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八年级下册 课件PPT+分层练习(原卷+解析卷)全册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优秀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优秀同步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八下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八下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篇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A.悬殊(xián )农谚(yàn)冰雪融化(rónɡ)
B.孕育(yùn)连翘(qià)草木萌发(ménɡ)
C.海棠(táng)翩然(piān)衰草连天(shuāi)
D.纬度(wěi)簌簌(sù)风雪载途(zǎi)
【答案】C
【解析】A项,“悬殊“的”“悬”应读“xuán”。B项,“连翘”的“翘”应读“qiá”。D项,“风雪载途”的“载”应读“zài”。故选:C。
2.(2022·上海初中课内卷)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草木荣枯冰雪溶化草长鹰飞
B.物候观测花香鸟语消声匿迹
C.草木萌发 蕴育果实安排农事
D.割麦插禾风雪载途周而复始
【答案】D
【解析】A项中“冰雪溶化”正确的写法是“冰雪融化”,“草长鹰飞”正确的写法是“草长莺飞”;B项中“消声匿迹”正确的写法是“销声匿迹”;C项中“蕴育果实”正确的写法是“孕育果实”。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草长莺飞,去油菜花丛里捉迷藏,在田野上游戏奔跑,和同伴比赛爬树……这些童年趣事令人记忆犹新。
B.寒冬腊月,屋外衰草连天,蔬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内却是绿意融融。
C.时尚总是周而复始,有些流行最终成为了经典,而有些经典回至今日又成为了时尚。
D.刚刚还在大声喧哗的同学,一看到严厉的班主任,马上都销声匿迹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加以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本题D项,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不合语意。
4.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连贯的话,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
③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④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⑤桃花开了,又像是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A.③⑤④②① B.③②⑤④① C.⑤④②①③ D.⑤②④③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先通读所有句子,整体把握语段表达的主要意思,然后根据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句段的表达顺序去逐句推敲。本题先整体阅读把握语段含义,然后根据句意第①句是总结句,放在最后。第②④⑤句写的都是自然现象,是并列关系,根据自然现象出现的先后,应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所以这三句的顺序应是②⑤④;第③句是总起句。所以正确的排序应是③②⑤④① 。故选B。
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标题“大自然的语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本文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有关物候学的知识。
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B项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现象。
提升篇
(2022·上海松江区期中测试卷)课内语段精读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①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②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③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④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⑤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⑥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⑦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⑧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⑨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第⑥段加点词语“这个道理”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秋冬两季,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冷空气便向低处流。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解析】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内容。 可以用就近原则找到“这个道理”所指代的内容范围是前面“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这句话。找到信息点后仔细阅读。找到与“这个道理”相对应的内容应是“秋冬两季,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冷空气便向低处流。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2.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北京1962年山桃、杏花等花期比1961年和1960年都迟,仍然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花生等作物,受到低温损害的事例,具体说明了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的作用。通读选文,由第①段最后一句“下面是一个例子”不难判断,本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概括第②段的内容就是“北京1962年山桃、杏花等花期比1961年和1960年都迟,仍然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花生等作物,受到低温损害”其作用就是具体说明了第①段所讲的“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3.阅读第⑧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答案】①物候学研究的意义。②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③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④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由主到次的顺序)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和说明顺序的判定。首先可以根据表格内提示的相关信息给第⑧段划分层次,然后再关注段落内部标志性的词语如“还”“也”等,提取重要的信息,概括内容。依据上面的方法第②③空很容易在文中找到“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首先,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可见这些都是在讲“物候学研究的意义”。第①空应填“物候学研究的意义”。这几方面意义是按有主到次逻辑顺序安排的。
4.请简要分析第①段“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一句中加点词语“比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比较”表示具有一定程度,说明物候观测应用在农事活动里,在一定程度上是简便的,但并不是非常简便。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先了解加点的意义,再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在句中的作用。该句中“比较”表示有一定程度,说明物候观测应用在农事活动里,在一定程度上是简便的,但并不是非常简便。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下列对第④-⑦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介绍了影响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回答了第③段的问题。
B.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使人易于理解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
C.四段按影响物候来临的程度大小,从主到次的顺序排列。
