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高教版(202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课文知识点整理
语文*寡人之于国也优秀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寡人之于国也优秀学案设计,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文本解读,字音,词语解释,文学常识,主题思想,重点词语,通假字,一词多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全文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文章集中体现了孟子的思想主张: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二、字音
移其粟(sù)于河内 弃甲曳(yè)兵 衣(yì)帛(bó) 数(cù)罟
鸡豚(tún) 狗彘(zhì)之畜(xù) 庠(xiáng)序 申之以孝悌(tì)
然而不王(wàng)者 饿殍(piǎ)
三、词语解释
〔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国君常用作对自己的谦称。
〔梁惠王〕即魏惠王,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姓魏,名罃(yīng)。公元前361年,魏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从此,魏国亦称梁国。
〔尽心焉耳矣〕(算是)尽了心啦。焉耳矣,语气助词连用,加重语气。
〔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河内,大约相当于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河东〕黄河流经山西境内,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泛指粮食。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人。
〔加少〕更少。加,更。古代人口少,为了增加劳力和扩充兵员,希望人口增多,以人口增多为好事。
〔好战〕喜欢打仗。
〔请以战喻〕请允许我用打仗来作比喻。
〔填然鼓之〕咚咚地敲着战鼓。填,拟声词,敲击战鼓的声音。鼓之,敲起鼓来。鼓,击鼓。之,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
〔兵刃既接]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指战斗已开始。兵刃,兵器、武器。接,接触、交锋。
〔弃甲曳兵而走〕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曳,拖着。走,跑,这里指逃跑。
〔或〕有的人。
〔直不百步耳〕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直,只是、不过。
〔是〕代词,这,指代上文“五十步而后止”。
〔无〕同“毋”,不要。
〔不违农时〕不耽误春耕、夏耘、秋收等农业生产活动,指农忙时不征调百姓服役。违,违背、违反,这里指耽误。农时,农业生产季节。
〔谷不可胜食〕粮食吃不完。谷,粮食的统称。胜,尽。
〔数罟不入洿池]网眼细密的渔网不进池塘(防止破坏鱼的生长和繁殖)。数,密。罟,网。洿池,池塘。
〔斧斤以时入山林〕指砍伐树木按一定的季节(指草木凋落以后)进行。斤,斧类的砍斫(zhuó)工具。
〔养生丧死无憾〕对供养活着的人、为死去的人办丧事没有什么不满。憾,遗憾、不满意。
〔王道之始也〕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王道,以仁义治天下,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
〔五亩之宅〕五亩的宅地。先秦时五亩约合现在一亩二分多。
〔树〕种植。
〔衣帛〕穿上用丝织品做的衣服。衣,穿。
〔鸡豚狗彘之畜)畜养鸡、狗、猪。彘,大猪。畜,畜养。
〔无失其时〕不要错过繁殖的季节。
〔夺〕耽误。
〔谨庠序之教〕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庠、序,都是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申之以孝悌之义〕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学生听。申,反复陈述。悌,敬爱兄长。义,道理。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意思是,年轻人知道孝敬老人,都来代劳了。颁白,头发花白。颁,同“斑”。负,背负。戴,用头顶着。
〔王(wàng)〕为王,称王,也就是使天下百姓归顺。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诸侯贵族家)猪狗吃人吃的东西,不加制止。前一个“食”,动词,吃。后一个“食”,名词,指食物。检,制止、约束。
〔涂有饿莩〕路上有饿死的人。涂,同“途”,道路。莩,同“殍”,饿死的人。
〔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岁〕年成。
〔罪〕归咎,归罪。
〔斯天下之民至焉〕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斯,则、那么。
四、文学常识
1.《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2.知人论世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
3.《孟子》解读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五、主题思想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本文主旨。因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得思想,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六、重点词语
1.尽心焉耳矣 (都是句末助词,重叠使用,加强语气。)
2.河内凶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没有像……)
4.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
5.请以战喻 (请允许我,表谦;请回答,请你……,表敬。)
6.填然鼓之 (拟声词,模拟声音。之,助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7.弃甲曳兵而走 (拖着)
8.直不百步耳 (只是;不过)
9.不违农时 (耽误)
10.数罟不入洿池 (数:密;罟:网;池:池塘,洼地积水。)
11.斧斤以时入山林 (锛子)
1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指学校;教,教化;申,反复陈述;义,道理。)
1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14.王无罪岁 (罪:归咎,归罪;年成。)
15.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吃)
1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吃;食;食物;检:约束。)
17.黎民不饥不寒 (黎民、庶人、布衣、黔首、百姓均指平民百姓。)
七、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斑白)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4.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八、一词多义
于
(1)寡人之于国 (介词,对于)
(2)则移其民于河东 (介词,至)
(3)不求闻达于诸侯 (介词,在)
