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达标测试,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氢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
B.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C.氢气是由氢原子构成的
D.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AB.BC.CD.D
3.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这一现象说明( )
A.同种分子质量相等B.同种分子体积相等
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D.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同
4.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是混合物
B.②可能是金属
C.③中的粒子可构成两种物质
D.④是纯净物
5.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
A.冰雪融化B.酒精挥发C.食盐溶解D.水通电分解
6.如图是工业上分离空气制氧气简易流程的微观示意图。图Ι为净化后空气,主要成分为氧气和氮气(其他成分忽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为氧分子
B.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
D.Ⅰ→Ⅱ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减小
7.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C.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8.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是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该反应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
B.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氧化汞、汞、氧气都由分子构成
9.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大,原子小
C.分子和原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10.图中“●”和“O”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
A.B.C.D.
11.水分子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C.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12.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B.
C.D.
二、填空题
13.如图,这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示意图。该变化属于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该过程: 。
14.图表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示意图:
试回答:
(1)该反应的类型属于 反应;
(2)在反应中氢气分子变成 ,氯气分子变成 ,它们相互结合形成的新分子是 ;
(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因此在这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
15.如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
(1)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 .
(2)甲、乙两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写出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反应类型为 ,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后物质的化学性质 (填“发生了”或“未发生”)改变,原因 .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023年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氢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
B.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C.氢气是由氢原子构成的
D.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解答】解:A、氢气是由多个氢分子构成的,故A说法正确;
B、由氢分子模型可知: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故B说法正确;
C、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故C说法错误;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2.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AB.BC.CD.D
【解答】解:A、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分子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端午时节粽飘香,是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粽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C、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3.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这一现象说明( )
A.同种分子质量相等B.同种分子体积相等
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D.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同
【解答】解:固态碘和碘蒸气中含有相同的碘分子,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说明相同的物质具有相同的分子,其化学性质也相同,与分子的质量、体积、运动速度无关。
故选:C。
4.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是混合物
B.②可能是金属
C.③中的粒子可构成两种物质
D.④是纯净物
【解答】解:A、①中物质是由同种的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②中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每个分子是由2个原子构成的,不可能是金属,这是因为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③中含有两种分子,可构成两种物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D、①中物质是由不同种的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纯净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5.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
A.冰雪融化B.酒精挥发C.食盐溶解D.水通电分解
【解答】解:A、冰雪融化是物理变化,在该过程中分子不可分,故A错误;
B、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在该过程中分子不可分,故B错误;
C、食盐溶解物理变化,在该过程中分子不可分,故C错误;
D、水通电分解是化学变化,在该过程中分子可分,故D正确;
故选:D。
6.如图是工业上分离空气制氧气简易流程的微观示意图。图Ι为净化后空气,主要成分为氧气和氮气(其他成分忽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为氧分子
B.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
D.Ⅰ→Ⅱ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率减小
【解答】解:A、由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可知,图中“”为氮分子,故A说法错误;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B说法正确;
C、在升温时,液态氮先蒸发出来,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故C说法正确;
D、Ⅰ→Ⅱ过程中温度降低,分子的运动速率减小,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7.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C.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解答】解:A、原子和分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故选项说法错误。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仍然能再分,能分成原子核和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能构成分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是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该反应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的个数发生了改变
B.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氧化汞、汞、氧气都由分子构成
【解答】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改变,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选项说法不正确;
C.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氧化汞、氧气都由分子构成,汞是由原子构成的,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9.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大,原子小
C.分子和原子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解答】解:A、分子和原子始终在不停地运动,故A说法正确;
B、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故B说法错误;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原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故C说法正确;
D、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0.图中“●”和“O”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
A.B.C.D.
【解答】解: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B能表示水分子。
故选:B。
11.水分子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C.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解答】解:A、据图可以看出,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A正确;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B错误;
C、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C正确;
D、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D正确;
故选:B。
12.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B.
C.D.
【解答】解:A、其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选项错误;
B、其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选项错误;
C、其中含有三种分子,是混合物,选项正确;
D、其中含有一种分子,是纯净物,选项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3.如图,这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示意图。该变化属于 物理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该过程: 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
【解答】解: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从微观上,双手紧贴容器外壁,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气体体积膨胀,故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故答案为:
物理;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14.图表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示意图:
试回答:
(1)该反应的类型属于 化合 反应;
(2)在反应中氢气分子变成 氢原子 ,氯气分子变成 氯原子 ,它们相互结合形成的新分子是 氯化氢分子 ;
(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氢气分子 ,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氯原子 ,因此在这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氢分子和氯分子 。
【解答】解:(1)反应物是氢气和氯气两种物质,生成物是氯化氢,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化合反应;
(2)在化学反应中,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氯分子分解成氯原子,氢原子和氯原子重新结合成氯化氢分子,
故答案为:氢原子;氯原子;氯化氢分子;
(3)氢气是由氢气分子构成的,其化学性质是由氢分子来保持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因此在这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氢分子和氯分子,
故答案为:氢气分子;氯原子;氢分子和氯分子。
15.如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
(1)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乙 ;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 分子没有变化,分子间隔变大 .
(2)甲、乙两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甲 ;写出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水氢气+氧气 ,反应类型为 分解反应 ,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后物质的化学性质 发生了 (填“发生了”或“未发生”)改变,原因 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
【解答】解:(1)从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可以看出,乙中水分子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2)从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可以看出,甲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水氢气+氧气,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由于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
答案:(1)乙,分子没有变化,分子间隔变大;(2)甲,水氢气+氧气,分解反应,发生了,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
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小
B
端午时节粽飘香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D
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
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小
B
端午时节粽飘香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D
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3节 物质的组成课后作业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3节 物质的组成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1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课后复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