D.四段说明语言生动典雅,同时用词准确,体现了科学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这类题,需要在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内容,与选项一一比对,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根据选文内容ABC选项是正确的,D项中第④-⑦段介绍影响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语言非常平实严谨、用词准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二)(2022·上海虹口区中考二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植物“预测术”
①《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写了发生在大观园里的一件怪事:那些本该在阳春三月开花的海棠树,在花木凋零的十一月却突然开满了鲜花。聪明过人的探春心想:“大凡顺者昌,逆者亡;草木知运,不时而发,必是妖孽。”不久,大观园开始走向衰落。
②植物究竟有没有预知天灾人祸及天气变化的能力呢?虽说预知人祸的能力大多在文学作品中才能看到,但预测天灾及天气变化的本领却是活生生的事实。许多科学家对这一有趣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和研究。
③科学家发现,含羞草能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含羞草的叶子排列整齐、对称,轻轻触动一下它的叶尖,整个叶子都迅速合起来,真像低眉顺目、含羞自持的少女一般。通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子是白天打开,夜晚闭合;日出前30分钟舒展枝叶,日落30分钟后枝叶则收拢。假如一反常规,白天闭合,夜晚舒展,则表示大自然将发生变异,这种反常表现很可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有人观察到,如果周围60公里的范围内将发生大地震时,约40分钟前,含羞草会发生行为改变,会在白天将叶子闭合起来。看来,含羞草的确能预知地震,给人以警示。
④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有一种植物,人们称它为“地震花”,可能是属于樱花一类的植物。它们生长在山坡上,地震发生之前,便会开花。岛上的居民把这种植物当作观测装置,只要发现它开花了,马上作应急准备。
⑤科学家们观察到,地震发生之前,许多植物的生物电位会发生变化。1983年,日本秋田发生7.6级地震。震前20小时左右,日本观测点上的合欢树生物电位开始激烈地上下波动;震前l0小时,又平静下来;震前6小时,再次异常;地震之后,异常消失。除了合欢树以外,还有一些植物也能产生与合欢树一样的生物电位变化,像桑树、凤凰树、漆树等等。
⑥还有一些可以预报天气变化的植物,下雨、阴天、晴天都可以预报。
⑦广西忻城县龙顶山村旁,生长着一棵150多岁的“气象树”,当地人叫它青冈树。它的叶子颜色会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晴天,一般是深绿色;当叶子变红的时候,就预示两天内这一带将要下大雨;雨过天睛,叶子又恢复成深绿色。多年来,当地农民就是根据叶子的颜色来预测天气,安排农活的。
⑧在安徽省和县高关乡大滕村旁,有一棵树龄400多年的老榆树,它也能预报天气变化的情况。这棵树如果在谷雨前发芽,长得芽多叶茂,就预示雨水多;如果它跟别的树一样,按时节发芽,树叶长得疏密有致,就预兆风调雨顺;要是它推迟发芽,叶子长得又少,就预示雨水少,有旱情。几十年来的观察资料证明,它对天气变化情况的预报是相当准确的。
⑨这些植物为什么具有这种神奇的功能?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因为它的根系敏感地捕捉到了地球内部的物理、化学和磁场等复杂的变化。那为什么其他植物不具备这种功能?看来,要想解开植物预测的机理,还要进行更深入地研究。一旦把植物预知大灾难的超能力之谜揭开,那么将在人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树立起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1.结合内容,分析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开篇由《红楼梦》发生在大观园里的怪事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说明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说明文的开头一般能引出说明对象,激起读者兴趣等。
通读全文可知,本文介绍的对象是“动物的‘预测术’”,开篇写《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写了发生在大观园里的海棠树,在花木凋零的十一月却突然开满了鲜花,首先这一奇怪的事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猜测。同时,也由此引出探春的预测,进而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植物“预测术”,引出下文对植物“预测术”的说明内容。
2.以下选文是从原文中截取的一段,请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择它应处的恰当位置。
一些树木也具有这样奇异的“超能力”。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在地震来临之前,蓟县穿芳峪一个地方的柳树,在枝条顶部20厘米处,全部出现枝枯叶黄的现象,人们发现,当树木出现重花(二次开花)、重果(二次结果)或突然大片枯萎死亡等异常情况,很可能是地震将要发生了。
以上这段文字应该放在文中的如下位置()
③④之间B.④⑤之间C.⑤⑥之间D.⑧⑨之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嵌入。本文第①段引出说明对象,第②段提出“植物究竟有没有预知天灾人祸及天气变化的能力呢?”这一问题;接着③—⑤介绍的植物预知天灾人祸(主要是地震)能力,⑥—⑧介绍的植物预知天气变化;最后第⑨段给出植物这种神奇功能的原因。
从内容上看,这段文字主要以举例介绍了蓟县穿芳峪一个地方的柳树预测地震的能力。故应该是与③—⑤植物预知天灾人祸有关。
再从首句“一些树木也具有这样奇异的‘超能力’”知,“也”是承接上文,也就是上文有一些非“树木”类植物具有预测地震的能力。而第③④分别介绍的含羞草和一种樱花一类的植物的预测地震能力,故放在这两段后面较为合适。故选B。
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举例子、列数字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地震发生之前,许多植物的生物电位会发生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划线句子列举了“l983年,日本秋田发生7.6级地震”属于举例子;另外“震前20小时”“震前10小时”“震前6小时”可以看出这是在列数字。结合本段首句这一说明内容“科学家们观察到,地震发生之前,许多植物生物电位会发生变化”可知,文中举的是日本秋田发生地震时,植物的生物电位发生变化的例子,从而说明了中心句“地震发生之前,许多植物的生物电位会发生变化”。而“震前20小时”“震前10小时”“震前6小时”这一组数字则清晰地介绍出这些植物的生物电位是如何发生变化。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研究植物预测功能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能够有效防范地震等自然灾害,减少损失;能够有效预测天气变化情况,便于合理安排农活等。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概括的能力。从第③段“看来,含羞草的确能预知地震,给人以警示”,第④段“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的‘地震花’,在地震发生之前,便会开花。岛上的居民发现它开花了,马上作应急准备”、截取的一段中“一些树木也具有这样奇异的超能力……那么很可能是地震将要发生了”可知,植物能够预测地震,人们能够有效预防地震等自然灾害,减少损失;从第⑥段“还有一些可以预报天气变化的植物,下雨、阴天、晴天都可以预报”、第⑦段青冈树的叶子颜色会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当地农民就是根据叶子的颜色来预测天气,安排农活。可知,植物可以预报天气,我们可以根据植物判断天气,便于安排农活等。①
首先,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说明顺序
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
②
④
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2018)马说/韩愈优秀达标测试,文件包含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八下第23课《马说》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八下第23课《马说》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2018)壶口瀑布/梁衡精品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八下第17课《壶口瀑布》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八下第17课《壶口瀑布》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核舟记/魏学洢精品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八下第11课《核舟记》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人教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八下第11课《核舟记》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