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展开第三单元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表是四川省某山区县1961年和2005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据此完成第1~2题。
年份 项目 | 1961 | 2005 |
耕地面积(千米2) | 400 | 521 |
森林覆盖率(%) | 36.79 | 20.46 |
气温年较差(℃) | 24.1 | 27.6 |
年降水量(毫米) | 1 369 | 1 087 |
雨季地表径流(109米3) | 7.1 | 8.2 |
水土流失面积(千米2) | 61 | 108 |
粮食总产量(万吨) | 9.6 | 11.9 |
人口(万人) | 41.5 | 60.1 |
1.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A.人口增加——开垦耕地——森林面积减少
B.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
C.降水减少——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
D.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水土流失面积加大
2.与黄土高原相比,该县因水土流失在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损失更大的原因是( )
①降水变率大 ②土质疏松 ③土层较薄 ④人口密度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由表中数据可知,森林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增加,是毁林垦荒的结果,而根源是人口的增加。第2题,降水变率大、土质疏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答案:1.A 2.B
塔霍河调水工程是西班牙将塔霍河的水调往塞古拉河流域的一项调水工程。塔霍河流经西班牙腹地,经葡萄牙注入大西洋,全长910千米,水量丰沛,源头70%的水量都被调往塞古拉河流域。塞古拉河是西班牙东南部注入地中海的一条河流,流域内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农业增产潜力大。据此完成第3~4题。
3.下列有关西班牙塔霍河调水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河水输入塔拉沃水库后,还要逐级提水
B.工程难度小,穿过一座分水岭和一些河谷
C.彻底改变了塞古拉河流域的水热组合状况
D.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塞古拉河流域的灌溉用水
4.西班牙塔霍河调水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 )
A.塞古拉河流域灌溉面积不断扩大
B.加剧了塔霍河流域的大气污染程度
C.塞古拉河流域的城市地面下沉程度加剧
D.塔霍河源头生态状况良好,不会影响塔霍河沿岸的植被
解析:第3题,西班牙塔霍河调水工程,河水输入塔拉沃水库后,是自流注入塞古拉河,不需要逐级提水;工程难度大,需穿过几座分水岭和几条河谷;改变了塞古拉河流域的水热组合状况,但不能彻底改变;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塞古拉河流域的灌溉用水。第4题,西班牙塔霍河调水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使塞古拉河流域灌溉面积不断扩大;该工程与塔霍河流域的大气污染无关;塞古拉河流域地下水得到补给,城市地面下沉程度减轻;开凿调水工程,会影响塔霍河沿岸的植被。
答案:3.D 4.A
甘肃省定西市属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区,多年来定西人总结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还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覆膜建棚挣票子,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开发模式(如下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下列关于定西市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土质致密 ②地表沟壑纵横 ③植被覆盖率低 ④气候比较干旱 ⑤冬季多暴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6.该治理开发模式的优势是( )
①延长了生产链 ②增加了农民收入 ③保持水土 ④改善局部气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第5题,考查位于黄土高原的定西市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主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雨,冬季干燥。第6题,考查生态农业的优势。是否延长了生产链,题目信息不足,难以确定;该模式既有经济效益,也有生态效益。
答案:5.B 6.D
燕沟流域位于36°28'N~36°32'N、109°20'E~109°35'E,沟口距延安市3千米。该地区地形以陡坡地为主,坡度大于25°的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51.91%。读燕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表,完成第7~8题。
土地利 用类型 | 面积(公顷) | 面积比例(%) | |||||
1997年 | 2003年 | 2009年 | 1997年 | 2003年 | 2009年 | ||
耕 地 | 顺坝地 | 147.18 | 215.89 | 195.20 | 3.09 | 4.64 | 4.20 |
梯田 | 66.32 | 587.35 | 655.30 | 1.39 | 12.63 | 14.09 | |
坡耕地 | 1 617.6 | 127.64 | 23.5 | 33.92 | 2.74 | 0.51 | |
园 地 | 果园 | 174.1 | 653.04 | 779.1 | 3.65 | 14.04 | 16.75 |
林 地 | 天然次 生林 | 379.54 | 379.54 | 379.54 | 7.96 | 8.16 | 8.16 |
人工乔 灌林 | 1 078.66 | 1 781.19 | 2 007.96 | 22.62 | 38.29 | 43.16 | |
草 地 | 人工 草地 | 0 | 16.79 | 16.79 | 0 | 0.36 | 0.36 |
荒沟坡 草地 | 1 224 | 773.3 | 454.01 | 25.67 | 16.62 | 9.76 | |
居民点 | 81.13 | 117.57 | 141.08 | 1.70 | 2.53 | 3.03 |
7.1997年,该地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
B.盐碱化
C.土壤板结
D.水土流失
8.结合上表分析,为治理上题中的问题,该地区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B.缓坡修建水平梯田
C.扩大果园面积,发展经济
D.增加耕地面积,满足粮食自给
解析:第7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地形以坡耕地为主,耕地面积比例过大(1997年),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8题,表格中人工林地和人工草地比例明显增加,可以判断该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该地区梯田比例明显增加,说明实行了缓坡修建水平梯田措施;果园面积比例增加,说明该地区扩大了果园面积,发展经济;该地区耕地总面积比例降低。
答案:7.D 8.D
(2018·江苏卷)2018年4月19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下图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读图,完成第9~10题。
9.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 )
A.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
