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 教案

    部编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 教案第1页
    部编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 教案第2页
    部编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23.马说 教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马说获奖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马说获奖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初读感知,文言积累,复习导入,拓展探究,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马说》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1、大家知道哪些关于马的故事吗?
    的卢马、赤兔马、绝影马、乌骓马
    你知道他们都是谁的坐骑吗?
    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赤兔马先后为吕布、关羽所有)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刘备的坐骑)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项羽的乌骓马)
    公所乘马名绝影,为流矢所中,伤颊及足,并中公右臂。(曹操的坐骑绝影马)
    2、我们来看一个“马”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千里马的文章
    二、自主学习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诗人。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百代文宗”之名。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城“韩文公”。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著有《韩昌黎集》传世。
    【作品简介】
    韩文分论说、杂文、传记、抒情四类。他的论说文多以明儒道、反佛教为主要内容,逻辑性强、观点鲜明、锋芒毕露,能体现他的文风。《师说》《原道》是其中代表作。他的小品文笔锋犀利、形式活泼,《马说》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韩愈的传记文继承《史记》传统,叙事中刻画人物,议论、抒情妥帖巧妙,《张中丞传后叙》是公认的名篇。他的抒情文中的《祭十二郎文》又是蔡文中的千年绝调,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韩愈初登仕途之时。他曾三次上书宰相寻求擢(zhuó)用却遭冷遇,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他一生多次被贬。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加上朝中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文题解读】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讲究文采,与现代的杂文近似,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其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说理透彻。通常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三、初读感知
    【听读课文,读准字音】
    世有 / 伯乐,然后 / 有千里马。千里马 / 常有,而 / 伯乐 / 不常有。故 / 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 / 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 / 槽枥(cá lì)之间,不以 / 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 / 或 / 尽粟(sù)一石,食马者 / 不知其能千里 / 而食也。是马也,虽 / 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 / 不外见,且 / 欲与常马等 / 不可得,安求 / 其能 / 千里也?
    策之 / 不以其道,食(sì)之 / 不能尽其材,鸣之 / 而不能通其意,执策 / 而临之,曰:“天下 / 无马!”呜呼!其真 / 无马邪(yé)?其 / 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先)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很名贵的马(即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中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却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却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到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四、文言积累
    通假字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同“只”,只、仅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同“饲”,喂
    3、才美不外见 “见”同“现”,表现
    一词多义
    能 (1)虽有千里之行 才能
    (2)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
    之 (1)侮辱于奴隶人之手 结构助词,的
    (2)虽有千里之能 结构助词,的
    (3)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代千里马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语气助词,无意义
    (5)马之千里者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策 (1)策之不以其道 动词,用马鞭驱赶
    (2)执策而临之 名词,马鞭子
    食(1)食之不能尽其才 同“饲”,喂
    (2)食不饱 吃
    其 (1)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代词,指千里马
    (2)其真无马邪? 表示诘问,岂、难道
    (3)其真不知马也! 表示推测,恐怕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代词,他的
    道 (1)策之不以其道 正确方法
    (2)道不通 道路
    而 (1)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连词,表转折,但是
    (2)执策而临之 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古今异义
    故虽有名马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义:吃 今义:食物
    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义: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今义:石头
    安求其能千里也 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
    策之不以其道 古义:马鞭,这里用作动词,用马鞭赶。 今义:策划,策略
    文言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其真不知马也 (“……也”表判断)
    (2)倒装句
    (1)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千里之马”)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状语后置,“于”相当于“在”“于奴隶人之手”是状语,正常语序应为“祗于奴隶人之手辱”)
    (3)省略句
    (1)(食马者)执策而临之 (省略了主语“食马者”)
    (2)(食马者)策之不以其道 (省略了主语“食马者”)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也 (省略了第二个“食”的宾语“之”)
    (4)固定句式
    (1)安求其能千里也?(反问句)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设问句)
    (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文中的千里马指什么? 人才
    文中的伯乐指什么? 能识别人才的人
    二、细读感知
    1、朗读第一段,概括本段的内容。
    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
    世上到底是现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
    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发挥不出它的特长,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
    2、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4、朗读第二段,概括本段的内容。
    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
    千里马跟常马不能等同,千里马是不是不如常马?
    同样的喂养方式,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没有吃饱,没吃饱的马当然比不上吃饱的马,千里马的本领自然没有发挥出来,这说明喂养千里马不得法,它便无法显示出本领来。
    5、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6、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饥饿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
    且欲与常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朗读第三段,概括本段的内容。
    妄言无千里马,恰是不识千里马者。
    8、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9、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10、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
    11、梳理文章脉络,理清论证思路。
    第一段(提出论点):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段(分析问题):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段(归纳中心):总结全文——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食马者不识马
    三、思考探究
    1、思考: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怀才不遇,愤懑不平
    2、本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托物寓意
    托物寓意:一种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它借客观的事物或景物来抒发主观的情思,蕴含文题的主旨,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
    四、总结全文
    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五、拓展探究
    1、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所以需要的人才是专门人才,知识型人才,高科技人才,复合型人才。所谓的专家就是精通于某一方面的人。
    培养人才,需要因材施教。也需要个人自觉地去提高自己的素质。关键是利用人才,人尽其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优势,作为社会应当培养造就和使用人才创造有利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
    2、“千里马的命运”在现实社会中是否存在呢?如果自认为是千里马,又没有伯乐,自己该怎么办? 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1)伯乐的作用很重要,但并不起决定性作用。
    (2)是金子总会发光,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真金。
    (3)不是说能日行千里的马才是好马,能拉车耕地的马只要不偷懒也应该算是好马。
    (4)既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拥有真本领,又要积极寻找机会,寻找伯乐,大胆展示自己的才华。
    六、板书设计
    马说
    策之不以其道 表达:怀才不遇
    食之不能尽其材 天下无马 控诉:埋没人才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希望:重用人才
    课题
    第六单元
    23课《马说》
    课 程
    新授课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马说》第六单元第3篇课文,这篇文章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当时25岁的韩愈就已就中进士,初登仕途,却一直不得重用,心情郁郁,所以常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实行讽刺,针砭和控诉,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课的重点。
    学习目标
    1、了解韩愈生平以及“说”的文体特点,积累文学常识。
    2、结合注释,反复诵读,积累常用文言词汇,疏通文义,理解短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3、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4、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理解怀才不遇的苦闷。
    学习重点
    了解韩愈生平以及“说”的文体特点,积累文学常识。
    结合注释,反复诵读,积累常用文言词汇,疏通文义,理解短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学习难点
    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理解怀才不遇的苦闷。

    相关教案

    初中人教部编版马说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马说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初读课文,疏通字词,词汇积累,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马说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马说教案,共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内容及其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问题分析,教学过程设计,配餐作业,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