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2019)高中化学 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综合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高中化学 必修 第一册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综合检测,共28页。
第二章 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最终转化成( )A.Na2O B.Na2O2 C.Na2CO3 D.Na2CO3▪10H2O2.下列生活中的物质与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式、用途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3.下列各组物质,其分子数相同的是( )A.1克H2和8克O2 B.1摩H2O和22.4 LO2C.8克O2和3.01×1023个CO2分子 D.18克H2O和1摩HCl4.下列关于物质制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金属钠B.工业上主要用Na2O和H2O反应制取NaOHC.工业上用氯气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制取漂白粉D.侯氏制碱法的原料有食盐、氨、二氧化碳,最终制得碳酸钠5.五颜六色的焰火的产生与焰色试验原理有关,下列关于焰色试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A.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B.若连续做两个样品,应将铂丝用稀硫酸洗净并灼烧到无色C.所有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D.钠元素的焰色为黄色,钾元素的焰色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6.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各1mol,分别强热后,其产物与足量盐酸反应的结果是( )A.放出CO2的量前者为后者的二分之一 B.放出的CO2的量前者为后者的二倍C.消耗盐酸一样多 D.消耗盐酸后者比前者多7.体积为VmL,密度为ρg/mL的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某物质的溶液,其中溶质为mg,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c= B.c= C.m= D.w%=%8.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各项中指定数目一定为NA的是( )A.含2 mol HCl的浓盐酸与43.5 g MnO2反应:被氧化的HCl分子数B.11.2 L Cl2与足量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C.KClO3+6HCl(浓)===KCl+3Cl2↑+3H2O中生成13.44 L(标准状况)Cl2转移的电子数D.1 mol Cl2与足量NaOH反应:氧化剂的分子数9.洁厕灵和84消毒液混合使用时发生反应:NaC1O+2HCl=NaCl+Cl2↑+H2O,生成有毒的氯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HClB.氯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氯化钠是还原产物C.HCl只表现还原性D.若有0.lmolHCl被氧化,生成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l2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B.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OH-+Ba2++SO42-=H2O+BaSO4↓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O22-+2H2O=2OH-+O2↑D.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Ca2++HCO3-+OH-=CaCO3↓+H2O11.下列有关离子检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该物质一定存在CO32-B.某化合物的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Na+C.某物质在灼烧时透过紫色钴玻璃片看到蓝色火焰,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K+D.向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存在Cl-12.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I:验证Na和水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 B.图II:观察纯碱的焰色试验C.图III:比较Na2CO3、NaHCO3的稳定性 D.图IV:制取Cl213.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对应的相关实验探究,其中结论不正确的是( )A.光照一段时间后,圆底烧瓶内液面下降,说明温度升高,导致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B.观察到脱脂棉燃烧,证明Na2O2与水反应放热C.滴加少量水后,观察到温度计示数上升,说明Na2CO3固体遇少量水会放热D.在Ⅰ和Ⅱ装置中间加一个盛有无水CaCl2的干燥管,观察到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则证明氯气无漂白作用,氯水有漂白作用14.由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6.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制取氯气等产品B.氯气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药物的合成等C.Cl2不与铁反应,因此液氯可储存在钢瓶中D.侯氏制碱法实现了从NaCl到Na2CO3的转化17.设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22.4LO2和O3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个B.12g石墨和C60组成的混合物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NA个C.反应3Cl2+8NH3=6NH4Cl+N2中,生成NA个N2,转移24NA个电子D.0.5mol/L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A个Na+18.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某兴趣小组探究“84消毒液”的性质,设计了以下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试管甲中溶液变蓝,短时间内无明显现象,说明“84消毒液”是碱溶液B.试管乙中溶液先变蓝,通入CO2后,快速褪色,说明NaClO溶液能与酸反应C.对比试管乙的实验,将CO2换成稀硫酸,也可达到快速褪色的效果D.试管丙中溶液变蓝,说明NaClO具有氧化性19.BrCl的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也可以与水发生如下反应:BrCl+H2O=HCl+HBr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rCl与Ca(OH)2溶液反应,产物有CaBr2、Ca(ClO)2和H2OB.BrCl与水反应时,水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BrCl与钠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Na+BrCl=NaCl+NaBrD.BrCl与铁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Fe+2BrCl=FeCl2+FeBr220.含氯消毒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实验室中利用如图装置模拟制备于“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下列说去不正确的是( )A.为除去Cl2中的HC1,装置a中的试剂为饱和Na2CO3溶液B.盛放浓盐酸的仪器是分液漏斗C.装置b中,采用冰水浴冷却有利于NaClO的生成D.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尾气21.