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4.1 正弦和余弦第3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第3课时 余 弦
课题
第3课时 余 弦
授课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理解锐角的余弦概念.
2.熟记特殊锐角的余弦值.
3.会用计算器求非特殊锐角的余弦值.
数学思考
直角三角形中,当一锐角的度数确定时,其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确定.
问题解决
在利用相似三角形知识测量、计算物体高度的过程中,联想函数概念,观察、发现、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
情感态度
培养良好的数形结合能力,体验锐角余弦值的应用.
教学重点
锐角余弦的概念、符号、表示方法及锐角余弦值的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
锐角余弦的概念、特殊锐角的余弦值.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
1.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________.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________.
3.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则________.
4.直角三角形中,锐角A的正弦等于________.
5.sin30°=________,sin45°=________,sin60°=________.
学生回忆并回答,为本课的学习提供迁移或类比方法.
活动
一: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课堂引入】
1.前面我们学习了锐角正弦的概念及特殊角的正弦值等知识,那么在直角三角形中,对某一个锐角来说除其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外,还有其他的边的比值是定值吗?比如它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2.如图4-1-38,由Rt△AB1C1∽Rt△AB2C2∽Rt△AB3C3,得eq \f(AC1,AB1)=eq \f(AC2,AB2)=eq \f(AC3,AB3).
图4-1-38
可见,在Rt△ABC中,当锐角A确定后,无论直角三角形是大是小,其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唯一确定的.
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确定后,其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确定.
活动
二:
实践
探究
交流新知
【探究1】 锐角余弦的概念
(在课堂引入的基础上多媒体出示)为了探索新的测量方法,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锐角余弦,为测量开辟了新的领域.如图4-1-39,在Rt△ABC中,∠C=90°,则csA=eq \f(∠A的邻边,斜边)=eq \f(AC,AB)=eq \f(b,c).
图4-1-39
(1)弄清“对边”“邻边”“斜边”的含义,在Rt△ABC中,∠C=90°,对∠A来说,________是对边、________是邻边;而对∠B来说,________是邻边、________是对边,无论怎样,“边”一定要分清.
(2)为了记忆方便,可以用口诀进行记忆,即“余弦等于________”.
(3)锐角的余弦符号与锐角的正弦符号一样,是一个整体,不能看成是cs和A相乘的关系,它的整体表示______________的比.
(4)会求锐角三角函数的值.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两边,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再用余弦的定义求三角函数值.
【探究2】 互余的两锐角的正、余弦值的关系
(1)如图4-1-40,在直角三角形ABC中,sinA=________,sinB=________,csA=________,csB=________.
图4-1-40
(2)由上面的关系式你发现了什么性质?能用公式表示吗?
归纳:对于任意锐角α,有csα=sin(90°-α), sinα=cs(90°-α).
【探究3】 特殊锐角的余弦值
图4-1-41
(类比上一节课引入多媒体出示)如图4-1-41,观察一副三角板:每一个三角板上有几个锐角?分别是多少度?
(1)cs30°等于多少?与同伴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2)cs45°,cs60°等于多少?
归纳:cs30°=eq \f(\r(3),2),cs45°=eq \f(\r(2),2),cs60°=eq \f(1,2).
【探究4】 非特殊锐角的余弦值的求法
(1)对于非特殊锐角的正弦值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求出的?能用同样的方法求非特殊锐角的余弦值吗?
(2)已知锐角的余弦值能求锐角吗?按键操作的步骤又是什么?
归纳:(1)已知角度利用计算器求余弦值,按键为eq \x(cs)+eq \x(角度数).
(2)已知锐角的余弦值利用计算器求角度按键为:eq \x(2ndF)+eq \x(cs)+eq \x(数值).
设计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其对具体问题的认识从形象到抽象,训练学生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活动
三:
开放
训练
体现
应用
【应用举例】
例1 [教材P115例4] 计算:cs30°-eq \r(3)cs60°+eq \r(2)cs245°.
变式一 [兰州中考] 如图4-1-42,在Rt△ABC中,∠C=90°,BC=3,AC=4,那么csA的值等于( D )
图4-1-42
A.eq \f(3,4) B.eq \f(4,3) C.eq \f(3,5) D.eq \f(4,5)
[解析] 由勾股定理,得AB=eq \r(32+42)=5,所以csA=eq \f(AC,AB)=eq \f(4,5).
变式二 [汕尾中考] 在Rt△ABC中,∠C=90°,若sinA=eq \f(3,5),则csB的值是( B )
A.eq \f(4,5) B.eq \f(3,5) C.eq \f(3,4) D.eq \f(4,3)
[解析] 由题意,设BC=3x,则AB=5x,AC=eq \r(AB2-BC2)=4x,∴csB=eq \f(3,5).
认真审题是解题的关键,通过运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三角函数值,学会解决简单的问题.采取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潜能.
【拓展提升】
1.与实数的综合运算
例2 计算:(1-eq \r(3))0+|-eq \r(2)|-2cs45°+(eq \f(1,4))-1.
[答案:5]
2.锐角余弦的简单应用
图4-1-43
例3 [宜宾中考] 菱形的周长为20 cm,两个相邻的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则较长的对角线长度是__5_eq \r(3)__ cm.
[解析] 如图4-1-43,∵四边形ABCD是菱形,∴AD∥BC,AC⊥BD,AD=5.∴∠ADC+∠DAB=180°.∵∠ADC∶∠DAB=2∶1,∴∠ADC=120°,∠DAB=60°,∴∠DAO=30°.在Rt△AOD中,AO=AD·cs30°=5×eq \f(\r(3),2)=eq \f(5 \r(3),2),∴AC=2AO=2×eq \f(5 \r(3),2)=5 eq \r(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找出思路后,让学生解答.
活动
四:
课堂
总结
反思
【当堂训练】
1.教材P115练习中的T1,T2,T3.
2.教材P116习题4.1中的T5,T7.
当堂检测,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知识网络】
提纲挈领,重点突出.
【教学反思】
①[授课流程反思]
本课通过类比正弦概念的学习,引出余弦概念,自然、贴切.
②[讲授效果反思]
本节课通过四个知识要点的探究与展示,引导学生根据锐角余弦的定义求锐角的余弦值,通过应用示例和拓展提升梳理本节题型,突出了本节的重点、难点,效果较好.
③[师生互动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习题反思]
好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
初中数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4.1 正弦和余弦精品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4.1 正弦和余弦精品第2课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九年级上册4.1 正弦和余弦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九年级上册4.1 正弦和余弦第2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4.1 正弦和余弦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九年级上册4.1 正弦和余弦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