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九年级(上)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本册综合精练,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7g,【答案】C,【答案】D,【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九年级(上)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B. 金属铝制易拉罐
C. 白炽灯中填充氮气D. 铜线制电缆
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滴加试剂
C. 读取液体体积
D. 加入固体粉末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装入药品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加热④排水法收集气体;⑤固定仪器;⑥熄灭酒精灯;⑦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②①④③⑤⑥⑦B. ②①⑤③④⑦⑥
C. ①②③⑤④⑦⑥D. ①②④③⑤⑥⑦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中的氟是( )
A. 单质B. 原子C. 离子D. 元素
下列物质中①空气;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高锰酸钾;⑤铁丝;⑥海水;⑦氮气;⑧冰水混合物;⑨过氧化氢溶液;⑩四氧化三铁,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⑦⑧⑩
C. ⑤⑥⑦⑧D. ⑦⑧⑨⑩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B.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C. 氦气可以填充气艇
D. 燃放烟花爆竹不会污染空气
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 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C.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D.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
A. 分别插入带火星的木条B. 观察气体的颜色
C. 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D. 分别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H2CO3→H2O+CO2
B. Ca(OH)2+CO2→CaCO3+H2O
C. Hg+O2→△HgO
D. H2+Cl2→点燃HCl
如图是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含量越多,硫燃烧越剧烈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不同
D. 瓶底的水可以吸收生成的有害气体
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 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C. 铷原子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D. 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
如图是小吴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A处盛浓氨水,B处放滴有无色酚酞溶液的长滤纸条。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一段时间后能看到无色酚酞溶液的长滤纸条变红
B. 由于在同一个容器中,所以不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在A处稍加热,可以更快的看到滤纸条变红
D. 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更环保
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 B2 的分子,A2和 B2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 X,微观过程如图 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保持不变
B.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 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 3:1
D. 物质X含4种元素
用化学用语(化学符号)回答问题。
(1)两个硫离子______。
(2)镁离子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
(4)三个氦原子______。
有关化学基本实验问题探究。
上述仪器能作为热源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不能加热的有______;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的是______。
珠江啤酒厂是湛江主要企业之一.
(1)花园式的厂区里飘溢着阵阵麦芽香味.能闻到香味说明______.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2)啤酒酿造过程中,酵母是“魔术师”,能将麦芽汁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该变化属于______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酵母的作用是______.
(3)啤酒贮存和运输时要防止阳光暴晒,原因是______.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请写出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粒子名称:
水是由______构成的,汞是由___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构成的。
(2)某元素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它在人体内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该原子核外有______个电子层,该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图中,代表氮原子,代表氢原子。
(1)B图中的微粒,可用化学符号表示为______。
(2)D的物质类别属于______。
A.混合物
B.纯净物
(3)含有保持氮气化学性质微粒的是______(填序号)。
(4)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______(填序号)。
如图是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氖元素在元素周期中的信息。
(1)钠元素和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
(2)氧原子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写出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______。
(4)氖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5)上述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_。
A、B、C、D、E、F、G、H八种物质,有如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紫黑色固体,B、G都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F都是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
(1)请你根据上述信息,推断出下列物质(写化学式)
A______、D______、H______。
(2)写出反应②③的反应文字(或符号)表达式,并指出反应的基本类型:
②______;______反应。③______;______反应。
实验室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在一端封闭的粗玻璃管内放足量白磷,用胶塞塞住,并推入到玻璃管中部,记下位置。置于90℃的开水上方加热白磷,白磷燃烧,现象是______,活塞的运动情况是:______,最后停留在刻度为______处。该实验的设计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相比较,其优点有______、______。
根据如图所示,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图F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和__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3)在该反应中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的物质是______;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氧气已集满的操作:______。
(4)若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实验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______;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______。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______。
(5)已知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可用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得。制取氨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该气体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
某兴趣小组对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1)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
(2)表中所列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______。
(3)写出KCl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______(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再继续收集50mLO2,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1s,解释原因:______。
(5)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是利用了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金属铝制易拉罐,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白炽灯中填充氮气,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铜线制电缆,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2.【答案】D
【解析】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①⑤③④⑦⑥。
故选:B。
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制取氧气的步骤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能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实验结论;故A说法错误;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的白烟;故B说法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时能够发出淡蓝色火焰;故C说法正确;
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根据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实验结论;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的白烟;硫在空气中燃烧时能够发出淡蓝色火焰;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进行解答。
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5.【答案】D
【解析】解:在宏观上讨论物质组成时常用元素来描述,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加碘盐、含氟牙膏中的“碘”和“氟”通常是指元素。所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讨论物质的宏观组成时常用元素来描述.药品、食品或日常生活用品中常说的含有什么等通常指的是元素.
物质的描述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在讨论物质宏观组成时常用元素来描述,一般用:某物质由××元素组成,当讨论物质微观结构时,一般用:某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6.【答案】B
【解析】解:①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是混合物;
②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
③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
④高锰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
⑤铁丝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
⑥海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等物质,是混合物;
⑦氮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
⑧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
⑨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是混合物;
⑩四氧化三铁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
故选:B。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
7.【答案】D
【解析】解:A、氧气能供给呼吸,所以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故A正确;
B、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所以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故B正确;
C、氦气的密度小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氦气可以填充气艇,故C正确;
D、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所以燃放烟花爆竹会污染空气,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进行解答;
B、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进行解答;
C、根据氦气的密度小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进行解答;
D、根据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进行解答。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用途、性质和空气的污染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答案】D
【解析】解: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是因为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说法正确;
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警犬能闻到气味。说法正确;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是因为原子间隔变大,说法正确。
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分子本身没变。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微粒的性质回答,微粒都很小,微粒间有间隔,微粒在不断运动;同种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
本题考查学生应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因此要熟练掌握离子的基本性质,能用粒子的性质解释一些宏观现象。
9.【答案】C
【解析】解: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的气体为氧气气;木条在空气和二氧化碳中都有可能熄灭,现象不明显,方案不可行;
B、三瓶气体都是没有颜色的,无法区别,方案不可行;
C、将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的气体为空气;木条燃烧更旺的气体为氧气;木条熄灭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现象明显,方案可行;
D、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只有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难以鉴别气体是空气和氧气。方案不可行;
故选:C。
一次性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差别,所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达到鉴别气体的目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氧气、空气、二氧化碳这三种气体的性质的了解,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
10.【答案】D
【解析】解:A.该粒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故错误;
B.该粒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故错误;
C.该粒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故错误;
D.该粒子中,质子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中国传统工艺是国之瑰宝,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我国的稀土储量居世界首位,9g价D,氧化铟元素的化合价是,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