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装置(棉花球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并完成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2CO3处的温度高于NaHCO3处的温度B.加热一段时间后,棉花球处变蓝色C.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开烧杯A、BD.烧杯A中没有出现浑浊,烧杯B中出现浑浊,说明Na2CO3热稳定性比NaHCO3强22.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反应③表明C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C.反应④说明NaHCO3的稳定性强于Na2CO3D.反应⑤、⑥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23.下表中叙述Ⅲ不正确的是( )24.如图中a、b、c、d、e、f为含Cl元素的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溶液的酸性比d强B.b、c均能用于自来水消毒C.f露置于空气中会转化成dD.a的浓溶液与e反应生成3个b分子,转移的电子为6个25.溶质均为的HmX、HnY两种酸,HmX与足量铝反应生成H2体积为V1L (标准状况,下同):HnY与足量锌反应生成H2体积为V2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mX和HnY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B.HmX和HnY消耗铝和锌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C.D.由题给条件无法确定m和n的具体数值二、非选择题26.C、N、O、S、H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元素。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1)0.5 mol CH4的质量为_______;标准状况下,4.48 L NH3所含分子数为_______。(2)等物质的量的CH4、NH3和N2三种气体,所含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等质量的CH4和N2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3)含有1.806×1024个电子的OH-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0.5 mol H2O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与_______个NH3中所含质子数相等。 (4)在标准状况下,由SO2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为8.96 L,质量为24 g,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_______,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27.物质类别和核心元素的价态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两个重要认识视角。图中分别为钠和氯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二维图中缺失的化学式: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2)物质③常用于实验室制取O2,则③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3)从物质类别角度看,HClO属于___________,一般能与下列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类别物质发生反应;A.金属单质 B.非金属单质 C.酸性氧化物 D.碱性氧化物 e.酸 f.碱 g.盐从化合价角度看,HClO具有___________(填“还原性”或“氧化性”或“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已知少量HClO与Na2SO3溶液反应有Na2SO4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4)氢化钠(NaH)可在野外用作生氢剂,NaH用作生氢剂时的化学反应原理为:NaH+H2O=NaOH+H2↑,标准状况下生成4480mLH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5)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新型自来水消毒剂,用ClO2代替Cl2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可避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氯化合物。ClO2能杀死水中的病菌,起到消毒的作用,是因为ClO2具有___________(填“强还原性”或“强氧化性”)。28.生产生活中常涉及到含氯的物质。下图(1)、(2)是验证次氯酸光照分解的数字化实验中和氯离子浓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1)从上图中相关曲线变化可知在光照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___________(填“增强”、“不变”或“减弱”),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2)检验一瓶氯水是否已经完全变质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填字母)。A.硝酸银溶液 B.酚酞溶液 C.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溶液(3)有一种“地康法”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如下图(3)所示:(提示:箭头进去的为反应物,出来的为生成物)①写出实验室用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②反应II属于___反应(填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一),整个过程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29.“84消毒液”能有效杀灭新冠病毒,某同学购买了一瓶84消毒液,该消毒液通常稀释到100倍(体积比)使用。查阅相关资料和消毒液包装说明得到如图信息:(1)该84消毒液NaClO物质的量浓度约为_________mol/L(保留1位小数)。(2)工业上84消毒液可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同时生成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取10mL该84消毒液稀释至1000mL。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A.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需用的仪器有①②③④⑥B.使用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C.容量瓶上标有容积、温度和浓度D.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须烘干后再使用E.容量瓶使用完毕后,应洗净、晾干,对于玻璃磨口瓶塞,应在瓶塞与瓶口处垫一张纸条,以免瓶塞与瓶口粘连(4)84消毒液具有消毒能力是利用了次氯酸钠的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往其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可_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其漂白能力。(5)某消毒小组人员用18.4mol•L-1的浓硫酸配制500mL0.1mol•L-1的稀硫酸用于84消毒液消毒能力的实验探究,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中能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的有__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①用量筒量取98%的硫酸时俯视②未等稀释后的H2SO4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③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④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⑤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30.