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2024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课件+教案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4.1 *望海潮(东南形胜)优秀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4.1 *望海潮(东南形胜)优秀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苏轼 ,都会民居图,钱江怒涛图,街市豪奢图,山水风物图,百姓嬉戏图,官员出巡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苏轼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情境任务:
为了传承杭州悠久而丰厚的文化底蕴,杭州市将举办第一届“畅游杭州寻宋韵”旅游文化节活动,现面向全市中学生征召杭州城市风光宣传片。
我们班作为参赛班级,准备围绕柳永《望海潮》一词中的“杭州印象”来积极准备宣传片拍摄。
活动一:城市初印象
作者名片: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词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播放视频:《走进柳永》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朗读指导:
①感情饱满,在吟诵时强化“华”“家”“涯”“夸”等这些开口韵的韵脚,饱含激情和热爱。
②上片首句在“繁华”处读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壮观的词句、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写西湖清幽的美景,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愿之辞要读得恳切。
诵读感知:
杭州带给你怎样的初印象?请找出诗句进行概括。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起笔开阔,气势宏大,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地理位置重要、社会条件优越、有长期繁盛的历史。
本词围绕“夸”字展开,那么柳永是从哪些角度“夸”杭州的?
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市井面貌、自然风光、百姓生活
活动二:城市风光展
请同学们根据《望海潮》的内容,将全词分成几组镜头,选取角度,为本次杭州市旅游文化节拍摄一个杭州城市风光宣传片,在班内向同学们展示。
要求:
(1)赏析诗句,思考诗人是如何“夸”杭州的?
(2)请同学们为拍摄画面配上相应的解说词。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1.可否把“烟柳”改成“垂柳”?
“烟”字写出了垂柳颜色鲜嫩润泽、姿态轻柔灵动,望之朦胧迷离、数量上成片成林;改成“垂柳”,则无法体现柳树迷离朦胧的意境。如唐代韩愈《早春》中有:“绝胜烟柳满皇都”。
2.可否把“风帘翠幕”改成“珠帘罗幕”?
“风”修饰“帘”,更具动态美,风吹帘动,摇摆轻曳。“翠”幕,颜色浓郁,与烟柳形成色彩上浓淡相宜的层次,使整幅画面更美。
远望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是“静景”。近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是“动景”。既突出了词的画面美,亦暗示了这里百姓生活的安逸。“风帘翠幕”衔接上下句,由景而人,引出“参差十万人家”。
【都会民居图】解说词:钱塘江岸上雕饰华丽的桥梁凝聚着刻工的工匠技艺,初春柳树刚萌芽的嫩叶连起来像烟雾一般笼罩着江岸。远处人家门口悬挂的青帘和翠幕也随风起舞,山丘上每一个翻飞的帘幕就是一户人家,依山而建高低不平的人家竟达数十万。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此句中哪些字词用得非常精彩?
“绕”: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
“卷”: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写出浪涛力度与气势,对浪花飞溅的情态写的更形象逼真。
“霜雪”:比喻浪花。钱塘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
“天堑无涯”:写得很好,因为“天堑”它的意思指的是广阔无边的天然沟壑,这里借指钱塘江。“无涯”是没有边界的意思,这里就写出了钱塘江广阔无边的样子,给人一种很豪迈的感觉。
【钱江怒涛图】解说词:茂密如云的树林环绕着蜿蜒曲折的沙堤,汹涌的钱塘江水拍打着江岸,浪花飞溅,翻滚起如霜似雪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如千军万马驶过,声如雷霆。浪潮退去,只余下望也望不到边际的无垠江面。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市列珠玑:先写商业贸易情况:只用市场上的珍宝,显示了商业的繁荣;
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列、盈、竞”三个动词极力渲染了经济繁荣、生活富庶。
【街市豪奢图】解说词:一条条街巷,人头攒动,到处都是买卖货物的店铺,风吹帘动,露出的一角有珠宝、罗绮、珍玩……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放眼望去,家家户户如此。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此句中哪些字词用得非常精彩?
“三秋”从时间着眼,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从空间角度写湖中广植荷花,无边无际。“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把不同季节的美景高度凝练,把西湖以至杭州最美的景致概括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山水风物图】解说词:波光潋滟的西湖四周远近处矗立着重叠连绵的山峰,秋季有相传从月宫掉落下来的桂花,花瓣飞扬,飘香十里,夏季有熙熙攘攘的荷花,你推我,我搡你,开遍了整个湖面。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此句中哪些字词用得非常精彩?
互文。即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弄”使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泛”让笛声歌声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
【百姓嬉戏图】解说词: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飘扬,在月下荡漾。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欢歌笑语,其乐融融。真是一派老少同乐,国富民安的盛世景象!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此句中哪些字词用得非常精彩?
“拥”是簇拥,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
“乘醉听萧鼓”写宴酣之乐、音乐之乐,“吟赏烟霞”写山水之乐。闲暇时,品酒赏音,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
【官员出巡图】解说词:官员孙何外出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暄赫。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活动三:城市韵味长
1.鉴赏手法:点染,是国画用语,指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描绘出一幅富有层次、和谐统一的图画。借到古典诗词中来,“点”即抽象的评点或总说,“染”即具体描写或分说,二者紧密相连,表现作者的情志。试分析本词中“点染”手法的运用。
上片中“东南”三句是点,接着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市井面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描绘,是染。下片中“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吟赏烟霞”是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三个方面进行描绘。
2.为了更好地宣传“柳永笔下的杭州”,请你再读本词,思考柳永真正的写作目的,将柳永与这座城市的记忆联系起来,撰写旅游推荐语。
写作背景:柳永一直不得志,便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提拔。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
为何而“夸”?
1.赞美杭州的美好景致。
2.拜谒孙何,借以赞颂他政绩卓著,赞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
3.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并委婉表达希望孙河举荐提拔自己的愿望。(写作目的)
撰写杭州推荐词:
一首《望海潮》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文才飞扬、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柳永。他是一个比谪仙更浪漫的人,他是一个比东坡更多情的人,他是一个历经磨难成为自己境界中真正的王者——白衣卿相!柳永的这首词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将北宋时杭州优美的都市风光和繁荣的城市面貌完美地展现在了读者眼前:杭州不仅人口众多、规模巨大、商业贸易繁荣,经济发达、文化丰富,楼宇精致,而且生态环境优美,娱乐活动繁多,人们生活富足,精神世界充实,人与自然和谐一体。
播放视频:唱出来的诗词《望海潮》
巩固训练:
1.《望海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句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
2.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在《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3.《望海潮》中的“___________”,写街巷河桥的美丽;” ___________”,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4.柳永在《望海潮》中表达对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答案: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2.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3.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4.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5.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课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望海潮》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设计思路:解读《望海潮》,主要围绕“夸”字展开,本课从“夸”什么、如何“夸”、为何“夸”三个角度展开,融入情境教学,让古诗词融入我们的生活,让课堂焕发光彩。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柳永以及创作背景。
思维发展与提升:诵读诗歌,理解词的内容。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赏析点染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重点
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赏析点染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1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1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流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4.1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柳屯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