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小学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2(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小学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2(含答案),共4页。
小学三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活泼 距离 密秘 欣赏 B.匀称 记录 姿势 长寿C.吹佛 尊循 智慧 欧州 D.娇傲 蜜蜂 狮子 面貌2.下列词语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光彩夺目的图画 光彩夺目的春天 B.减轻重量 减轻压力C.活泼可爱的燕子 活泼可爱的小孩 D.改进技术 改进生活3.“( )困难再大,我们( )不能放弃。”中应填入的关联词是( )A.虽然……但是 B.因为……所以 C.如果……就 D.即使……也4.下列字笔顺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A.“挺”的第四笔是“ノ” B.“软”的第三笔是“丨”C.“重”的第七笔是“一”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这么新鲜的鱼,在小镇上是鲜有的。B.那个提着鸟笼的叔叔拽住了马笼头,马儿停了下来。C.妈妈病倒了,这是长年累月的劳累导致的。二、填空题6.看拼音,写词语。jì lù( ) bǎo cún( ) shè huì( ) mù yánɡ( ) zhì huì(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街市 ( )地保存 积累( )( )的贡献 ( )地溜达 节省( )( )的设计 ( )地思念 欣赏( )8.填一填。①道之所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礼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去年今日此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春节①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除了部分少数民族有自己的年历,各自过自己的年节外,其他各民族都同汉族一道过春节。②“年”的最初含义来自农业,谷子一熟为一年。各个朝代过年的具体时间也不尽相同,夏朝以正月初一为年,商朝以十二月初一为年。到了西汉,汉武帝恢复了夏历,以正月初一为岁首(年)。古时候称正月初一为“元旦”,而不叫“春节”,“元”就是开始,“旦”是指早晨,也就是一年的第一个早晨。③春节是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喜庆气氛的传统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从城镇到乡村,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有卖年画春联的,有卖灯笼爆竹的,有卖窗花脸谱……这“年”从腊月二十三一直过到正月十五。特别是在农村,过年的气氛更热烈,大年三十要守岁,包饺子,贴春联,放爆竹;大年初一要走亲访友拜大年……④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怪兽,长着血盆大口,人们叫它“年”。每到腊月三十,它便出来吃人。一个腊月三十的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恰巧有两个牧童在比赛甩鞭子。“年”忽听半空响起啪啪响声,吓得望风逃窜。“年”窜到另一个村子,它朝门缝里一望,那亮闪闪的灯光,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得溜了。后来大家才知道“年”怕响、怕光。人们为了保护自己,想出了许多抵御“年”的方法,这些方法逐渐演化为过年的风俗。如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放爆竹,这大概是从牧童赛鞭子演变而来的。又如旧时把“对联”叫“桃符”,意思也是为了驱逐邪恶,后来才改叫“对联”或“春联”。再如,腊月三十全家人吃年夜饭,除了准备同猛兽搏斗外,还有庆祝丰收的意思。9.第③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 ”画出来。10.第④段中出现“如”“又如”“再如”,下面对它们的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A.使读者更清楚春节习俗的演变 B.形象地写出了春节的特点C.为了表达人们的美好祝愿 D.清楚地介绍“年”怕什么11.为什么人们用“放爆竹”的方法抵御“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我国各少数民族都同汉族一道过春节。( )(2)“年”的最初含义与农业有关,历史上各个朝代过年的具体时间不尽相同。( )(3)腊月三十全家人吃年夜饭,只是为了庆祝丰收。( )13.中国传统节日中有很多风俗,请你仿照例子,猜测你喜欢的风俗的来历。例: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放爆竹,这大概是从牧童赛鞭子演变而来的。_____________,这大概是从____________演变而来的。阅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柱,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14.画横线的句子在全文中是什么句,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用“不但……而且……”写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栏板上还有的刻着什么样的龙,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原文,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书面表达17.写作在我国传统节日里,你最喜欢哪一个?请你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要求:尽量把过程写清楚,语句通顺,尝试运用平日积累的好词佳句,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工整,字数在300字以上。参考答案:1.B 2.D 3.D 4.C 5.B6. 记录 保存 社会 牧羊 智慧7. 热闹 完好 经验 伟大 悠闲 石料 精美 默默 风景8. 师之所存也 和为贵 人面桃花相映红9.春节是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喜庆气氛的传统节日。10.A11.传说中“年”是个怪兽,每到腊月三十就出来吃人。有一次“年”被牧童甩鞭子的声音吓跑了,因此人们知道了“年”怕响,后来牧童赛鞭子就演变成了放爆竹。12. × √ ×13. 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守岁 一家人聚在一起壮胆,熬走趁着夜色出来吃人的“年”14.画横线的句子在全文中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5.这本书不但知识丰富,而且很有趣。16.有的刻着两条龙龙头相碰,呈八字型,嘴里吐着水花。17.范文:端午节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在那天,我们可以包粽子、吃粽子。端午节到了,我的爷爷和奶奶就会包又香又甜的粽子。只见他们先取一片宽大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然后在圆锥的筒中装入一些糯米,放入红枣,再放入一些糯米,然后上部的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盖住开口为止;顺着三角的边将所有粽叶都折好,最后,用线绳将粽子绑扎结实即可。放入锅里煮熟,就能吃到甜甜的粽子了。南方人还会在粽子里包上瘦肉。以前,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在门上挂上艾草,在小孩的额头上涂上雄黄,以此赶走蚊子,还会佩戴香囊。端午节与中秋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传说,屈原是为皇帝干活的人,皇帝非常喜欢屈原,皇帝身边的大臣们却非常嫉妒屈原,就经常在皇帝面前说屈原的坏话,皇帝也就开始疏远屈原,最后屈原所在的朝代灭了,屈原觉得没有了国,他活着也没有意思,就跳江自杀了。江里有吃肉的鱼虾,人们为了不让那些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扔粽子。我要向屈原学习,长大以后也要向屈原一样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