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几种气体①H2②O2③CO2④SO2⑤CH4⑥NH3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的正确组合是( )
A.①②⑤B.①⑤⑥C.③④⑥D.③⑤⑥
2.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气体减小的体积小于15﹣﹣红磷过量
B.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点燃前没有检验纯度
C.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铁丝没有燃烧﹣﹣氧气纯度不够
D.制取CO2时,始终收集不到CO2﹣﹣装置气密性不好
3.正确的实验操作能保证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
B.木炭的燃烧时,将点燃的木炭迅速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C.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先预热试管,后对准固体的部位集中加热
D.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在空气中挤捏胶帽排出空气,后伸入液体中吸取
4.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5.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A.冰箱内放置活性炭除异味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厨房内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6.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它三种,它是( )
A.H2B.COC.CO2D.C
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空气中各成分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D.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
8.通过几个月的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物质。下列物质用途与化学变化相关的( )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铜用作导线D.木炭用作吸附剂
9.将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再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最后剩余气体是( )
A.二氧化碳和氮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D.氮气
10.要除去混在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可采用的最好措施是( )
A.点火燃烧 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C.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 D.通入石蕊溶液中
1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装置图。棉花团中放有碳酸钠粉末,用胶头滴管向其中滴加少量稀硫酸,一段时间后,a管中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b管中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B.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C.该实验中可以用浓盐酸代替稀硫酸
D.该实验节约药品,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12.以下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C.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D.它们都可用于切割玻璃
1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英国化学家道尔顿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B.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氮气易溶于水,约占空气体积的78%
D.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
二、实验题
14.研究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注射器的摩擦力忽略不计)。
已知:A的容积为250 mL,B中盛有足量的水,实验前K1、K2、K3均已关闭。
(1)检查 A装置的气密性。打开 K1,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松手后,观察到________,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测定 A 瓶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打开K1,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20 mL NaOH溶液(足量),关闭K1,充分反应后,_______________(填实验操作),观察到 B 中的水进入 A 中,当B中液面不再变化时,测得B中减少了60 mL水,则A中CO2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____ %。
三、推断题
15.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甲、乙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分解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1)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由丙生成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两物质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图是关于E物质的知识网络,E物质是海洋中最多的一种物质,C物质的组成元素与E完全相同,D物质存在于汽水中,B物质是一种单质,具有助燃性;A物质组成元素中含有金属元素。(注意: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没有给出)
(1)写出C和D的名称: C为_____________D为__________
(2)A转化为E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
(3)E转化为B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17.某化学研究小组对蜡烛(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设计图1所示实验,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请推测靠近三通管_____(填“上口”或“下口”)的火柴火焰熄灭,理由是_______。
(2)某同学用大烧杯将高低2支燃烧的蜡烛罩住(如图2),发现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
(提出问题)导致高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假设1: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大导致其先熄灭;
假设2: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氧气浓度过低导致其先熄灭。
(设计实验)
甲同学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点燃蜡烛,用大烧杯罩住。一段时间后,发现贴在烧杯内上部的滤纸先褪色(酚酞遇石灰水变红),说明此时高蜡烛附近的CO2浓度比低蜡烛附近的浓度_____(填“高”或“低”)。
(3)为进一步验证假设1,乙同学收集1 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封,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1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
(4)丙同学使用传感器测得密闭装置内,蜡烛从燃烧到熄灭后的过程中(80s时蜡烛熄灭), 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 3,则可得出蜡烛燃烧的条件是_____。
(5)结合已有知识和上述实验分析,乙同学实验中,蜡烛完全熄灭后瓶内含有的气体有_______。(至少填三种)
五、计算题
18.石灰石是生产石灰、水泥的主要原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当地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貭量分数,采取方法如下:取12g石灰石样品加入烧杯中,将120g稀盐酸平均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后(已知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
分析数据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12g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多少______?
(2)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
(3)12g样品中的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少______?
19.某化学兴趣小组取部分变质的(含杂质)样品4.0g投入200.0g水中,充分搅拌,通入足量,溶液质量与反应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则:
(1)全部转化为时消耗的质量为_______g;
(2)4.0g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通入时,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精确到0.1%).若所取样品中的没有完全溶于水,对最后的计算结果_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选项
鉴别的物质
鉴别的方法
A
高锰酸钾和氯酸钾
观察颜色
B
水和双氧水
加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
木炭粉和铁粉
用磁铁吸引
D
氮气和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火焰是否会熄灭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30
30
30
3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9
6
3
2
参考答案
1.B2.A3.B4.D5.C6.C7.D8.A9.A10.C11.D12.A13.B
14.活塞恢复至原位 打开 K2、K3 32
15.H2O2 2H2+O22H2O 化合反应 分子构成不同
16.过氧化氢 碳酸
17.CaCO3+2HCl=CaCl2+H2O+CO2↑ 下口 CO2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也不可燃,其集中在下口,火柴熄灭 高 不合理 二氧化碳浓度很高时,蜡烛也能燃烧一段时间。 氧气的浓度不低于16% 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一氧化碳等
18.10g 7.3% 10.5%
19.2.2 0.3g(详见解析) 4.1% 没有 不溶干水的氢氧化钙最终也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初中人教版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