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导学案

    2024-2025学年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导学案第1页
    2024-2025学年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导学案第2页
    2024-2025学年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导学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案,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图解历史,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学术情境,图示解史,情境思考,名师指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立足于时空观念,了解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学、佛教、道教的新发展,多角度认识其发展原因及影响。难点
    2.了解三国至隋唐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新成就,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其成就取得的原因,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培育家国情怀。 重点
    3.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表现及意义,理解隋唐时期文化多元的原因。
    数字识记·纲目概览
    一条道路 :丝绸之路
    两大特征:多元并蓄、成就辉煌
    三大圣人:“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
    四个角度:思想、文学艺术、科技、中外交流
    时 空 定 位
    知识点1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
    1.从尊崇儒学到“三教合一”尊道、礼佛、崇儒,儒、道、佛的融合
    (1)汉代尊崇儒学: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2)道教广为传播,佛教盛行
    ①魏晋南北朝时,道教在________广为传播,外来宗教________在中国盛行。
    ②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③道教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________”和“尊道”,佛教也吸收________的思想,渐趋本土化。
    (3)隋朝“三教合一”,唐朝三教并行
    ①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____________”,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②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________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③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________的修行比较简便,易于传播,对后世影响最大。
    2.从佛教“盛行”“灭佛”到复兴儒学回应佛道挑战,援佛入儒与援道入儒,儒学复兴
    (1)魏晋时期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____________。
    (2)南朝范缜抨击佛教:南朝________思想家范缜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
    (3)统治者四次灭佛
    ①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先后四次灭佛。
    ②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4)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①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的________受到挑战,唐中期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②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________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知识点2 文学艺术 成就斐然,反映时代风貌
    1.文学辉煌灿烂,异彩纷呈
    (1)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有了很大发展
    从东汉末年开始,先后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________、东晋陶渊明的________、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
    (2)唐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他们分别被誉为“________”和“诗圣”。
    2.书法、绘画、雕塑、石窟等大放光彩
    知识点3 科技 多领域新成果,走在世界前列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
    2.隋唐时期的科技成就
    知识点4 中外文化交流异域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影响
    1.以佛教研讨为主要形式的中外文化交流
    (1)中国同天竺之间的交流
    ①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________。
    ②东晋的________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
    ③唐朝的高僧________,在贞观初年也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2)中国同日本、新罗等国的交流
    ①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日本的________就是很有名的一位高僧。
    ②唐朝高僧________六次东渡,历尽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
    2.以使节、商人、留学生为主要形式的中外文化交流
    (1)唐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罗、日本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向唐朝派遣了许多________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
    (3)唐朝后期,不少经海路来华的________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伊斯兰教也传入唐朝。
    1.【图解历史】 三国至隋唐三教发展示意图
    2.【生活情境】 南北朝时期寺院的发展
    南北朝时,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将宅地改建为佛寺。一些大寺院往往以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
    思考:“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
    试答:

    3.【社会情境】 唐代儒学的地位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思考:材料反映出唐朝时期儒学与佛教、道教相比政治地位怎样?
    试答:
    4.【学术情境】 唐诗的史料价值
    近代学者陈寅恪把唐诗当作史料,史诗互证,开创了诗文证史,研究历史的新方法。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唐诗的史料价值?
    试答:
    5.【图示解史】 书体演变及其特点
    6.【生活情境】 敦煌莫高窟壁画
    思考:胡旋舞体现出隋唐乐舞深受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这体现出唐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什么特点?
    试答:

    7.【情境思考】 火药武器用于战争
    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10世纪),郑璠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
    思考:这个记载说明了什么?
    试答:

    8.【名师指津】 教材“学思之窗”
    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齐民要术·序》
    思考:贾思勰的这段话,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
    试答:

    9.【学术情境】 唐代的外来文明
    美国学者谢弗的《唐代的外来文明》记述:在唐朝统治的万花筒般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一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在长安城的外来居民数量相当大,有许多大食人、波斯人、天竺人。
    思考:谢弗的这句话反映了什么?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试答:

    10.【学术情境】 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的钱币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上图银币出土于西安何家村,其形制、重量与开元通宝完全相同。
    思考:这一文物的发现可以说明什么现象?
    试答:

