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6、古对今 教学设计(含反思)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562020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识字6、古对今 教学设计(含反思)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562020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识字6、古对今 教学设计(含反思)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562020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含反思) 教案 29 次下载
- 识字5、动物儿歌 教学设计(含反思) 教案 31 次下载
- 识字7、操场上 教学设计(含反思) 教案 30 次下载
- 识字8、人之初 教学设计(含反思) 教案 31 次下载
- 识字二、口语交际:打电话 教学设计(含反思) 教案 29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6 古对今教案设计
展开课题: 6、古对今
课型:
新授课
任课教师
教学
内容
简析
本课是一篇韵文儿歌,分为三个小节,分别介绍了常见的季节特点、自然现象和美丽景色。儿歌在形式上模仿《竺翁对韵》,针对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采用了三字对韵的五字对韵的结构,长短句交错,句式工整对仗,整体上押韵,读起来节奏欢快,朗朗上口,适合低年级学生诵读积累,提升语感。选编此文,既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识字文本,又让学在反复的诵读中更好地体会到汉语的对称之美、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诵读,特别是这种三三五五式的长短句式,契合儿童的语言发展节奏,在学习中,易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多种情境,在形式多样的朗读练习中引导学生将韵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和韵味,使其体会到汉语的音韵之美。利用文本进行识字和写字教学时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在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进一步教给他们识字的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和书写要领,以提高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在学习本课之后,教师还可鼓励学生模仿儿歌地形式自主进行简单的创编,通过创编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汉语在内容和结构上的对仗之美。
学生
学情
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本课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以情感为基础,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识字乐趣。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理解相关词语,辨析两组同音字。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感受美丽的景色。
4.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诵读背诵韵文。
难点:在诵读和学习中体会汉语的对称和音韵之美,提升学生的语感。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 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互动游戏,激趣导入
1.师生共做“词语对对碰”(说反义词)的游戏:师说一词,生说该词的反义词,从一字词语到二字词语,难度逐渐升级(如:大对小,白对黑,长对短;白天对黑夜,快乐对伤心等)。
2.师激趣:词语对对碰,字数相同,词义相对,可真有意思!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词语对对碰的课文。
3.师板书课题:古对今。相机指导“古”字的写法,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古”指古代“今”指现在,这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
二、初读韵文,识字学词
1.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倾听,指名生交流听过之后的感受。
2.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分小节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文识字学词。
(1)指名生朗读第1小节。
①师出示“圆、严寒、酷暑、秋凉”词语卡片,指名生认读,认识“酷”字左边的酉字旁。师相机正音:“暑”是翘舌音,“凉”既是边音,又是后鼻音。正音后再次指名生认读。
②指导学生区分“圆”与“园”:读音相同,意思有所区别。鼓励学生口头组词,再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区别“圆”与“园”的意思。
师小结:“圆”指的是一种形状,如:圆形、团圆、汤圆等;“园”指的是一个地方,如:菜园、花园、园丁等。
③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全班齐读。
(2)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节。
①师出示词语卡片:早晨、细雨、朝霞、夕阳。指名学生认读,强调:“晨”是前鼻音,“朝”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多生认读。
②学习“朝”这个多音字。
师出示词语和短语:朝霞、朝阳;朝着门的方向。指名学生朗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明确“朝”有两个读音“zhā”和“chá”。在本课的词语“朝霞”中读“zhā”。
③区分“夕”和“西”:鼓励学生为这两个同音字组词,师适当小结:“夕阳”是傍晚快要落山的太阳;“西”指的是方向。
④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小结,全班齐读。
(3)指名学生朗读第3小节。
①出示字词卡片:李、杨、鸟语、花香。指名生认读,读准字音。
