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2019)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对数的概念-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6662145/0-17377065317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A版(2019)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对数的概念-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16662145/0-173770653172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3.1 对数的概念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3.1 对数的概念教案及反思,共4页。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2020QJ10SX
RA030
学科
数学
年级
高一
学期
上学期
课题
4.3.1对数的概念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A版)必修一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 7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杨震涛
北京市一零九中学
指导教师
李颖
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对数的概念,能进行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2.了解指数与对数的内在联系,在概念指导下完成对数计算;
3.借助转化思想理解对数本质,培养数学运算和数学抽象的素养。
教学重点:
对数的概念、指数式与对数的互化。
教学难点:
对数符号的理解,以及对数与指数间的联系的认识。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分30秒
温故知新
已有旧知
教师提出问题:
学习指数函数时我们曾讲解过这样一道题目:某地B景区从2001年起游客人次的年增长率为0.11,设经过x年后的游客人次为2001年的y倍,表示x,y的关系,并试求经过多少年游客人次是2001年的2倍,3倍,4倍……?
新知产生
教师点拨:
求解x的值,其实就是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对数。对数是一种新的运算,由刚才的实际问题可以感受到学习这种运算的必要。
10分钟
探
究
新
知
新知形成
对于形如,求的问题,我们引入新的符号来表示的值.
1.1x=2,那么可以记作=lg1.12,读作以1.1为底2的对数;
2=3,那么可以记作=lg23, 读作以为底的对数;
若 2x=N呢? ;
.
对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那么数x叫做以为底 的对数,记作,其中叫做对数的底数,叫做真数
注意:是对数的符号,类似除法运算的“”,表示一种运算,用它连接运算的对象;
已知底数a和它的幂N求指数的运算,这种运算叫对数运算,只不过对数运算的符号写在数的前面,其运算结果仍是一个实数。
新知特征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底数
指数
幂
真数
对数
由指数与对数的等价关系,思考在对数式中,的范围?
.
教师点评:对于的范围源于指数式中对于底数、幂、指数的要求。
2.对数的重要结论:
(1) 当是负数或零时,对数不存在,即负数和零没有对数.
(2)
(3) .
3. 两种特殊对数
通常,我们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并把
如,
在生活中如充电器的电容的电压关系,物体的自然冷却关系、细胞的繁殖等,为了描述其自然规律,经常会用到无理数2.71828 ……,用e表示这个无理数。
以无理数e=2.71828……为底数的对数,称为自然对数,并把记作
6分钟
典
例
剖
析
例1 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
解:(1) (2)(3)
(4) (5) (6)
通过这组习题同学们感受到指数与对数虽然表达形式不同,但是
两者的本质是一致的,即底数、指数与对数、幂与真数的对应
例2.求下列各式中的x值:
(1)(2)
(3) (4)
解:(1)因为所以
(2)因为
(3)因为
(4)因为
通过将对数运算转化为指数幂运算,求出对数表达式中对应的具体数值,熟悉指数式与对数式间的关系,计算中要注意位置的转换。
5分钟
追
根
溯
源
几乎所有的现代数学书中,对数运算是通过解指数方程来引入的.但是,就对数发明的起源而言,恰恰是相反,先发明了对数而后发明了指数。
事实上,对数是简化繁杂运算的产物.
16世纪时,科学技术尤其是天文学的飞速发展,需要用到大量的大数乘除法运算,这就迫切需要计算技术的改进.当时的数学家们感叹:“没有什么比大数的乘、除、开平方或开立方运算更让数学工作者头痛、更阻碍计算者的了.这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出错.”为了简化数值计算,1614年约翰·奈皮尔利用对应的思想发表《奇妙的对数表的描述》,提供了提高运算速度的方法。
奈皮尔的对应思想类似下表。
我们发现下表的关系满足指数关系,利用以下对应可以方便地算出16×256的值.
首先,在第二行找到16与256;然后找出它们在第一行中对应的数,即4与8,并求它们的和,即12;最后在第一行中找到12,读出其对应的第二行中的数4 096,这就是16×256的值.
用类似的方法也可以计算4096256的数值
纳皮尔将该数称为对数“logarithm”,这个词由希腊文logos(关系)和arithmos(数)两词合成,体现对应思想
对数的发明实现了将乘除运算降级为简单的加减运算。
数学家拉普拉斯说过:“对数的发现,因其节约劳力而延长了天文学家的寿命。”
1分钟
课堂小结
1.对数的概念,指数式与对数式的转化;
2.对数的相关结论及运用;
3.对数发明的背景与原理.
课后作业
1. 123页练习1,2,3
2. 阅读教材128-129页了解对数的发明
3. 通过互联网,进一步了解无理数e,常数对数和自然对数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A版 (2019)4.4.1 对数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3.2 对数的运算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确复习回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人教A版 (2019)必修 第一册4.3.2 对数的运算教案,共5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