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上册1 电流表格教案
展开┃教学过程设计┃ 第1课时
┃教学小结┃
┃教学过程设计┃ 第2课时
┃教学小结┃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电流,知道电流的单位。
2.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3.通过探究,知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提出关于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电流表的正确使用和实验探究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关于“电路短路造成的危害”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教学难点】
电流表的使用。
【教学突破】
让学生经历“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的过程,通过探究理解来突破重点,通过阅读说明书、讨论交流和实际操作等形式来突破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流表仿真课件、电流表、开关、干电池若干、小灯泡、导线若干。
◆学生准备
电流表、小灯泡(不同规格四只)、开关、干电池若干、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批注
一、观察图片、实验引入新课。
1.播放一组图片:手电筒的光亮和汽车前灯的光亮对比。
2.演示实验:用一节和两节干电池分别供电的一个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对比。
提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灯发光,电路中有了电流,小灯泡的亮暗不同,说明流过它们的电流大小不同。
利用图片及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在学习和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样引入新课,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的教学理念。
二、进行新课。
(一)认识电流。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电流是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关于电流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怎样描述电流?电流的单位是什么?怎样测量电流的大小?……
教师介绍:物理学中用每秒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多少来表示电流的大小。用I表示,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同时指出,不同的用电器工作时,电流的大小一般不同。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常见的电流大小”,使学生对电流的大小有个初步的印象。
(二)电流的测量。
1.观察认识电流表。
教师:电路中电流的大小需用电流表测量,大家桌上摆的仪表就是电流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电流表,看看都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①表上有一个标记符号A;②标有“-”“0。6”和“3”三个接线柱,“0。6”和“3”是“+”接线柱;标有“+”“0。6”和“3”三个接线柱,“0。6”和“3”是“-”接线柱。因为电流有方向,“+”和“-”接线柱告诉我们:电流应该从哪个接线柱流进电流表或流出电流表;③电流表表盘上有两种刻度,标明有0~0。6A和0~3A两个量程,分度值分别为0。02A和0。1A。
教师补充电流表的符号:。
2.电流表的使用。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电流表的说明书,了解一下如何使用电流表测电流大小。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电流表说明书,结合实物来了解如何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学生叙述电流表的使用方法:①实验前要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如有偏差,需调零;②电流表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③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出来;④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可以用试触法确定量程的选择。注意:绝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
教师演示试触现象,学生观察电流表指针的摆动情况。
进行读数练习(用电流表仿真课件演示),教师演示,学生读数并说明是如何读数的。
(三)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动手做”活动:测量通过灯泡的电流值。
教师强调:(1)要遵守科学规则,即电流表连接电路时要遵循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2)连接电路时,开关是断开的,检查无误后再闭合开关。
学生先画出电路图,再根据电路图把电流表连入电路,测量电流。
认识电流表是正确使用电流表的前提。从观察开始来让学生接触一个新的仪表,比直接讲解怎样把电流表连入电路要来得缓和,学生在心理上不会感到突然,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让学生认识上有充分的准备,又可以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试触,清楚违反以上规则造成的危害,对此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
实验可以多准备一些器材,争取每一个同学都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为下一课时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打下基础。
三、反思总结。
1.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谈谈收获和体会。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板书设计】
第1节 电流(1)
电流eq \b\lc\{\rc\ (\a\vs4\al\c1(定义:每秒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 的多少.,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还有毫, 安mA, 微安μA., 1A=1000mA, 1mA=1000μA,测量——电流表\b\lc\{\rc\ (\a\vs4\al\c1(读数,使用))))
【教学探讨与反思】
电流本身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比较抽象的物理量,尤其对于初中生来说,刚接触电,只能通过电流的某些效应来认识电流。本节引入时以灯泡发光来使学生认识电流,即电流的热效应,也可以通过电流的磁效应来认识电流的存在。通过电流表仿真课件演示,学生进行读数练习,具有直观、改变示数方便等特点,起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复习并观察图片,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1: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
复习提问2:电流表读数时要注意什么?如何读数?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节日里的彩灯、马路上的路灯等。
提问:节日里的彩灯都是串联的吗?为什么有的彩灯亮,有的彩灯暗?
