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
核心素养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学习,培养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化学素养,能识别化学中常见的模型。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⑴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⑵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本节课从门捷列夫的故事引入,很好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符合了奥苏泊尔的学习理论。
同时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基于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样的理念,本节课中设计了多步学生活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表》选自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工具,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初中化学和化学必修1中曾经出现过元素周期表。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一些金属元素如Na、Mg、Al、Fe、Cu和一些非金属元素如C、N、Si、S、Cl、Br、I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并初步了解了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此时,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元素的性质,从而归纳总结出它们的规律,来编写元素周期表,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可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对后面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也非常重要。所以元素周期表在高中化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1、知能储备:对元素相关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对前20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原子结构、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等相关知识已非常熟悉;接触并多次应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相关量(一般是相对原子质量)的查询;已具备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理论基础;
2、学习方式: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对图片、实物等感兴趣,喜欢自己动手,乐于展示自我,容易交流。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2)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用品
自制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课后,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知识、方法以及感受等进行梳理反思,最后形成书面的课堂笔记和学习心得,作为个人的学习成果,将在后续的学习中与同组同学、同班同学进行交流、总结。
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化学史与名人故事引入新课,突破以往的以实验引入新课的惯例,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有中耳目一新的感觉,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得本节课的有效性大大提高;通过多感官的形式背诵元素周期表,能更好的提高背诵效率;结合自制教具的使用,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更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认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②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展史,学会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听老师安排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知道了学习目的,才能更好的专注于本节课的学习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
1、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 “三元素组”
2、法国矿物学家尚古多提出 “螺旋图”
3、英国化学家纽兰兹的“八音律”
4、德国化学家迈耶尔
5、1867年俄国人门捷列夫排出了长式周期表。
展示课前查阅到的资料,同学间相互分享,然后对比老师展示的资料,取长补短。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通过查阅历史资料,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有利于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播放科学家的故事——门捷列夫
观看视频,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史,同时了解门捷列夫是如何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
通过了解历
史,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的艰辛。
认识元素周期表的
结构
问题1 :门捷列夫是按照什么原则来排列元素的?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哪种依据更科学?
阅读教材后回答:门捷列夫是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排列;现在
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
通过阅读教材,回答老师的问题,
从而逐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问题2 :什么是原子序数?
按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排列,给其编号。
问题3 :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
构有什么关系?
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问题4 :元素周期表有几个横行?请写出第二三行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出同一行的结构规律?
通过书写原子结构示意图,掌握原子结构知识,又能总结出结构规律。
问题5 :元素周期表有几个纵行?请写出第一二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出同一列的结构规律?
问题6:元素周期表中有几个周期?有几种族?共多少个族?如何区分?
共有7个周期;四种族;包括七个主族、七个副族、一个第Ⅷ族和一个零族;主族有A表示,副族用B表示。
问题7:如何描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先说周期,后说族。族序数用罗马数字表示;主族用 A、副族用 B 表示。
掌握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描述方法。
问题8:如何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和族序数?
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 主族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知识
拓展
向学生展示元素周期表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向学生展示一些其他形式的元素周期表
观看元素周期表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了解元素周期表是如何用于装饰的;同时了解元素周期表在不同领域的形式是不同的,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通过观察学习,知道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形式是非常多变的。
梳理反思
1、元素周期表的由来和结构
2、如何确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3、如何描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通过梳理反思,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
巧背元素周期表
播放元素周期表之歌——流星花园版
观看视频,逐步跟着音乐进行哼唱。
通过多感官的形式来背诵元素周期表,效果会更好。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及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7页。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