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教学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任务二简介文章,总写泰山的位置,记述登山的过程,山顶看日出,文章顺序,巅顶峰巅峰,居停留,极尽尽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泰山,是五岳之尊,以其苍茫的雄姿和博大的人文底蕴,牵动着中华儿女的情怀。泰山的雄姿和悠久令我们敬叹。历代帝王在这里筑坛告天;无数文人在这里登高吟咏,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同时,也展现了她的多姿多彩。那么泰山日出到底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代桐城派奠基人之一姚鼐的《登泰山记》,领悟泰山的高峻雄伟,感受泰山日出美景。
任务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任务四: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任务一:了解姚鼐及桐城派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桐城(今属安徽)人,清代散文家,他是清代著名文派桐城派的奠基人之一。
著有《惜抱诗文全集》《九经说》等书。他编选的《古文辞类纂》,从历代作品中精选各类文体的名作,作为学习古文的范本,流传很广。他的文笔雅洁、严谨,自成一格。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
本文是姚鼐在1774年冬游泰山后所写的游记。文章紧扣深冬时令和泰山的特点,形象地描绘出峥嵘苍劲的泰山。体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循序渐进,有如一线贯穿,引人入胜。文章写景用笔不多,但能传出景物之神。侧面烘托是本文的主要写法。
1.听课文朗读音频,注意朗读节奏,纠正读音,依据节奏推知句意。
汶水西流 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道皆砌石为磴 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
徂 徕如画 稍见云中白若摴 蒲绛 皓驳色 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
2.默读全文,参阅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并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总结词义。
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面。
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北面。
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
限:界限,这里指城墙。
烛:名词作动词用,照。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3.翻译关键句子(翻译句子技巧)。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提示:本句的句式特点:判断句;注意关键词“当”:处于。
处于那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的长城。
(2)今所经中岭及山巅涯限当道者,世皆为之天门云。
“山巅涯限当道者”是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注意定语放到中心词“涯限”之前;“为之”:称他们。
现在所经过的从中岭到山顶那些挡在路上的崖壁,世人都称它们为天门。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注意“或……或……”句式,翻译为“有的……有的……”
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照到日光,有的照不到。
4.准确理解课文内容,画出作者登山线路图,进行比较,看谁画得准确。
1.全文有五段,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
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象。
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
2.小组讨论:作者登山的方位在何处?第一天行程是什么?第二天所观之景是什么?
西南麓(日观峰之南)登山。第一天:从南麓循中谷人山,经天门,越中岭,再循西谷达到极顶,其时天色已晚。第二天:五鼓往日观峰日观亭观日出,然后参观名胜古迹,最后补记泰山极顶的景物特点。
综观全篇,文章紧紧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我们对泰山的向往,感知祖国山河的壮美。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教案配套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观点争鸣,主题思想,重点难点,写作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评课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重点字,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教学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疏通文意积累提升,梳理文脉感知思路,探究写法鉴赏评价,学习实践学以致用,教学目标,方方正正的,1至于泰安,行文思路,2巧用比喻和拟人,线路1中谷登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