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何图形》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直线、射线、线段》教案一 教案 5 次下载
- 《直线、射线、线段》教案三 教案 2 次下载
- 《直线、射线、线段》教案二 教案 3 次下载
数学4.1 几何图形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
展开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空间点、线、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过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
2、探索点、线、面、体的关系,初步掌握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通过丰富的实例,学生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猜测和概括等能力,同时渗透转化、化归、变换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在实际背景中体会点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图中有哪些你熟悉的立体图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图形构成的元素
例1:观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
(2)0图②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
(3)图①中共形成了多少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吗?图②呢?
(4)图①和图②中各有几个顶点?
解析:
(1)根据长方体的面的特点解答;
(2)根据圆锥的面的特点解答;
(3)根据长方体和圆锥体线的特点解答;
(4)根据长方体和圆锥体的顶点情况解答。
解:(1)图①是由6个面组成的,这些面都是平面;
(2)图②是由2个面组成的,1个平面和1个曲面;
(3)图①中共有12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图②中有1条线,是曲线;
(4)图①中有8个顶点,图②中只有1个顶点.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要联系实物的形状与面的形状作对比,然后作出判断,平面与平面相交成直线,曲面与平面相交成曲线。
探究点二:由平面图形旋转而成的立体图形
【类型一】判断旋转后的图形形状
例2:观察下图,把左边的图形绕着给定的直线旋转一周后可能形成的立体图形是( )
解析:由图形可以看出,左边的长方形的竖直的两个边与已知的直线平行,因而这两条边旋转形成两个柱形表面,因而旋转一周后可能形成的立体图形是一个管状的物体。故选D。
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点、线、面、体,重在体现面动成体,需要发挥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类型二】旋转后几何体的计算问题
例3:已知柱体的体积V=S·h,其中S表示柱体的底面面积,h表示柱体的高.现将矩形ABCD绕轴l旋转一周,则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等于( )
A.πr2h B.2πr2h
C.3πr2h D.4πr2h
解析:∵柱体的体积V=S·h,其中S表示柱体的底面面积,h表示柱体的高,现将矩形ABCD绕轴l旋转一周,∴柱体的底面圆环面积为:π(2r)2-πr2=3πr2,∴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等于:3πr2h。故选C。
方法总结:先判断旋转后的立体图形的形状,然后利用相应的计算公式进行解答。
五、板书设计
体由面组成,面与面相交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
点的形成:线与线相交成点,点无大小。
线的形成eq \b\lc\{\rc\}(\a\vs4\al\c1(点动成线,面和面相交成线))线无粗细
面的形成:线动成面eq \b\lc\{(\a\vs4\al\c1(平面,曲面))
体的形成eq \b\lc\{(\a\vs4\al\c1(面动成体,由面转成))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改变以往注重知识的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数学学习活动中,应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学习活动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妙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点、线、面、体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学习中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观察感受,亲身经历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感悟知识的生成、变化、发展,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再创造能力。
初中数学4.1.2 点、线、面、体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4.1.2 点、线、面、体教案,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2 点、线、面、体一等奖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2 点、线、面、体一等奖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2 点、线、面、体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2 点、线、面、体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