,完成第25~26题。
25.黄河各河段“病症”的成因及对症的“药方”组合正确的是( )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旱—加高、加固堤坝
B.“腹泻”—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C.“脚肿”—黄土结构疏松,地表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D.“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26.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处我国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D.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解析:第25题,“大量脱发”是指荒漠化,荒漠化的成因是气候干旱,降水少,过度放牧与垦殖,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治理措施应为退耕还林、还草,建立自然保护区。“腹泻”是指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其成因主要是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另外还有黄土结构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治理措施为恢复地表植被,护坡、固沟。“脚肿”是指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悬河”,这与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密切相关,河流含沙量大,容易诱发洪涝灾害,因此应该加高、加固堤坝,减小洪灾的威胁。“动脉阻塞”指的是凌汛,凌汛是河流流向较高纬度,上、下段河道封冻、解冻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破冰对黄河防凌至关重要,其作用是扩大断面、增大排冰能力,减少冰凌堵塞。第26题,黄河上游流经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且河流径流量较大,水能资源丰富,适于梯级开发。
答案:25.B 26.A
读我国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的模式图,完成第27~28题。
27.为了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地区西部草原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
A.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C.大力发展游牧业
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配套加工业
28.关于此耦合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有效地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B.发挥不同区域的优势,使各区域独立地发展专业化生产
C.反映出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竞争关系
D.不利于各区域优势的充分发挥
解析:第27题,A项是东北平原区农业的发展方向;C项大力发展游牧业明显与题意不符,正确方向应是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等工作的实施;D项是东北山区农业的发展方向。第28题,此耦合发展模式可充分发挥各区域的优势,使各区域相互协作地发展专业化生产;反映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密切协作关系;有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
答案:27.B 28.A
(2018·全国Ⅱ卷)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29~30题。
29.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
A.基础设施好 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 D.信息通达
30.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
A.打造自主品牌 B.扩大生产规模
C.产品款式多样 D.增强国际影响
解析:第29题,研发中心和总部需要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与温州相比,上海经济发达,信息通达,便于企业掌握市场信息,故D项正确。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对总部的布局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A、B两项错误;M公司的销售市场在国内,不只是上海,C项错误。第30题,结合M公司的发展历程,公司在1996年关闭生产厂、开设专卖店,随后将总部和研发中心搬迁到信息通达的上海市,所以M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故A项正确。M公司1996年关闭了自有生产厂,没有扩大生产规模,B项错误;材料没有产品款式的信息,C项错误;M公司2008年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其市场并不在国外,D项错误。
答案:29.D 30.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2018·全国Ⅰ卷)(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表积水条件(降水、河流等)和排水不畅(蒸发、地形、冻土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扎龙湿地地处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排水不畅;据材料可知,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说明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第(2)题,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后成为内流河,说明蒸发量逐渐增大;随着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第(3)题,盐度高低与蒸发量和降水量有关。河水泛滥不断为湿地带来矿物质,且受全球变暖影响湿地水分蒸发加强,盐分析出;且属于内流河,没有外泄通道,盐分难以排出;据材料可知,泥沙淤积量大,湿地水浅,随着时间推移,盐分逐渐积累。因此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第(4)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同意应从外流河的优点角度分析。外流河加快水流速度,促进水循环和更新,可以防止盐分和污染物的富集,减轻水体污染;同时流速加快,可减少泥沙淤积;河流中营养物质增多,会扩大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意应从保护湿地角度分析。工程的建设会破坏湿地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等。
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3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我国某地的煤化工生态产业链结构图。
(1)列举煤炭开发利用中对环境造成的主要不良影响。
(2)我国在利用煤炭的过程中,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措施有哪些?