化学工业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氯的许多化合物既是重要化工原料,又是高效、广谱的灭菌消毒剂。回答下列问题:(1)Cl2O为淡棕黄色气体,是次氯酸的酸酐,可由新制的HgO和Cl2反应来制备,该反应为歧化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为同一种物质的反应)。上述制备Cl2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lO2常温下为黄色气体,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是一种广谱杀菌剂。一种有效成分为NaClO2、NaHSO4、NaHCO3的“二氧化氯泡腾片”,能快速溶于水,溢出大量气泡,得到ClO2溶液。上述过程中,生成ClO2的反应属于歧化反应,每生成1 mol ClO2消耗NaClO2的量为____________mol;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3)“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不可与酸性清洁剂混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工业上是将氯气通入30%的NaOH溶液中来制备NaClO溶液,若NaClO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1%,则生产1 000 kg该溶液需消耗氯气的质量为________kg(保留整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最终转化成( )A.Na2O B.Na2O2 C.Na2CO3 D.Na2CO3▪10H2O【答案】C【解析】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钠先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使钠表面变暗生成氧化钠,氧化钠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易潮解表面变成溶液,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够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带结晶水的固体Na2CO3•10H2O,十水碳酸钠易风化生成白色粉末碳酸钠,故选C。2.下列生活中的物质与其有效成分的化学式、用途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答案】B【解析】A项,食盐的有效成分的化学式是NaCl,可做调味品,A正确;B项,小苏打的有效成分的化学式是NaHCO3,受热分解产生气体,可做发酵粉,B错误;C项,Na2O2遇水或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做供氧剂,C正确;D项,漂白粉的有效成分的化学式是Ca(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做消毒剂,D正确;故选B。3.下列各组物质,其分子数相同的是( )A.1克H2和8克O2 B.1摩H2O和22.4 LO2C.8克O2和3.01×1023个CO2分子 D.18克H2O和1摩HCl【答案】D【解析】A项,1克H2的物质的量n(H2)= 8克O2的物质的量n(O2)=,二者的物质的量不相等,因此其中所含分子数不相同,A不符合题意;B项,O2所处的外界条件未知,因此不能计算其物质的量,故不能判断H2O和O2中所含分子数是否相同,B不符合题意;C项,8克O2的物质的量n(O2)=,3.01×1023个CO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 mol,故二者所含分子数不相同,C不符合题意;D项,18克H2O的物质的量是n(H2O)=;HCl的物质的量也是1 mol,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故根据n=可知其中所含的分子数相同,D符合题意;故选D。4.下列关于物质制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金属钠B.工业上主要用Na2O和H2O反应制取NaOHC.工业上用氯气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制取漂白粉D.侯氏制碱法的原料有食盐、氨、二氧化碳,最终制得碳酸钠【答案】D【解析】A项,电解饱和食盐水时生成氢气和氯气,应电解熔融状态氯化钠制取钠单质,故A错误;B项,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总反应为2NaCl+2H2ONaOH+Cl2+H2,工业上一般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NaOH,故B错误;C项,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的浓度太小,工业上用氯气和石灰乳反应制取漂白粉,故C错误;D项,侯氏制碱法的原理为: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足量氨气使溶液显碱性,然后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由于碳酸氢钠溶解度较小,所以会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过滤后加热分解碳酸氢钠得到碳酸钠,综上所述原料有食盐、氨、二氧化碳,故D正确;故选D。5.五颜六色的焰火的产生与焰色试验原理有关,下列关于焰色试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A.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B.若连续做两个样品,应将铂丝用稀硫酸洗净并灼烧到无色C.所有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D.钠元素的焰色为黄色,钾元素的焰色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答案】D【解析】焰色试验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A错误;做焰色试验时用盐酸洗涤铂丝,氯化物熔点较低,加热能除掉,B错误;焰色试验不是所有金属的性质,一般只有外层电子数比较少的容易产生焰色,C错误;钠元素的焰色为黄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钾元素焰色试验的颜色为紫色,可排除钠元素黄色火焰的干扰,D正确。6.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各1mol,分别强热后,其产物与足量盐酸反应的结果是( )A.放出CO2的量前者为后者的二分之一 B.放出的CO2的量前者为后者的二倍C.消耗盐酸一样多 D.消耗盐酸后者比前者多【答案】B【解析】NaHCO3加热会分解,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Na2CO3与足量HCl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2HCl = 2NaCl+ H2O+ CO2↑。A项,根据分析可知,加热后NaHCO3分解生成的Na2CO3的物质的量为×1mol=0.5mol,故与足量HCl反应,Na2CO3放出的CO2为1mol,NaHCO3分解后放出的CO2为0.5mol,A不符合题意;B项,根据A选项的分析,放出的CO2量前者为后者的二倍,B符合题意;C项,根据分析,Na2CO3消耗的HCl为1mol×2=2mol,NaHCO3分解后再与HCl反应,消耗HCl为0.5mol×2=1mol,故消耗盐酸前者比后者多,C不符合题意;D项,根据C选项的分析,D不符合题意;故选B。7.体积为VmL,密度为ρg/mL的含有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某物质的溶液,其中溶质为mg,其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c= B.c= C.m= D.w%=%【答案】C【解析】A项,,故A错误; B项,,故B错误;C项,,故C正确;D项,,故D错误;故选C。8.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各项中指定数目一定为NA的是( )A.含2 mol HCl的浓盐酸与43.5 g MnO2反应:被氧化的HCl分子数B.11.2 L Cl2与足量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C.KClO3+6HCl(浓)===KCl+3Cl2↑+3H2O中生成13.44 L(标准状况)Cl2转移的电子数D.1 mol Cl2与足量NaOH反应:氧化剂的分子数【答案】C【解析】在反应MnO2+4HCl(浓) MnCl2+Cl2↑+2H2O中,若有2 mol HCl参加反应,则有1 mol被氧化,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逐渐减小,反应停止,所以实际上被氧化的HCl分子数小于NA,A错;未指明标准状况,B错;KClO3+6HCl(浓)===KCl+3Cl2↑+3H2O中转移电子数为5,则13.44 L(标准状况)Cl2为0.6 mol,转移电子数为NA,C正确;氧化剂分子数应为0.5NA,D错。