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化学 必修2 1-1《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探究教案

    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化学 必修2 1-1《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探究教案第1页
    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化学 必修2 1-1《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探究教案第2页
    人教版 (新课标)高中化学 必修2 1-1《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探究教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 启发,课前准备,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材分析
    《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本节学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性质与结构的关系,使学生会从理论上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使学生能够会运用化学实验来证明其推测的正确性,进而知道元素强弱的判断依据。本课时是学好元素性质的基础,也是学好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对比学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2)知道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2、能力目标:
    (1)会从理论上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使学生能够会运用化学实验来证明其推测的正确性。
    3、情感目标:学会合作学习
    三、 教学重难点
    1、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运用化学实验来证明其推测的正确性,进而知道碱金属和卤素元素强弱的判断依据
    四、学情分析
    因为必修一我们已经学习了钠元素和氯元素的性质,而且学生通过预习对碱金属和卤素元素也有简单的了解,所以,本节内容碱金属和卤素元素的性质学生应该很容易接受。
    五、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通过对比学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导学案,课内探究导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教学环境设计和布置,合理给学生进行分组。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提问〕 碱金属是指哪一族?卤族是指哪一族?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递变规律。大家看本节的目标、重点、难点。然后看第一个探究问题,碱金属的递变规律。我们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课前预习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点一:碱金属元素的有什么样的递变规律?
    教师:大家提的问题提得都很棒,多媒体展示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现在同学们回答: 我们把ⅠA 称为碱金属族,我们为什么要把他们编在一个族呢?
    学生: 由于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因此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此可推知它们也应该像碱金属的代表物钠一样,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阳离子,并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元素及水发学生化学反应。
    教师: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同一族元素的性质。
    [实验1]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实验2]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绿豆大的钾,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到培养皿中,观察现象。同钠与水的反应进比较
    [学生活动,完成表格]
    [思考与交流]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结构有关系吗?
    [学生]有关系。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且
    Li Na K Rb
    还原性增加
    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
    [教师]有上表可见,碱金属在物理性质上也表现出一些相似性和规律性。由此,我们得出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置换出氢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2.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化水物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3.可以根据对应阳离子氧化性强弱判断。金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则元素金属性越强。
    设计意图:通过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可推知其化学性质,让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过渡]刚才我们以典型的金属一族为例,下面我们以典型的非金属为例。看看他们的性质有原子结构间是否存在联系?
    探究点二:卤族元素的有什么样的递变规律?
    [多媒体展示]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教师]请大家根据表,总结出卤素单质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溶解性等各方面的递变规律。
    [学生]学生总结后板书:
    颜色:浅 深
    状态:气 液 固
    密度:小 大
    熔沸点:低 高
    在水中的溶解性:大 小
    [设问]大家能否根据卤素原子的结构特点来解释一下卤素单质在性质上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呢?
    [多媒体展示]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同桌讨论后回答]卤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决定了他们在化学性质上的相似性(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半径的不同,又导致了它们得电子的难易程度不同,从而表现出氧化性的强弱不同,即结构决定性质。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表格: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从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多媒体展示]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学生分析上表可知]卤素和H2的反应可用通式H2+X2====2HX来表示,反应时按F2、Cl2、Br2、I2的顺序,反应条件越来越苛刻,反应程度依次减弱,形成的卤化氢的稳定性也依次减弱,与我们的推测相符。
    [板书]H2+X2=====2HX(X=F、Cl、Br、I)
    F2 Cl2 Br2 I2
    剧烈程度:
    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教师]我们可以通过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可以比较金属的强弱,通过卤素间的置换反应实验,比较非金属的氧化性的强弱。
    [实验1]将少量新制的饱和氯水分别注盛有NaBr溶液和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在注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的颜色变化。
    [实验2]将少量的溴水注入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在注入少量的四氯化碳。观察四氯化碳层和水层颜色的变化。
    [学生讨论、分析]
    [板书]Cl2+2NaBr=====2NaCl+Br2 Cl2+2Br-=====2Cl-+Br2
    Cl2+2KI=====2KCl+I2 Cl2+2I-=====2Cl-+I2
    [小结]卤素单质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但一般之中有特殊。由此可见同一主族元素性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由此,我们得出
    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 与氢气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难易;
    2.单质的氧化性(或离子的还原性);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nROm)的酸性强弱;
    4.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是实现师生共同创造、共同成长的过程;本环节教学在经过前几个环节的探究学习后,将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列为重点,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递变规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进而知道了元素强弱的判断依据。本课时是学好元素性质的基础,也是学好元素周期律的那么,周期表中元素、核素、同位素如何理解?及三者关系如何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元素、核素、同位素的知识,大家预习这部分时要首先理解三者的概念,才能分清三者的关系。并完成本节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作业。
    九、板书设计
    一、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二、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三、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四、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Li Na k Rb Cs



    颜色
    均为银白色(Cs略带金色)
    硬度
    柔软
    密度
    较小
    熔沸点
    较低
    导电导热性

    递变性
    密度变化
    逐渐增大(K特殊)
    熔沸点变化
    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
    单质
    颜色和状态(常态)
    密度
    熔点

    沸点

    溶解度
    (100g水中)

    F
    9
    F2
    淡绿色的气体
    1.69g/L
    -219.6
    -188.1
    与水反应

    Cl
    17
    Cl2
    黄绿色气体
    3.124g/L
    -101
    -34.6
    226 cm3

    Br
    35
    Br2
    深红棕色液体
    3.119
    g/ cm3
    -7.2
    58.78
    4.16g

    I
    53
    I2
    紫黑色固体
    4.93g/cm3
    113.5
    184.4
    0.029g
    名称
    反应条件
    方程式
    学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
    F2
    冷暗处爆炸
    H2+F2====2HF
    HF很稳定
    Cl2
    光照

    H2+Cl2=====2HCl
    HCl稳定
    Br2
    高温
    500℃
    H2+Br2======2HBr
    HBr较不稳定
    I2
    高温、持续加热
    H2+I2======2HI
    HI很不稳定

    相关教案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方法 讨论,课前准备,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