(3)请从清洁生产的角度,分析煤化工生态产业链结构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第(1)题,开采煤炭会破坏地表,进而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使用煤炭会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第(2)题,主要从提高煤炭的利用率、清洁生产等方面来回答。第(3)题,该产业链实现了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进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1)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2)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引进和开发清洁煤技术;加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3)该煤化工生态产业链中,从煤的开发到煤的使用,几乎每一个环节所产生的废弃物都被有效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33.(8分)云南和贵州是南方地区的主要煤炭基地。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同时也是煤炭资源贫乏区,尤其是广东,有着不断增长的煤炭消费需求,煤炭运输是两区域需要统筹解决的重要问题。读下面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甲 西江航运通道示意图
图乙 云贵基地—两广煤炭运输网络示意图
(1)评价西江流域的航运条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2)简要说明贵州煤炭运往广东的原因。
(3)简述煤炭的大量输入可能对广东产生的影响。
解析:第(1)题,航运条件要从航道、区域市场、技术等角度来分析。西江流域降水丰沛,水量充足,但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对航运不利,因此需要整治河道,梯级开发。第(2)题,广东经济发达,但缺少煤炭,贵州煤炭丰富,但市场不足,因此贵州煤炭运往广东很好地协调了区域发展中的问题。第(3)题,煤炭大量输入可缓解能源紧张,有利于经济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答案:(1)利: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资源跨区域调配,航运市场需求量大;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资金、技术支持,利于航运开发。弊:地势起伏大,流速快。
对策:针对流速快不利于通航的问题可以进行梯级开发,修建大坝和船闸。
(2)贵州煤炭资源丰富,但本地消费量较小;广东煤炭资源贫乏,但市场需求很大;贵州距离广东较近,且有铁路、河运等运输线路,方便煤炭运输。
(3)有利影响:缓解广东能源紧张状况;发挥广东经济、技术优势,推动煤炭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收入;提高资源利用率。不利影响:加重广东的环境污染。
34.(8分)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吉林省部分地区示意图
2016年吉林省内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统计表
月 份
1
2
3
4
5
6
发送量(万人)
0.0
0.0
0.0
0.0
15.6
42.5
月 份
7
8
9
10
11
12
发送量(万人)
72.8
110.8
135.1
156.3
156.3
156.3
(1)据表中数据推测,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 个月。
(2)说明图中a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请回答两项(结冰期长除外)。
(3)图中所示地区生产的矿泉水远近闻名,销量较大。矿泉水生产企业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可能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注意表格中的数据为“累计旅客发送量”。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前四个月累计旅客发送量为0,说明河流结冰不能通航;10月到12月的累计旅客发送量没有变化,可以判断11月、12月两个月河流结冰不能通航。因此河流结冰期约为6个月。第(2)题,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结合区域的气候、植被覆盖率、地形等特征,从水量、水位、流速、含沙量、结冰期、水能等方面分析。第(3)题,主要考查区域矿泉水资源过度开发所带来的问题。结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水资源过度开发对水资源本身、地下水位、湿地、植被等方面的影响。
答案:(1)6
(2)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小;流速较快;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
(3)矿泉水资源遭破坏;地下水位降低;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减少;植被遭破坏。
35.(2018·江苏卷)(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材料二 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材料三 下表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下图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城市
地区生产总值
(GDP)(亿元)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重庆市
17 558.8
7.4
44.2
48.4
成都市
12 170.2
3.9
43.0
53.1
南京市
10 503.0
2.4
39.2
58.4
(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 ;与南京相比,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解析:第(1)题,我国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主要结合成渝城市群的地理位置来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部,是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区域;位于长江上游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地区。第(2)题,目前成渝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具备的基础主要结合材料二来判断。据图可知,该地区城市数量多,有两大核心城市(成都、重庆),等级差异明显,具有较好城市体系基础。与南京相比,重庆和成都经济发展的特点,主要结合表,从地区生产总值和产业比重两个角度进行对比。第(3)题,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问题,主要结合材料一关于城市群的叙述和材料三中的图,从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等级体系、空间发展差异、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等方面描述成渝城市群的不足之处。第(4)题,从核心城市、城市体系、功能互补、互联互通等角度分析。
答案:(1)“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
(2)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 地区生产总值(GDP)较高;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3)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
(4)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
2019-2020学年新培优同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模块综合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本册综合同步练习题,共14页。
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13页。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