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获奖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获奖教案设计,共7页。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导语:1.古人说,“一叶飘落尚能触动情怀,几声虫鸣便可勾引心思。”相信你在生活中,也会因为一些人,因为一些事,触动你内心的情感吧。谁来和小伙伴们分享一些情感体验呢?
2.除了兴奋、紧张、害怕等情感,你还有过哪些情感体验?(依依不舍、心花怒放、喜出望外、怒火中烧……)
3.出示课题,学生读课题并引发思考。
那个星期天发生了什么事,作者的心情如何?
4.认识作者
学习活动一:初读感知 掌握字词
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语句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
2.词语过关:读、记、写。
明媚 蚁穴 翻箱倒柜 念叨 停顿 晃动 碰倒
原谅 耽搁 绽开 一声不吭 缥缈 惆怅 休止
时光 惊惶 亲吻 依偎 挽回 消逝
◆根据词义,填词语。
①(景物)鲜明可爱。 (明媚)
②拖延时间。 (耽搁)
③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缥缈)
④伤感,失意。 (惆怅)
⑤亲热地挨着,紧靠着。 (依偎)
活动二:破解时空密码
1.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请同学们梳理文章脉络。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从早到晚。)
预设: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句:“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我看看天,还不晚”“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
(2)思考:跟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是什么?(跟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是“我”的心情。)
预设:“我”的心情变化是本文的线索,也是作者描写的重点,理清“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有利于学生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教师出示表格,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概述“我”在那个星期天的第一次盼望。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详细描写“我”在母亲一次次爽约下,希望逐渐落空的心理变化过程。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在希望落空后倍感伤心以及母亲对“我”的安慰
3.概括文章内容
活动三:跟随作者脚步,感悟心情变化
1.快速浏览课文,梳理随着时间推移,母亲做了什么事,再圈画出体现“我”心情变化的词句。完成下图填写。
教师小结: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由盼望到兴奋期待到焦急无奈再到失望委屈等变化。
2.借助导图,说说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通过自学、交流的方法,掌握了生字、词语;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清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梳理了课文的内容、划分了层次。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发现了“我”的心理变化是通过具体的言行和环境描写表现出来的,下节课我们将重点对这一写法进行探讨学习。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学生自由交流并积累自学字词的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回顾复习,加深理解。
(1)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文章记叙了母亲答应带“我”出去玩,但是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爽约的事。
(2)引导学生回顾“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过渡: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我”在等待中的心路历程,请同学回顾一下,“我”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明确:期盼——兴奋愉快——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
2.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在那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我”满以为人生中第一次盼望的事情将会在这一天得以实现,但最终,那个星期天却在母亲的忙碌和辛劳中渐渐消逝。从早上到黄昏,“我”的心情一直在变化着,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入情境,去细细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活动四:品读文段 交流感受
1.了解“我”印象中的第一次盼望。
问题:“我”从早到晚,做了这么多的事,“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借由课后题,给学生一个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并出示讨论要求和汇报要求。
(1)学生讨论要求:
①默读课文,通过圈画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方法体会作者的心情。
②自学完成后,小组交流,修改完善。
(2)汇报要求: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朗读、谈体会、写心情)
(3)自学完成后,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学习完成后,选出一个小组上台汇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2.自由朗读第2-5自然段,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
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给予充分的认可,包括:抓住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有感情地朗读等,鼓励学生用已有的阅读方法理解文本。
(1)你从哪个字感受到了作者的心情?
(2)为什么如此令“我”期待的一天,“我”却记不清去哪儿?
(3)读一读,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具体体会“这段时光不好挨”。
A.“这段时光”具体指什么时候?(母亲去买菜了,“我”等待母亲回来后带“我”出去玩。)
B.在“这段时光”中“我”的心情如何?
预设:先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体会“我”的心情;再结合文中的关键词语“焦急又兴奋”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
C.在“这段时光”中“我”主要做了什么?(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用树枝拨弄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
D.从“我”的行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教师先引导学生总述自己的感受:体会到“我”既焦急、兴奋又颇有耐心,以及等待时的百无聊赖;再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学习作者是怎样将这种心理表现出来的。
●动作描写——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等待时的焦急、兴奋。)
●细节描写——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等待时的无聊。)
●运用想象——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等待时的百无聊赖。)
●环境描写——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等待时的孤独。)
讨论交流:第2—5自然段写了“我”等待的过程,整个上午“我”的心情变化。你能用词语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吗?
品读交流:请大家自由读第6—7自然段,体会人物感情,想想作者的心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明确:用景物描写来烘托“我”的心情。天色越来越暗,“我”的盼望无果而终。作者将“我”的感觉和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写出了“我”越来越失望,最终明白自己的盼望终将落空的心理状态。
读第7自然段,体会“我”希望落空后的伤心、委屈。
过渡:由于母亲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她一而再地推脱,终究“我”要出去玩耍的希望还是落空了,此时“我”伤心极了。看着“我”如此伤心,母亲有什么反应呢?
(1)作者是怎样表现“我”此时伤心的心理的?
预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作者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心理的写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自主学习、总结,边总结边运用。
明确:首先是借助环境描写。这一段中两次描写了光线,第一处“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契合“我”那天心情的变化,把黄昏拟人化,并将母亲洗衣服的声音比作“时光的脚步”,形象地表明“我”当时希望落空后失落的心情。第二处“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以“荒凉”的场景作结,一方面将“我”的失望心情烘托到了极致,另一方面也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让读者回味无穷。其次运用神态描写,用“不出声地流泪”来宣泄“我”伤心的心情,直击读者的心灵。
活动六:品读人物 自由探究
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文章通过追忆“我”在某个星期天等待母亲带自己出去玩的经历,表现了人生第一次盼望留给“我”的深刻印象,同时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深切缅怀。
在日常生活中,你有与作者相似的经历吗?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活动七:对比学习 体会写法
《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表格出示ppt
2.主题概括
[板书设计]
9那个星期天
事 藏起来 跳房子……追着念叨蹲在一旁
早晨 上午 下午 黄昏
兴奋 焦急 焦急 失望
急切 惆怅 委屈
写法 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
[作业布置]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阅读史铁生的其他散文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真情。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会写18个词语。
2.了解“我”心情变化的过程,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体会作者将情感融入细致描写中的表达方法。
3.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教学重点
体会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体会作者将情感融入细致描写中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体会作者将情感融入细致描写中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时间推移
母亲的承诺
母亲的行为
“我”的言行
“我”的心情
早晨
答应带我出去;
去,当然去;
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
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
买菜
起床,刷牙,吃饭;
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
跳房子;
用树枝拨弄蚁穴;
翻看一本画报
上午
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
翻箱倒柜
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
下午
下午,睡醒午觉再去;
下午,准去
洗衣服
我把午觉睡过了头
黄昏
洗完衣服就去
我一声不吭;不出声地流泪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藏戏获奖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示标,检查预习,品读感知,学习方法,深入探究,学会体谅,布置作业,拓展读写,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