B.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
C.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
D.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
10.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 )
A.人类活动较多
B.位于沿海地区
C.森林覆盖率高
D.地处荒漠边缘
解析:第9题,传统的田野考古精度更高,适合对遥感技术发现的区域进行具体发掘考古,这是遥感技术无法取代的,A项错误;遥感技术只能确定地表事物的状态,无法确定其具体的时代,时代需要综合各种资料进行分析,B项错误;遥感技术能够发现遗迹位置和形态,但是无法判断其曾经的功能与作用,C项错误;遥感技术探测范围广,借助遥感技术能够分析各处遗迹之间的空间关系,分析各处遗迹之间的联系,故D项正确。第10题,突尼斯中南部以沙漠为主,人类活动较少,距海较远,森林覆盖率低,故D项正确。
答案:9.D 10.D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号称中国的“煤海”,但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给山西造成的困局也是有目共睹的——“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因此,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着山西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有关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距消费市场近
B.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为山西煤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C.黄河流经山西,为山西煤炭外运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
D.山西有多条铁路通往东部,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运输条件
12.“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这说明以煤炭为主的经济结构给山西带来了严重的 ( )
①大气污染 ②水污染 ③固体废弃物污染 ④噪声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第11题,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体现在地理位置、交通和市场等方面;黄河虽流经山西,但黄河航运条件较差,山西的煤炭并不是以水运输出为主。第12题,“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分别说明开采利用煤炭给山西带来了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11.C 12.A
山西省煤炭行业拓展新兴产业,在煤机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煤炭文化业、煤炭高端服务业等方面加快发展,推进煤炭转型步伐。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近年来,山西加快能源的加工转换,将输煤转为输电,这样做的益处是( )
①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②缓解运输压力 ③缓解山西用水紧张的局面 ④减轻山西的环境污染程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山西是产煤大省,却不是经济强省,其原因和发展方向分别是( )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加大煤炭的开采量
B.我国和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不大——拓展国内和国际两大煤炭市场
C.石油取代煤炭成为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开采不足——加大煤炭转换为电能的力度
D.生产结构单一,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调整产业结构
解析:第13题,与输煤相比,输电延长了产业链,这样既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又缓解了运输压力。第14题,山西生产结构单一,煤炭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再加上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因此山西并不是经济强省;今后应调整产业结构,力争产业多元化。
答案:13.A 14.D
下图为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示意图。该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印度河平原的灌溉体系,使东三河流域广大平原地区的农、牧、工业等得到持续发展。读图,完成第15~16题。
15.为保证西水东调工程有稳定的水源进行调配,在印度河上游可以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植树造林
B.修建水库
C.开辟梯田
D.兴建大型聚落
16.图中的控制闸多位于( )
A.水流平稳,河面开阔的平原地区
B.水流湍急,河道狭窄的峡谷地区
C.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盆地内部地区
D.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的高原地区
解析:第15题,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印度河水量的季节变化,保证河流有稳定的水源。第16题,峡谷地段水流湍急,水能丰富,建控制闸工程量小,工期短,投资小。
答案:15.B 16.B
中、俄两国政府签署的《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中提到,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合同期30年。下图为中俄天然气管道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7~18题。
17.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相对西线的优势为( )
A.天然气开发成本较低
B.地形平坦,管线建设成本低
C.天然气气源相对充足
D.劳动力充足,管线建设成本低
18.有关中俄天然气合同的签订对我国的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利于我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
B.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C.将彻底改变我国能源结构
D.拉动天然气管道沿线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解析:第17题,东线与西线相比,开采成本差别不大,A项错误;东线沿线要经过东西伯利亚和中西伯利亚高原山地区,经过我国的大兴安岭等地形区,地势起伏大,管线建设成本高,B项错误;东线年供气可达380亿立方米,天然气气源相对充足,C项正确;俄罗斯东部与我国东北人口稀少,劳动力数量少,D项错误。第18题,中俄天然气合同的签订有利于我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不会彻底改变我国能源结构,但会拉动天然气管道沿线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答案:17.C 18.C
读下图,完成第19~20题。
19.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从甘肃东南部穿过,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其主要原因是( )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B.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