②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李、杨”的意思:结合《识字2》中的《姓氏歌》,明白“李”和“杨”可以指人的姓氏,结合课文内容和汉字的偏旁,可以发现“李、杨”与树有关,在本课中的指的是“李树”和“杨树”,相机出示李树、杨树的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
③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3小节,全班齐读。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达到熟练的程度。
5.巩固识字。
(1)师多媒体随机出示词语,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学生认读生字,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熟练地认读本课生字。
(2)鼓励学生为生字口头组词,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巩固对生字的理解。
(3)学生自主观察生字,交流识记方法,师在生交流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方法上的指导:“酷、凉、细、朝、杨”是左右结构,通过熟字加偏旁的方式识记;“圆”是全包围结构;“寒、暑”是上下结构,可以借助偏旁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夕”与“外”比较,少了一个“卜”。
三、再读韵文,读通读熟
1.生再次自主朗读课文。指名学生交流读这篇课文与读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同桌对读:一生读每句的前半句,另一生读每句的后半句。自主练习。
3.指名一对同桌进行朗读展示。
4.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拍掌伴奏伴奏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加强朗读练习。
四、指导学生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
2.指名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3.生自主观察汉字,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4.师范写讲解:“细、语”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尤其是“细”字,右边的“田”比绞丝旁略低;“李、香”是上下结构,各部件略扁,上半部分“木”和“禾”的撇,捺要书写伸展,盖住下半部分。生观察进行书空练习。
5.生自主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进一步强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熟练地朗读了课文,初步感受到这篇课文朗朗上口的节奏之美,而且还在课文中认识了许多汉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有趣的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检查导入
1.师生利用课文内容对对子。如:师说“古”,生对“今”,师说“严寒”,生对“酷暑”等。
2.师随机出示词语卡片,指名生认读。
3.师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这篇课文的有趣之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理解内容,体会对称之美
1.学习第1小节。
(1)指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
(2)鼓励学生找出这一小节中对称的词语,指名生交流,师适时板书:古—今,圆—方,严寒—酷暑,春暖—秋凉。
(3)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这几组词语的意思,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适时出示图片(冰天雪地、烈日当空、春暖花开、秋高气爽的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
师适当补充资料,向学生解释在古人的眼中,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像一口倒扣的大锅扣在地上,从而理解“圆对方”指的是古人对世界的认识。
(4)引导学生发现相对词语的特点:“古、今”都是表示时间的;“圆、方”表示都是形状;“严寒、酷暑,春暖、秋凉”都是描写春夏秋冬季节特点的。从字数上来说,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
(5)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这一小节主要写的是什么(主要写的四季特点)。
(6)生有节奏地朗读第1小节。
2.学习第2小节。
(1)生自由朗读第2小节,交流第2小节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根据生的交流师板书:晨—暮;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
(2)鼓励学生在学习第1小节对称词语的基础上,说说这些词语是如何对称的。
(3)指名生交流,师适当小结:“晨、暮”指的是早晨和傍晚,描写的是时间;“雪、霜”是同一类的自然现象;“和风、细雨”描写的是天气现象,“朝霞”和“夕阳”分别是早晨和傍晚的自然景观,都是一类事物。
(4)在交流的过程中,师相机出示“雪、霜、和风、细雨、朝霞、夕阳”的图片,给予学生直观感受,使其进一步体会同类词语的相关性。
(5)生齐读第2小节,说说这一小节描写的是什么(主要描写的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3.学习第3小节。
(1)生自主朗读第3小节,与同桌轻声交流哪些词语是对称性。
(2)指名生交流汇报,师出示“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图片,使学生可以直观感受美丽的景色,体会词语的对称性。
(3)指名生朗读第3小节,读出句式的对称节奏。引导生说说这一小节主要描写的是什么(主要描写的是美丽的自然景色)。
4.回顾全文,游戏巩固。
(1)生再次自由朗读全文,并与同桌合作练习朗读,读出句式的对称和节奏的变化。
(2)指名生朗读,师生共同点评。
(3)游戏巩固:找朋友。教师把“古”“今”“圆”“方”“严寒”“酷暑”等文本中出现的24个词语卡片分发到学生手中,一生持词语卡片说“我是‘古’,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到卡片“今”的同学站起来回答:“我是‘今’,你的朋友在这里。”以此类推。
5.全班有节奏地齐读儿歌,练习背诵。
三、自主创编,拓展提升