学生:彩灯的亮暗与通过它的电流有关。通过它的电流越大,它就越亮。
二、进行新课。
(四)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1.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提出问题:同学们是否有兴趣揭开彩灯的亮暗之谜呢?彩灯的亮暗与通过彩灯的电流大小是否真的有关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学生实验,组成串联电路。
教师:问题提出来了,同学们都有什么样的猜想呢?小组讨论一下,请写下你们的猜想。各小组汇报一下,并说说你们猜想的依据。(把各小组的猜想写下来,并标上组别)
小组1:我们猜想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因为我们的串联电路中灯泡一样亮。
小组2:我们猜想串联电路中电流从正极出发越来越小。因为我们的灯泡靠近正极的比较亮。
小组3:我们猜想串联电路中电流从负极往正极越来越小。因为我们的灯泡靠近负极的比较亮。
小组4:我们猜想串联电路电流靠近电源两极比较大,中间比较小。因为我们的两只灯泡一开始靠近负极的比较亮,把它们互换位置后,靠近正极的又比较亮。
教师:那么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来验证一下呢?通过什么方法呢?
学生:做实验。
教师:好,做实验。那么实验前我们必须先设计一下这个实验怎么做。
小组讨论完成。设计完后,请一组同学上台与大家交流一下实验方案:请学生派出代表,将他们小组的实验电路图(见图4-1-1)展示给大家。
小组讨论后交流。
实验器材:一个电源,两只灯泡,开关一个,导线若干,电流表一个。
实验方案: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分别测量A、B、C三点电流,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如果A、B、C三点电流相等,那么小组1的猜想正确;如果C点电流大于B点电流,B点电流又大于A点电流,那么小组2的猜想正确;如果反过来,A点电流大于B点电流,B点电流又大于C点电流,那么小组3的猜想正确;如果A点电流和C点电流都比B点电流大,那么小组4的猜想正确。
教师:同学们,大家的实验是否有数据要记录?你打算把它们记在哪里呢?我们是否应该设计一个数据表格?
(小组讨论设计数据表格)
教师:把设计好的数据表格拿到投影仪下展示,统一数据表格后宣布开始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里;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结束后各组派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请大家一起分析一下我们的实验数据,然后得出结论。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用公式表示为:I1=I2.
教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组的同学猜得最准,让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其他组的同学敢于猜想,敢于发表意见,同样也是很棒的。
交流与评估:课件显示以下问题供讨论。
(1)实验设计有不合理、不充分及不完善之处吗?仅测两三次电流,是否能归纳出普遍适用的结论?是否应该换用不同的用电器,测量多个电路的普遍规律?
(2)操作中出现过什么失误或故障吗?你是怎么解决的?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小灯泡是否都发光?电流表是否正确接入?读数是否与所需量程对应?
(3)测量结果是否可靠?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
测量结果吗?测量的数据中有没有不符合规律的数据?
2.讨论交流: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电路图如图4-1-2所示:
数据表:
实验次数
a点的电流(A)
b点的电流(A)
c点的电流(A)
1
2
3
学生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里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用公式表示为:I=I1+I2.
评估与交流。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采用类比的方法,学生展开想象,如类比水流模型、人流模型等。学生的猜想与假设有时出乎教师的意料,教学中应以鼓励为主,不要轻易否定学生。
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思维程序,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科学素养,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在讨论交流得出猜想以后,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个实验与“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大致相仿,在上一个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应该能够自己完成,教师尽量少干预,让学生独立完成探究活动。
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实验的情况,及时反馈出现的错误,通过师生讲评,及时纠正错误,以确保探究的顺利进行。
三、课堂小结,布置思考题。
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进行交流。
2.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作业:(1)家庭实验室:自制小台灯。
(2)完成教材第57页“自我评价”第1、2、3题。
【板书设计】
第1节 电流(2)
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1.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结论: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用公式表示为:I1=I2.
2.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干路里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用公式表示为:I=I1+I2.
【教学探讨与反思】
通过灯的亮度来进行猜想和寻找依据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本节中对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猜想显得举足轻重,即同学们在提出猜想时,要指出猜想的依据,不是没有依据的乱猜。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动手机会,培养他们做好电学实验的能力,注意做电学实验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如电流表量程的选择,电流表正、负接线柱不要接反等,为以后更进一步的做电学实验打好基础,培养科学探究的素质。本节课的评价,不要把探究的结论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要根据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所反映的学习状态,对其学习态度、优缺点和进行情况等作出适当的评价,在对学生交流给予充分重视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
初中物理第四章 探究电流1 电流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四章 探究电流1 电流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用具,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九年级上册1 电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上册1 电流教学设计,共4页。
初中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探究电流1 电流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探究电流1 电流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导入,新课教学,交流小结,检测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