C.补充气源
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
20.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的来源地是( )
A.俄罗斯
B.欧洲
C.中亚
D.波斯湾地区
解析:第19题,宁夏、陕西北部天然气资源丰富,西气东输线路从此地经过可以补充气源。第20题,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②③④的来源地分别是俄罗斯、中亚(或哈萨克斯坦)、波斯湾地区和拉丁美洲。
答案:19.C 20.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0分)读我国部分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2)简述图示A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我国水土流失的分布具有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的规律,主要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并且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第(2)题,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产生的主要人为原因是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大型工程建设不当等。
答案:(1)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2)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大型工程建设不当等。
22.(10分)下图中位于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图中阴影区域所示的能源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
(2)如果该区域一直以输出煤炭和电力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试分析这样发展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3)为了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该能源基地形成了下图所示的产业链,请判断E、F表示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根据河流、铁路等信息,判断该区域位于山西、陕西、内蒙古的交界处,该区域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要从资源、市场、交通等方面分析。第(2)题,要从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以及开采煤炭、利用煤炭带来的问题等方面考虑。第(3)题,煤泥、煤矸石可以用来发电,粉煤灰可以作为建筑材料;该产业链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答案:(1)煤炭、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丰富;煤炭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势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靠近能源消费区,市场广阔。
(2)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资源枯竭问题,一直输出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开采煤炭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将煤炭转化为电力会加剧本区域的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3)E表示的工业部门是电力工业,F表示的工业部门是建材工业。
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23.(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它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2013年9月30日,中缅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开始输气。下图为中缅油气管道经过地区示意图。
(1)图中A线为输 (填“油”或“气”)管道,理由是 。
(2)简述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3)简述修建中缅油气管道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影响。
解析:第(1)题,重庆位于川渝天然气区,石油资源缺乏,因此A线是输油管道。第(2)题,中缅油气管道经过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夏季炎热多雨,河流较多,物资补给困难。第(3)题,修建中缅油气管道实现了石油运输渠道的多元化,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加快西南地区的经济建设,缓解西南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
答案:(1)油 重庆位于川渝天然气区,石油资源缺乏
(2)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夏季炎热多雨,河流较多;物资补给困难。
(3)实现石油运输渠道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加快西南地区的经济建设;缓解西南地区能源紧张状况。
24.(10分)读江苏省主要发电厂和江苏省年平均风速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江苏省火电站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2)在风力发电场的选址评估中,a、b、c三地的主要优势条件分别是什么?
(3)图示输气工程的主气源地在 (省级行政区简称),该工程对气源地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4)为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江苏省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火电站主要沿铁路线、河流分布。第(2)题,a地的风速大,b地有大面积的沿海滩涂,c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市场广阔。第(3)题,图示输气工程为西气东输工程,主气源地位于新疆,该工程对气源地的作用主要是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第(4)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开发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等措施都可以缓解能源供应的紧张局势。
答案:(1)沿河流(长江、京杭运河)、铁路线分布。
(2)a:风能资源丰富;b:用地条件较好(沿海滩涂面积大);c:靠近电力消费市场。
(3)新 意义: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
(4)跨区域调入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019-2020学年新培优同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模块综合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本册综合同步练习题,共14页。
高中鲁教版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鲁教版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14页。
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