(4)赵氏求救于齐 (介词,向)
(5)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介词,和、跟)
以
(1)请以战喻 (介词,用)
(2)以五十步笑百步 (介词,拿,凭)
(3)斧斤以时入山林 (介词,按照)
(4)树之以桑 (介词,把)
(5)申之以孝悌之义 (介词,把)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介词,因为)
之
(1)寡人之于国也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2)填然鼓之 (衬字,不译)
(3)五亩之宅 (结构助词,的)
(4)树之以桑 (代词,指代“五亩之宅”)
(5)申之以孝悌之义 (第一个“之”代词,带百姓。第二个“之”结构助词,的。)
胜
(1)谷不可胜食 (形容词,尽)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名词,胜利)
兵
(1)非我也,兵也 (名词,兵器)
(2)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名词,军队)
(3)将兵万人 (名词,士兵)
(4)穷兵黩武 (名词,兵力)
则
(1)则移其民于河东 (连词,表顺承,就,那么)
(2)则何如 (连词,表顺承,就,那么)
(3)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连词,表转折,却)
发
(1)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动词,打开)
(2)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动词,征发)
(3)百发百中 (动词,发射)
(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动词,花开)
(5)主人忘归客不发 (动词,出发)
凶
(1)河内凶 (名词,荒年)
(2)凶多吉少 (名词,不吉利的事)
(3)汉初匈奴凶黠 (形容词,凶恶,残暴)
(4)甫闻凶讯 (形容词,不幸,多指丧事)
而
(1)弃甲曳兵而走 (连词,表修饰)
(2)或百步而后止 (连词,表承接,就)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连词,表转折,却)
如
(1)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动词,及,比得上)
(2)王如至此,则无望民之多与邻国也 (连词,表示假设,如果)
(3)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往)
(4)如泣如诉 (动词,如同)
(5)放六七十,如五六十 (连词,表示选择,或者)
(6)其如土石何 (固定句式,“如……何”译:把……怎么办呢?)
九、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填然鼓之 【鼓:敲着】
(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名词作动词,穿】
(3)树之以桑 【树:名词作动词,种植】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2.动词作名词
(1)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生、死: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十、古今异义的词
1.河内凶:①“河”,古义:黄河;②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2.邻国之民不加少:①古义:副词,更。②今义:常指增加
3.弃甲曳兵而走:①古义:跑,文中指逃跑。②今义:常指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4.或百步而后止:①古义:有的人。②今义:副词,或许,也许;连词,或者
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①古义:供养活着的人。②今义:保养身体
6.七十者可以食肉矣:①古义:可以凭借。②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许可,值得
7.斯天下之民至焉:①古义:则、那么。②今义:指示代词,这,此,这个
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①古义:(做到)这样却……。②今义: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
十一、句式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句)
2.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状语后置句)
4.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5.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状语后置句)
6.非我也,岁也(判断句)
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判断句)
8.王道之始也(判断句)
9.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句)
十二、难句翻译
1.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考察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多,这是为什么呢?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3.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梁惠王说:“不行,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
4.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这样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5.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
6.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样却不能使天下百姓归顺,是不曾有过的。
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诸侯贵族家)猪狗吃人所吃的东西,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济百姓,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这种说法与杀死了人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王不要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三 师说优质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文本解读,词语解释,文学常识,主题思想,重点词语,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基础模块 上册二 劝学精品学案设计,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句式,难句翻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三单元四 促织优秀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文本解读,字音,词语解释,文学常识,主题思想,重点词语,通假字,一词多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