9.洁厕灵和84消毒液混合使用时发生反应:NaC1O+2HCl=NaCl+Cl2↑+H2O,生成有毒的氯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HClB.氯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氯化钠是还原产物C.HCl只表现还原性D.若有0.lmolHCl被氧化,生成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答案】D【解析】NaClO+2HCl═NaCl+Cl2↑+H2O中,NaClO中的Cl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到0价,HCl中的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价,则NaClO为氧化剂,HCl是还原剂,Cl2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NaCl是盐酸显酸性的产物,盐酸在该反应中既显酸性又显还原性。A项,84消毒液是利用其氧化性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起到杀菌消毒的目的,根据反应方程式分析,NaClO为氧化剂,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故A错误;B项,根据分析,氯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氯化钠是盐酸显酸性的产物,故B错误;C项,根据分析,HCl在该反应中既显酸性又显还原性,故C错误;D项,若有0.lmolHCl被氧化,生成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mol×0.1mol=2.24L,故D正确;故选D。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l2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B.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OH-+Ba2++SO42-=H2O+BaSO4↓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O22-+2H2O=2OH-+O2↑D.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Ca2++HCO3-+OH-=CaCO3↓+H2O【答案】D【解析】A项,HClO为弱酸,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开,故为Cl2+H2O=H++Cl-+HClO,故A错误;B项,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OH-+Ba2++SO42-=2H2O+BaSO4↓,故B错误;C项,过氧化钠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开,故C错误;D项,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水,故离子方程式为Ca2++HCO3-+OH-=CaCO3↓+H2O,故D正确;故选D。11.下列有关离子检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该物质一定存在CO32-B.某化合物的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Na+C.某物质在灼烧时透过紫色钴玻璃片看到蓝色火焰,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K+D.向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存在Cl-【答案】B【解析】A项,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该物质可能存在SO32-、CO32-、HCO3-等离子,A错误;B项,焰色反应呈黄色是钠元素,故某化合物的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Na+,B正确;C项,钾的焰色反应火焰呈紫色,而不是蓝色,故某物质在灼烧时透过蓝色钴玻璃片看到紫色火焰,才能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K+,C错误;D项,向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该溶液中可能存在Cl-、SO32-、CO32-、SO42-等离子,D错误;故选B。12.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I:验证Na和水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 B.图II:观察纯碱的焰色试验C.图III:比较Na2CO3、NaHCO3的稳定性 D.图IV:制取Cl2【答案】C【解析】A项,可观察红墨水向哪一侧偏高可证明Na和水反应是否放热,故A正确;B项,进行焰色试验可以用光洁无锈的铁丝或铂丝蘸待测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若观察到火焰呈黄色,就证明在纯碱中含有钠元素,故B正确;C项,NaHCO3不稳定,Na2CO3较稳定,应将Na2CO3放在温度较高的外管中,NaHCO3放在温度较低的内管中,故C错误;D项,高锰酸钾可以氧化浓盐酸生成氯气,故D正确;故选C。13.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对应的相关实验探究,其中结论不正确的是( )A.光照一段时间后,圆底烧瓶内液面下降,说明温度升高,导致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B.观察到脱脂棉燃烧,证明Na2O2与水反应放热C.滴加少量水后,观察到温度计示数上升,说明Na2CO3固体遇少量水会放热D.在Ⅰ和Ⅱ装置中间加一个盛有无水CaCl2的干燥管,观察到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则证明氯气无漂白作用,氯水有漂白作用【答案】A【解析】A项,新制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次氯酸见光分解,2HClO 2HCl+O2↑,光照一段时间后,圆底烧瓶内液面下降,是因为生成了氧气,故A错误;B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且放热,则脱脂棉燃烧可证明Na2O2与水反应放热,故B正确;C项,碳酸钠固体的溶解是放热过程,滴加少量水后,观察到温度计示数上升,说明Na2CO3固体遇少量水会放热,故C正确;D项,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气无漂白作用,氯水中含有次氯酸,有漂白作用,故D正确;故选A。14.由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答案】B【解析】A项,新制氯水中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只能是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得到AgCl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正确;B项,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内,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说明生成具有酸性和漂白性的物质,错误;C项,氯气是黄绿色气体且能溶于水,因而溶液呈浅黄绿色,试管中液面上升一段距离,正确;D项,钠能用小刀切割,说明质软,钠表面光亮的银白色迅速变暗,说明Na被氧化成氧化钠,正确;故选B。1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C【解析】A项,应将钠表面的煤油用滤纸吸干且烧杯中不能装满水,操作不规范,A项错误;B项,分别向NaHCO3与Na2CO3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都有白色沉淀产生,无法鉴别,可滴加氯化钡溶液加以鉴别,B项错误;C项,Na2O2与CO2反应生成氧气,棉花燃烧说明温度达到了其着火点,能证明Na2O2与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项正确;D项,观察钾的焰色试验要透过蓝色钴玻璃,D项错误;故选C。16.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制取氯气等产品B.氯气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药物的合成等C.Cl2不与铁反应,因此液氯可储存在钢瓶中D.