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2 点、线、面、体教案设计
展开点、线、面、体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丰富的实例认识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点、线、面、体进行排列造型.
(二)过程与方法:认识到点线面体的静态关系和动态关系,发展学生初步建立几何直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耐心细心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生活中的点线面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感受生活中点、线、面独特的艺术语言及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生活中点、线、面独特的艺术语言及艺术魅力,培养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
能力.
难点:恰当地运用点、线、面的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
三、教学过程
猜谜语
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 (打一自然物)—雨点
你能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一现象吗?(点动成线)
几何体
我们先来认识“体”. 观察一本书、圆罐、篮球,从它们外形中分别可以抽象出什么立体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 几何体简称体.
平面与曲面
如图:四棱锥有___个面;圆柱有___个面;圆锥有___个面. 再联想上一课“展开图”的知识,可以得出结论:包围着体的是_____.
观察这些面,它们有区别吗?
四棱锥的5个面是平的;圆柱的侧面是曲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平的;圆锥的侧面是曲的,底面是平的.
面有平的面(平面)和曲的面(曲面)两种.
观察我们的教室和周围环境,举出一些实际生活中“面”的例子,并指出哪些面是平的,那些面是曲的?
点与线
观察几何体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图形?它们有什么不同?
(2)线与线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图形?它们有什么不同?
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点只代表位置,没有大小,所以点都是相同的.
线的形象
点的形象
思考
右图是一个长方体,它有____个
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____条
棱,棱和棱相交成____个顶点.
几何图形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在点、线、面、体中最基本的元素是____.
物体的运动会留下运动轨迹,这些运动轨迹往往也能抽象成几何图形. 如果把笔尖看成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动手试一试.
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
观察下列动画,你发现了什么?
面动成体
观察下列动画,你发现了什么?
练习
1.围成下面这些立体图形的各个面中,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曲的?
2.如图,上面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出下面的立体图形,把有对应关系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连接起来.
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四、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改变以往注重知识的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数学学习活动中,应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学习活动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妙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点、线、面、体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学习中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观察感受,亲身经历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感悟知识的生成、变化、发展,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再创造能力.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2 点、线、面、体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2 点、线、面、体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目标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2 点、线、面、体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2 点、线、面、体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长方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2 点、线、面、体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4.1.2 点、线、面、体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