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2024)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姓氏歌优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姓氏歌优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初识姓氏(6分钟)
1. 活动设计:
点名游戏:教师随机抽取班级姓名贴,学生听到自己姓氏起立,其他同学跟读姓氏(如“张—张三”)。
揭题板书:出示课题《姓氏歌》,用彩色粉笔圈出“姓”的“女”字旁,提问:“你知道哪些姓氏?”
2. 预设与应对:
预设回答:学生可能回答常见单姓(如“王、李”),但对复姓陌生。
教师引导:展示“诸葛”“欧阳”等复姓卡片,简单解释“两个字的姓叫复姓”。
(设计意图: 联系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对姓氏的已有认知;渗透汉字结构知识,引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8分钟)
1. 活动设计:
教师范读:学生手指课文跟读,注意“赵、钱、孙、周”的发音;
自主朗读: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认识的姓氏,提问:“课文里提到了哪些姓氏?”
2. 预设与应对:
预设问题:部分学生可能混淆“孙”和“子”的发音。
教师引导:板书标注拼音“sūn”,对比朗读“孙子—子孙”。
(设计意图:初步建立课文内容框架,培养指读习惯;通过问题引导,训练信息提取能力。)
(三)识字学词,突破难点(15分钟)
1. 活动一:字理识字
“姓”字教学:展示甲骨文(女子旁+生),讲解“姓氏最早随母系传承”;
“双”字教学:用两人并肩图片辅助理解,组词“双人、双手”。
姓氏卡片配对:学生将生字卡片(李、张、赵)与对应的名人图片配对(如李白、张衡、赵云)。
2. 活动二:问答游戏
“话筒传声”:用话筒道具练习对话,A问“你姓什么?”,B答“我姓李,木子李”,全班重复“木—子—李”。
3. 预设与应对:
预设问题:学生在回答时可能只说“我姓李”,缺少拆解部分。
教师引导:示范拆分姓氏(如“张—弓长张”),提供“拆分口诀卡”辅助表达。
(设计意图:字理溯源增强文化认同感,图文配对强化识字记忆;角色扮演降低问答畏难情绪,培养语言节奏感。 )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0分钟)
1. 活动设计:
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问句“你姓什么?”,女生读答句“我姓李,木子李”;
动作创编:为“古月胡,口天吴”设计手势(如“古”比划胡子,“吴”双手撑开作“口+天”);
复姓拓展:播放动画《复姓故事》,简单介绍“诸葛、欧阳”等复姓,举例“诸葛亮”。
2. 预设与应对:
预设回答:学生可能将“欧阳”误读为“区阳”。
教师引导:板书标注拼音“ōu yáng”,结合动画人物强化记忆。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强化问答句式结构;动作与动画结合,化解复姓理解难度。)
(五)书写指导,规范练字(8分钟)
1. 重点指导:
“姓”字:强调“女”字旁撇点角度,右侧“生”三横间距均匀;
“双”字:对比“双”与“又”,口诀“双人一对,左右对称”。
2. 学生练习:
书空后描红,教师用投影展示优秀字例,学生评选“最美姓氏字”。
3. 预设与应对:
预设问题:学生可能将“双”的“又”写得太小,导致结构失衡。
教师引导:用田字格磁贴动态演示左右部件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口诀和对比,掌握汉字结构规律;评选活动激发书写积极性。)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 活动设计:
姓氏接龙:学生用“我姓X,XXX”接龙(如“我姓王,三横王”),教师记录黑板上形成“班级姓氏墙”;
布置任务:“回家问问家人的姓氏,用课文句式介绍给同桌。”
2. 预设与应对:
预设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记不清家人的复姓。
教师引导:建议学生画“家庭姓氏树”,标注拼音辅助记忆。
( 设计意图:接龙游戏巩固知识,增强集体归属感;实践任务推动语文学习与家庭互动。 )
九、作业设计
1. 基础作业:
朗读课文3遍,用“○”圈出家人的姓氏;
在田字格本上书写“姓、什、么、双”各5遍。
2. 拓展作业:
制作“我的姓氏卡”:画一画姓氏的组成(如“李=木+子”),并写一句介绍(如“我姓李,桃李的李”)。
十、板书设计
《姓氏歌》
问:你姓什么?
答:我姓李,木子李。
我姓张,弓长张。
(简笔画:姓氏树,枝叶写“李、张、赵、钱”)
生字田字格范写:
姓 什 么 双
(红色标注易错点:“姓”的女字旁斜撇角度)
(设计意图:左侧以问答句式为核心,右侧用“姓氏树”呈现常见姓氏; 生字范写突出结构要点,便于模仿。)
十一、教学反思(样板)
成功之处:
1. “话筒传声”游戏有效提升学生问答对话的积极性,课堂参与度高;
2. 姓氏卡片配对活动帮助学生联系历史人物,增强文化认同。
不足之处:
1. 部分学生在书写“双”时左右部件大小不均,需加强结构指导;
2. 复姓拓展环节时间不足,少数学生仍混淆“双姓”概念。
改进方向:
1. 下一课时增设“姓氏小讲堂”,邀请学生分享家庭姓氏故事;
2. 利用课间播放《百家姓》儿歌,潜移默化巩固记忆。
课题
识字2姓氏歌
统编版(2024)
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时
学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 认识“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等生字,会写“姓、什、么、双”4个汉字。
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中国姓氏的多样性与趣味性。
3. 通过问答游戏,学习用“你姓什么?我姓…”的句式进行简单交流。
学习重点
1.认读“姓、李、张、赵、钱”等生字,正确书写“姓、什、么、双”。
2.朗读课文,学习问答句式。
学习难点
1.区分“姓”与“氏”的含义,理解“双姓”(复姓)的概念。
2.用清晰的发音和节奏进行问答对话。
学情分析
学生对“姓氏”有生活认知(如自己的姓),但对复姓及姓氏文化缺乏了解;识字量有限,需借助图文结合和游戏强化记忆;问答对话时易出现声音小或句子不完整,需通过情境演练增强信心。
单元教学要求
人文主题: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感受姓氏文化的魅力。
语文要素:
1. 积累与姓氏相关的汉字和短语;
2. 学习问答式语言表达,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课标要求
1.识字与写字: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阅读与鉴赏:诵读儿歌,展开想象,体会语言节奏和趣味。
3.表达与交流:能认真听他人讲话,用简单的句子进行问答交流。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姓氏动画、汉字书写演示);
2.姓氏卡片(李、张、赵、钱等)、班级学生姓名贴;
3.田字格磁贴、生字卡片、问答话筒道具。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小青蛙优秀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一年级下册(2024)姓氏歌公开课第2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一年级下册(2024)春夏秋冬精品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