侯氏制碱法实现了从NaCl到Na2CO3的转化【答案】C【解析】A项,根据转化关系,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NaOH、Cl2、H2,故A不符合题意;B项,氯气溶于水可以得到HClO,利用HClO的强氧化性,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氯气可以用于药物的合成等,故B不符合题意;C项,铁在常温下与干燥的氯气不反应,氯气与铁在点燃的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铁,因此液氯可以储存在钢瓶中,故C符合题意;D项,侯氏制碱法的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NaHCO3受热分解成Na2CO3,实现了NaCl与NaHCO3的转化,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17.设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22.4LO2和O3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A个B.12g石墨和C60组成的混合物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NA个C.反应3Cl2+8NH3=6NH4Cl+N2中,生成NA个N2,转移24NA个电子D.0.5mol/L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A个Na+【答案】B【解析】A项,未告知是否为标准状况,无法计算22.4L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和分子数,故A错误;B.石墨和C60均由碳原子构成,故12g混合物中含有的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NA个碳原子,故B正确;C项,反应3Cl2+8NH3═6NH4Cl+N2中8mol氨气中只有2mol氨气被氧化,转移6mol电子,因此生成NA个N2,转移6NA个电子,故C错误;D项,未告知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0.5mol/L的Na2CO3溶液中含有的Na+数,故D错误;故选B。18.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某兴趣小组探究“84消毒液”的性质,设计了以下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试管甲中溶液变蓝,短时间内无明显现象,说明“84消毒液”是碱溶液B.试管乙中溶液先变蓝,通入CO2后,快速褪色,说明NaClO溶液能与酸反应C.对比试管乙的实验,将CO2换成稀硫酸,也可达到快速褪色的效果D.试管丙中溶液变蓝,说明NaClO具有氧化性【答案】A【解析】A项,紫色石蕊溶液遇碱溶液变蓝,说明“84消毒液”的溶液呈碱性,是碱性溶液,但其有效成分为NaClO,属于盐类,错误;B项,通入CO2后与NaClO溶液反应生成HClO,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则快速褪色,说明NaClO溶液能与酸反应,正确;C项,硫酸的酸性比HClO强,将CO2换成稀硫酸,能快速得到次氯酸,也可达到快速褪色的效果,正确;D项,NaClO具有氧化性,氧化碘离子生成单质碘,淀粉遇见单质碘变蓝,发生离子反应为ClO-+2I-+2H+=Cl-+I2+H2O,正确。19.BrCl的化学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也可以与水发生如下反应:BrCl+H2O=HCl+HBr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rCl与Ca(OH)2溶液反应,产物有CaBr2、Ca(ClO)2和H2OB.BrCl与水反应时,水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BrCl与钠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Na+BrCl=NaCl+NaBrD.BrCl与铁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Fe+2BrCl=FeCl2+FeBr2【答案】C【解析】A项,BrCl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BrCl+2Ca(OH)2=CaCl2+Ca(BrO)2+2H2O,产物有CaCl2、Ca(BrO)2和H2O,错误;B项,BrCl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rCl+H2O=HCl+HBrO,反应中无化合价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错误;C项,BrCl与钠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BrCl=NaCl+NaBr,正确;D项,由于2Fe+3Br2=2FeBr3,BrCl能将Fe氧化成Fe3+,故BrCl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BrCl=FeBr3+FeCl3,错误。20.含氯消毒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实验室中利用如图装置模拟制备于“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下列说去不正确的是( )A.为除去Cl2中的HC1,装置a中的试剂为饱和Na2CO3溶液B.盛放浓盐酸的仪器是分液漏斗C.装置b中,采用冰水浴冷却有利于NaClO的生成D.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尾气【答案】A【解析】由实验装置可知,圆底烧瓶中发生MnO2+4HCl(浓) MnCl2+Cl2↑+2H2O,a中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HCl,b中冰水冷却氯气与NaOH反应制备NaClO,发生Cl2+2OH-=ClO-+Cl-+H2O,c中碱性溶液吸收尾气。A项,为除去Cl2中的HC1,装置a中的试剂为饱和NaCl溶液,故A错误;B项,盛放浓盐酸的仪器是分液漏斗,故B正确;C项,装置b中,采用冰水浴冷却有利于NaClO的生成,反应放热,防止温度高时产生副产品NaClO3,故C正确;D项,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故D正确。故选A。21.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装置(棉花球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并完成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2CO3处的温度高于NaHCO3处的温度B.加热一段时间后,棉花球处变蓝色C.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开烧杯A、BD.烧杯A中没有出现浑浊,烧杯B中出现浑浊,说明Na2CO3热稳定性比NaHCO3强【答案】C【解析】A项,由装置图可知,大试管装的是 Na2CO3,小试管装的是NaHCO3,所以加热时Na2CO3处的温度高于NaHCO3处的温度,故A正确;B项,热一段时间后,NaHCO3受热分解产生CO2和H2O,而棉花球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故B正确;C项,实验结束时,应先移开烧杯A、B,再熄灭酒精灯,目的防止倒吸,故C错误;D项,烧杯A中连接的是装有Na2CO3的大试管,没有出现浑浊,烧杯B中连接的是装有NaHCO3的小试管出现浑浊,说明Na2CO3热稳定性比NaHCO3强,故D正确;故选C。22.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反应③表明C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C.反应④说明NaHCO3的稳定性强于Na2CO3D.反应⑤、⑥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答案】C【解析】A项,反应①、②中Na转化为Na的化合物,Na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故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B项,反应③对应反应为:CO2+2NaOH=Na2CO3+H2O,符合酸性氧化物定义,故CO2为酸性氧化物,B正确;C项,反应④为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说明Na2CO3稳定性强于NaHCO3,C错误;D项,反应⑤、⑥均有O2产生,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D正确;故选C。23.