1.师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内容,无论是词语的意思还是字数都具有对称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其实汉语中这样的词语还有许许多多,我们也来学着课文的样子,自己编一段小儿歌吧。
2.出示创编要求:
(1)句式: 对 , 对 。 对 , 对 。
第一句是一字词对一字词,第二句是二字词对二字词语。
(2)所编的这段小儿歌最好是围绕同一类事物的。
3.生自主创编,轻声朗读,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作品。师巡视了解创编情况。
4.指名生交流自己的创编的小儿歌,师生共同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对于学生创编的作品,要给予充分地鼓励和肯定,只要能体会到对偶的手法即可,不宜要求过高。
5.师小结:同学们,其实古代的小朋友在上学的时候也要学习对对子,从一字对、二字对、三字对到四、五、六、七字对,越对越长,而且对对子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一位叫李渔的大学问价,还编了一本专门对对子的书,叫《竺翁对韵》(出示《竺翁对韵》书本图片),大家课后阅读。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对对子不仅好玩有趣,而且还能学到很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能更多地关注到这种对称的词语和句子,在朗读中感受语文学习的神奇和有趣。
学生互动
学生互动
生认真倾听,交流听过之后的感受
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朗读第1小节
学生区分“圆”与“园”,学生口头组词,再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区别“圆”与“园”的意思
名学生朗读第1小节,全班齐读
学生朗读第2小节
指名多生认读
学生朗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明确“朝”有两个读音“zhā”和“chá”
学生为这两个同音字组词
名学生朗读第2小结,全班齐读
学生朗读第3小节
学生互动
学生朗读第3小节,全班齐读
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达到熟练的程度
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学生认读生字,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熟练地认读本课生字
学生为生字口头组词,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巩固对生字的理解
自主观察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生再次自主朗读课文。指名学生交流读这篇课文与读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同桌对读:一生读每句的前半句,另一生读每句的后半句。自主练习。同桌进行朗读展示
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拍掌伴奏伴奏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加强朗读练习
指名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生自主观察汉字,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生自主描红、书写
学生互动
名生认读
学生朗读第1小节
学生找出这一小节中对称的词语,交流
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这几组词语的意思
学生发现相对词语的特点
学生说说这一小节主要写的是什么(主要写的四季特点)
生有节奏地朗读第1小节
生自由朗读第2小节,交流第2小节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鼓励学生在学习第1小节对称词语的基础上,说说这些词语是如何对称的
学生直观感受,使其进一步体会同类词语的相关性
生齐读第2小节,说说这一小节描写的是什么(主要描写的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自主朗读第3小节,与同桌轻声交流哪些词语是对称性
生交流汇报
生朗读第3小节,读出句式的对称节奏
生再次自由朗读全文,并与同桌合作练习朗读,读出句式的对称和节奏的变化
名生朗读
游戏:找朋友
全班有节奏地齐读儿歌,练习背诵
学生互动
生自主创编,轻声朗读,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作品。
交流自己的创编的小儿歌
学生互动
学生互动
板书设计
6.古对今
古—今 晨—暮 桃—李
圆—方 雪—霜 柳—杨
严寒—酷暑 和风—细雨 莺歌—燕舞
春暖—秋凉 朝霞—夕阳 鸟语—花香
季节特点 自然现象 美丽景色
教学反思
整堂课教师运用了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激发和培育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教授了学生汉字学习的基本方法,并培养了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通过听、说、读、写的教授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汉字的音、形、意,体现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通过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培养大学生汉字学习的语感,而且在教学中紧密地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情境中感受和运用文字,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在教授汉字时,不仅让学生学会认字识字,也让学生喜爱上了汉字,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6 古对今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6 古对今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二)6 古对今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二)6 古对今教案设计,共1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6 古对今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6 古对今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