下表中叙述Ⅲ不正确的是( )【答案】B【解析】A项,将少量稀硫酸逐滴加入苏打溶液中,并不断振荡,发生反应:CO32-+H+= HCO3-,因此无明显现象,而向小苏打溶液中加入盐酸或硫酸,会发生反应:HCO3-+H+=CO2↑+H2O,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因此可用稀硫酸或稀盐酸鉴别苏打溶液和小苏打溶液,A正确;B项,Na2CO3、NaHCO3溶液中加入Ca(OH)2溶液,都会产生CaCO3白色沉淀,因此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苏打溶液和小苏打溶液,B错误;C项,NaHCO3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Na2CO3、H2O、CO2,因此可用加热法除去苏打中的小苏打,C正确;D项,向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会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因此可用二氧化碳除去小苏打溶液中的苏打,D正确;故选B。24.如图中a、b、c、d、e、f为含Cl元素的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溶液的酸性比d强B.b、c均能用于自来水消毒C.f露置于空气中会转化成dD.a的浓溶液与e反应生成3个b分子,转移的电子为6个【答案】D【解析】上述图中a、b、c、d、e、f为含Cl元素的物质,根据含Cl元素的物质所属类型,可知a是HCl,b是Cl2,c是ClO2,d是HClO,e可以是KClO3,f可以是NaClO,然后根据物质性质及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解答。A项,a是HCl,其水溶液是一元强酸,d为HClO,溶液是一元弱酸,故酸性:HCl>HClO,A正确;B项,Cl2、ClO2都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水中的细菌、病毒的蛋白质分子氧化而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即蛋白质发生变性,故均能用于自来水消毒,B正确;C项,d是HClO,f为NaClO,由于酸性:H2CO3>HClO,所以将NaClO在空气中放置,会发生反应:2NaClO+CO2+H2O=Na2CO3+2HClO,故f露置于空气中会转化成d,C正确;D项,a是HCl,e是KClO3,二者混合发生反应:6HCl(浓)+KClO3=KCl+3Cl2↑+3H2O,在反应中每反应产生3个Cl2,转移5个电子,D错误;故选D。25.溶质均为的HmX、HnY两种酸,HmX与足量铝反应生成H2体积为V1L (标准状况,下同):HnY与足量锌反应生成H2体积为V2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mX和HnY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B.HmX和HnY消耗铝和锌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C.D.由题给条件无法确定m和n的具体数值【答案】B【解析】A项,由HmX生成H2的物质的量n1=,由HnY生成H2的物质的量n2=,则两种酸生成H2物质的量之比为(或者根据相同条件下,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比也可得出),A正确;B项,设消耗Al的物质的量为x mol,由得失电子守恒得:3x mol=2×,解得x=,设消耗Zn的物质的量为y mol,由得失电子守恒得:2y mol=2×,解得y=,故消耗的铝和锌物质的量之比为,B错误;C项,由于金属足量,故两种酸都完全反应,根据氢元素守恒得:0.1 mol×m=2×,解得m=,同理0.1 mol×n=2×,解得n=,故,C正确;D项,由C选项分析知,m=、n=,由于V1、V2具体数值未知,故无法确定m、n具体数值,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26.C、N、O、S、H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元素。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1)0.5 mol CH4的质量为_______;标准状况下,4.48 L NH3所含分子数为_______。(2)等物质的量的CH4、NH3和N2三种气体,所含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等质量的CH4和N2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3)含有1.806×1024个电子的OH-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0.5 mol H2O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与_______个NH3中所含质子数相等。 (4)在标准状况下,由SO2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为8.96 L,质量为24 g,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_______,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答案】(1)8.0 g 0.2NA (2)5 :4 :2 7:4 (3)0.3 mol 0.5NA 60 g/mol 20% 【解析】(1)0.5 mol CH4的质量为0.5mol×16g/mol=8.0 g;标准状况下,4.48 L NH3所含分子数为×NA=0.2NA;(2)等物质的量的CH4、NH3和N2三种气体,设CH4、NH3和N2三种气体物质的量均为1mol,所含原子数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5×1mol:4×1mol:2×1mol=5:4:2,所含原子数之比为5 :4 :2;质量相等时,n与M成反比,所以等质量的CH4和N2物质的量之比为:28g/mol:16g/mol=物质的量之比为7:4;(3)含有1.806×1024个电子的OH-的物质的量为=0.3 mol;H2O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与NH3分子中所含质子数相等,0.5 mol H2O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与0.5NA个NH3中所含质子数相等;(4)在标准状况下,由SO2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为8.96 L,物质的量为: =0.4mol,质量为24 g,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60 g/mol;设混合气体中SO2物质的量为x,CO2物质的量为y,则x+y=0.4,64x+44y=24,解得x=0.32mol,y=0.08mol,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是:×100%=20%,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是20%。27.物质类别和核心元素的价态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两个重要认识视角。图中分别为钠和氯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二维图中缺失的化学式: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2)物质③常用于实验室制取O2,则③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3)从物质类别角度看,HClO属于___________,一般能与下列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类别物质发生反应;A.金属单质 B.非金属单质 C.酸性氧化物 D.碱性氧化物 e.酸 f.碱 g.盐从化合价角度看,HClO具有___________(填“还原性”或“氧化性”或“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已知少量HClO与Na2SO3溶液反应有Na2SO4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4)氢化钠(NaH)可在野外用作生氢剂,NaH用作生氢剂时的化学反应原理为:NaH+H2O=NaOH+H2↑,标准状况下生成4480mLH2转移电子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5)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新型自来水消毒剂,用ClO2代替Cl2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可避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氯化合物。ClO2能杀死水中的病菌,起到消毒的作用,是因为ClO2具有___________(填“强还原性”或“强氧化性”)。【答案】(1)Na2O、Na2O2 NaClO (2)KClO3 (3)酸 adfg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HClO+ SO32-= SO42-+H++Cl- (4)0.2mol (5)强氧化性 【解析】(1)二维图中对应横、纵坐标可知,缺失的化学式:①钠为+1价的氧化物:Na2O、Na2O2;②氯为+1价的盐:NaClO;(2)物质③常用于实验室制取O2,则③是氯酸钾,化学式是KClO3;(3)从物质类别角度看,HClO属于酸;酸一般能与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发生反应;故故选:adfg;从化合价角度看,HClO中氯元素为+1价,具有还原性;少量HClO与Na2SO3溶液反应有Na2SO4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lO+ SO32-= SO42-+H++Cl-;(4)氢化钠(NaH)可在野外用作生氢剂,NaH用作生氢剂时的化学反应原理为:NaH+H2O=NaOH+H2↑,反应中发生价态归中,标准状况下生成4480mLH2,即0.2mol,则转移电子物质的量是0.2mol;(5)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新型自来水消毒剂,用ClO2代替Cl2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可避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氯化合物,氯水消毒原理是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故ClO2能杀死水中的病菌,起到消毒的作用,是因为ClO2具有强氧化性。28.生产生活中常涉及到含氯的物质。下图(1)、(2)是验证次氯酸光照分解的数字化实验中和氯离子浓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1)从上图中相关曲线变化可知在光照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___________(填“增强”、“不变”或“减弱”),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2)检验一瓶氯水是否已经完全变质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填字母)。A.硝酸银溶液 B.酚酞溶液 C.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溶液(3)有一种“地康法”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如下图(3)所示:(提示:箭头进去的为反应物,出来的为生成物)①写出实验室用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②反应II属于___反应(填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一),整个过程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答案】(1) 增强 2HClO2HCl+O2↑(2)D(3) MnO2+4H++2Cl-Mn2++Cl2↑+2H2O 置换 4HCl+O2=2Cl2↑+2H2O【解析】(1)由图2可知氢离子浓度增加,则光照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原因是次氯酸在光照下分解生成盐酸,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ClO2HCl+O2↑;(2)氯水中HClO不稳定,若变质生成盐酸,酸性增强,失去漂白性,可选紫色石蕊检验,滴入石蕊试液变红色,氯水、盐酸与A、B、C混合的现象均相同,不能鉴别,故选D;(3)①实验室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和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②反应II的反应物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一个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整个过程的总反应的反应物是HCl和O2,生成物是H2O和Cl2,化学方程式为4HCl+O2=2Cl2↑+2H2O。29.“84消毒液”能有效杀灭新冠病毒,某同学购买了一瓶84消毒液,该消毒液通常稀释到100倍(体积比)使用。查阅相关资料和消毒液包装说明得到如图信息:(1)该84消毒液NaClO物质的量浓度约为_________mol/L(保留1位小数)。(2)工业上84消毒液可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同时生成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取10mL该84消毒液稀释至1000mL。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A.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需用的仪器有①②③④⑥B.使用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C.容量瓶上标有容积、温度和浓度D.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须烘干后再使用E.容量瓶使用完毕后,应洗净、晾干,对于玻璃磨口瓶塞,应在瓶塞与瓶口处垫一张纸条,以免瓶塞与瓶口粘连(4)84消毒液具有消毒能力是利用了次氯酸钠的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往其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可_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其漂白能力。(5)某消毒小组人员用18.4mol•L-1的浓硫酸配制500mL0.1mol•L-1的稀硫酸用于84消毒液消毒能力的实验探究,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中能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的有__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①用量筒量取98%的硫酸时俯视②未等稀释后的H2SO4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③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④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⑤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答案】(1)4.0 (2)NaCl+H2ONaClO+H2↑(3)ACD (4) 氧化性 增强 (5)①④⑤【解析】对于溶液的稀释,配制时,需要量取浓溶液、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等操作,所以必须用到的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一定规格的量筒和一定规格的容量瓶,配制过程中要保证溶质完全转移到容量瓶中、保证溶液体积准确,不然会引起误差,若不当操作导致溶质物质的量偏小或溶液体积偏大,则浓度偏小;若不当操作导致溶质物质的量偏大或溶液体积偏小,则浓度偏大。(1)该84消毒液NaClO物质的量浓度约为c=mol/L≈4.0mol/L (保留1位小数)。(2)电解氯化钠溶液,产物为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总反应方程式为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2NaCl+2H2O2NaOH+Cl2↑+H2↑Cl2+2NaOH=NaCl+NaClO+H2O,则二式合并:NaCl+H2ONaClO+H2↑;工业上84消毒液可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同时生成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H2ONaClO+H2↑。(3)有关10mL该84消毒液稀释至1000mL实验的说法:A项,取10mL该84消毒液稀释至1000mL的步骤:计算、量取、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需要的仪器:⑤量筒、①烧杯、②玻璃棒、④1000mL容量瓶、⑥胶头滴管,用不到的仪器:③托盘天平;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需用的仪器有①②④⑤⑥,说法错误,A选;B项,配制溶液时需要摇匀溶液,所以使用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说法正确,B不选;C项,容量瓶上标有容积、温度和刻度线,没有浓度,说法错误,C选;D项,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需干燥,可以直接使用,且烘干会影响容量瓶的精度,说法错误,D选;E项,容量瓶只能用来配制溶液、不能存放溶液,使用完毕后,应洗净、晾干,对于玻璃磨口瓶塞,应在瓶塞与瓶口处垫一张纸条,以免瓶塞与瓶口粘连,说法正确,E不选;故选ACD。(4)84消毒液具有消毒能力是利用了次氯酸钠的氧化性,往其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可增强其漂白能力,原理是稀硫酸与次氯酸钠反应生成氧化性更强的次氯酸,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ClO=Na2SO4+2HClO。(5)对于实验:用18.4mol•L-1的浓硫酸配制500mL0.1mol•L-1的稀硫酸在配制过程中的操作:①用量筒量取98%的硫酸时俯视,导致量取浓硫酸体积偏小,溶质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选;②未等稀释后的H2SO4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冷却后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不选;③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对溶质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产生影响,溶液浓度无影响,故不选;④转移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导致溶质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选;⑤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选;选①④⑤。30.化学工业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氯的许多化合物既是重要化工原料,又是高效、广谱的灭菌消毒剂。回答下列问题:(1)Cl2O为淡棕黄色气体,是次氯酸的酸酐,可由新制的HgO和Cl2反应来制备,该反应为歧化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为同一种物质的反应)。上述制备Cl2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lO2常温下为黄色气体,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是一种广谱杀菌剂。一种有效成分为NaClO2、NaHSO4、NaHCO3的“二氧化氯泡腾片”,能快速溶于水,溢出大量气泡,得到ClO2溶液。上述过程中,生成ClO2的反应属于歧化反应,每生成1 mol ClO2消耗NaClO2的量为____________mol;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3)“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不可与酸性清洁剂混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工业上是将氯气通入30%的NaOH溶液中来制备NaClO溶液,若NaClO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1%,则生产1 000 kg该溶液需消耗氯气的质量为________kg(保留整数)。【答案】(1)2Cl2+HgO=HgCl2+Cl2O(2)1.25 NaHCO3+NaHSO4=CO2↑+Na2SO4+H2O (3) ClO-+Cl-+2H+=Cl2↑+H2O 203 【解析】(1)根据Cl2与HgO的反应为歧化反应,且一种生成物为Cl2O,可推知氯元素在另一产物中化合价降低,应为氯化物,即Hg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HgO=HgCl2+Cl2O。(2)结合题中信息制备ClO2时发生歧化反应,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NaClO2+4NaHSO4=NaCl+4Na2SO4+4ClO2↑+2H2O,即生成1 mol ClO2时消耗1.25 mol NaClO2;溶液中溢出的大量气泡是NaHCO3与NaHSO4反应产生的CO2气体。(3)酸性清洁剂的主要成分为HCl,与NaClO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2,即ClO-+Cl-+2H+=Cl2↑+H2O,故二者不能混用;Cl2和NaOH溶液生成NaClO的反应为Cl2+2NaOH=NaClO+NaCl+H2O,设反应中消耗Cl2和NaOH溶液的质量分别为x kg和y kg,依据题意列等量关系式:x+y=1 000;=,解得x≈203,y≈797。选项ABCD生活中的物质食盐小苏打过氧化钠漂白粉有效成分的化学式NaClNa2CO3Na2O2Ca(ClO)2用途做调味品做发酵粉做供氧剂做消毒剂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新制氯水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新制氯水中有氯离子B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内,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氯气具有漂白性C盛满氯气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静置一段时间,试管中液面上升一段距离,溶液呈浅黄绿色氯气能溶于水D用小刀切割金属钠,钠表面光亮的银白色迅速变暗金属钠质软,钠在空气中被氧化为Na2O 实验操作A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钠,切下豆绿大小的钠,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B检验NaHCO3与Na2CO3溶液用小试管分别取少量溶液,然后滴加澄清石灰水C证明Na2O2与CO2反应是放热反应棉花包裹的Na2O2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棉花燃烧说明是放热反应D检验Na2CO3与K2CO3溶液用铂丝分别蘸取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直接观察火焰的颜色选项叙述Ⅰ叙述Ⅱ叙述ⅢA将少量稀硫酸逐滴加入苏打溶液中,并不断振荡无明显现象可用稀硫酸或稀盐酸鉴别苏打溶液和小苏打溶液B向苏打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少量)产生白色沉淀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苏打溶液和小苏打溶液C加热小苏打固体产生无色气体和水蒸气可用加热法除去苏打中的小苏打D向苏打稀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气体无明显现象可用二氧化碳除去小苏打溶液中的苏打84消毒液(有效成分)NaClO(规格)1000mL(质量分数)25%(密度)1.19g/cm3选项ABCD生活中的物质食盐小苏打过氧化钠漂白粉有效成分的化学式NaClNa2CO3Na2O2Ca(ClO)2用途做调味品做发酵粉做供氧剂做消毒剂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新制氯水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新制氯水中有氯离子B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内,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氯气具有漂白性C盛满氯气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静置一段时间,试管中液面上升一段距离,溶液呈浅黄绿色氯气能溶于水D用小刀切割金属钠,钠表面光亮的银白色迅速变暗金属钠质软,钠在空气中被氧化为Na2O 实验操作A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钠,切下豆绿大小的钠,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B检验NaHCO3与Na2CO3溶液用小试管分别取少量溶液,然后滴加澄清石灰水C证明Na2O2与CO2反应是放热反应棉花包裹的Na2O2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棉花燃烧说明是放热反应D检验Na2CO3与K2CO3溶液用铂丝分别蘸取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直接观察火焰的颜色选项叙述Ⅰ叙述Ⅱ叙述ⅢA将少量稀硫酸逐滴加入苏打溶液中,并不断振荡无明显现象可用稀硫酸或稀盐酸鉴别苏打溶液和小苏打溶液B向苏打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少量)产生白色沉淀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苏打溶液和小苏打溶液C加热小苏打固体产生无色气体和水蒸气可用加热法除去苏打中的小苏打D向苏打稀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气体无明显现象可用二氧化碳除去小苏打溶液中的苏打84消毒液(有效成分)NaClO(规格)1000mL(质量分数)25%(密度)1.19g/cm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