    探究主题一 大放异彩——魏晋隋唐文化的繁荣
    01 史料实证——魏晋隋唐文化的时代特征
    史料一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
    ——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史料二 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摘编自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
    [导读] (1)史料一中“魏晋风度”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
    (2)史料二主要反映了唐朝文化繁荣与融合的特点。
    [探究]
    (1)史料一中的“魏晋风度”在思想、书法、绘画方面是如何体现的?
    (2)依据史料二,概括唐代思想文化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02 历史解释——魏晋、隋唐时期的文化特色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
    ①科学技术成就突出。如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等。
    ②思想界异常活跃。道教系统化,佛教和反佛斗争激烈,儒、佛、道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
    ③体现民族交融的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成就,体现出民族特色和不同的民族风格。
    ④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不同地域的文化带有不同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差别,尤其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南北民歌风格迥异。
    (2)隋唐文化的特点
    ①全面繁荣: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哲学、史学、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全面繁荣。
    ②兼收并蓄:统治阶段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创造了有利于文化发展的社会氛围。各民族进一步交融,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刚劲、豪爽、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中国与亚洲、欧洲甚至非洲都有频繁的往来,文化上得以吸收外来优秀成分。
    ③世界领先:唐朝时期已发明了雕版印刷术;火药用于战争;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④影响深远: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明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
    03唯物史观——唐朝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1)唐朝采取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创造了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氛围。
    (2)内外交通发达,国内各族交往密切,在文化上相互交流、交融,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刚劲、豪爽、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
    (3)中国与亚洲、欧洲以至非洲都有频繁的往来,文化上得以吸收外来优秀成分,比较突出地表现在宗教和艺术方面。
    探究主题二 开放包容——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01史料实证——隋唐文化对外交流的影响
    史料一
    史料二 通过开放,唐文化深刻地影响了周围各国:南抵东南亚;西南至印度;东方则哺育着日本、朝鲜,加速其进入文明之邦的步伐;西方则通过伊朗而与希腊、罗马的文化相交流,既丰富了自己,又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因而提高了当时在国际上的地位。
    ——摘编自刘海峰《试论唐代文化教育的开放性》
    [导读] (1)史料一中图一体现了唐朝时期玄奘为求得佛教真经,西行取经的情景;图二反映了中国佛教的发展影响周边国家,鉴真东渡传授佛法的情景。主要说明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2)史料二简述了唐朝文化的开放性对自身及周边国家的影响。
    [探究]
    (1)史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共同意义?体现了唐朝对外交流的什么特点?
    (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文化开放性的影响。
    02历史解释——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
    (1)交往范围广泛: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与欧洲、非洲也有往来。范围之广,历史少见。
    (2)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
    (3)交往渠道众多:有官方外交往来,公派及民间留学,国家间及民间贸易,佛教的传播等。主要以贸易和佛教为纽带。
    (4)交往内容明显不同:中国传出去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产技术等,推动了各国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外国传入的主要是土特产、物种、艺术,丰富了唐朝的社会生活。
    (5)在交往过程中,中华文化圈形成:唐朝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03 唯物史观——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1)文字方面:日本文字的创制受到了汉字的影响,汉字在朝鲜广泛使用。
    (2)思想方面: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中国的儒学也传入朝鲜、日本,对其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社会习俗方面:朝鲜妇女的发式多模仿南朝,日本的和服深受唐朝服饰影响。
    (4)城市与建筑方面:日本飞鸟、奈良时代的都城藤原京、平城京都是模仿隋唐的长安、洛阳建造起来的;日本寺院建筑也往往模仿唐朝,如唐招提寺是由鉴真大师及其弟子依据唐朝寺院的风格式样建造的。
    (5)科技方面:造纸术传入朝鲜、日本。
    (6)制度方面:日本仿照唐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知识体系]
    [必备术语]
    1.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由于佛教、道教的冲击,儒学地位受到挑战,但儒学正统地位始终没有改变。
    2.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活跃,宗教呈现多元特征。
    3.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艺术具有承上启下的特色,唐朝达到新高峰。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在诸多领域取得新成果,隋唐时期科技走在世界前列。
    5.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注重吸收各族和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
    [典例] 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辛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他们的共同贡献是( )
    A.维护了国家统一
    B.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C.推动了民族交融
    D.带来了中外文化高峰
    [尝试解答] ________
    [通法悟道]
    1.[2024·广东云浮高一测试]魏晋时期,绘画呈现多元化倾向。寄情于自然的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派,宗教人物画也随之大量涌现。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世俗文化的发展 B.民族交融的发展
    C.三教鼎立的形成 D.社会思想的变化
    2.[2024·辽宁锦州高一检测]下表为唐代文艺领域呈现的新现象。
    据表可知,唐代( )
    A.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文艺低俗
    B.佛教世俗化的程度不断提高
    C.文艺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
    D.士人与平民文艺分野消失
    3.[2024·福建龙岩高一月考]唐朝对外交通发达,与域外的经济文化联系频繁。观察唐朝对外主要交通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法显在贞观初年西行前往①地取经
    B.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②地传授佛法
    C.③地向唐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
    D.向西经丝绸之路最远可以到达④地
    4.[2024·北京西城区高一检测]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开元初又遣使来朝” ,“所得锡赍(指钱币)” 则“尽市文籍” 。此现象表明隋唐文化( )
    A.深受异域文化影响
    B.对周边国家有巨大吸引力
    C.是民族交流的产物
    D.首开“中学西传” 的先例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导学
    2.提示:佛教盛行。
    3.提示:儒学的地位最为稳固。
    4.提示:唐诗是研究唐朝历史的一手史料,可以反映唐朝社会兴衰、重大历史事件及民众生活等,如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6.提示:民族关系和谐,民族交融加深;对外开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7.提示: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武器。
    8.提示:反映贾思勰重农抑商思想,他认为农业为本,商业为末业。
    9.提示:反映:唐王朝是当时的世界中心。原因:唐朝本身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10.提示:中日之间存在经济文化交流,日本深受唐朝影响。
    知识点1
    1.(2)①民间 佛教 ③贵儒 儒、道 (3)①三教合归儒 ②老子 ③禅宗
    2.(1)政府财政收入 (2)无神论 (4)①正统地位 ②封建纲常
    知识点2
    1.(1)建安文学 田园诗 (2)诗仙
    2.楷书 书圣 柳公权 以形写神 吴道子 莫高窟
    知识点3
    1.祖冲之 齐民要术 裴秀
    2.赵州桥 雕版 火箭 地球子午线 孙思邈 唐本草
    知识点4
    1.(1)①汉文 ②法显 ③玄奘 (2)①空海 ②鉴真
    2.(1)国际大都会 (2)使节 (3)西亚
    共研
    探究主题一
    1.提示:(1)思想:道教、佛教盛行;书法:王羲之的行书(或《兰亭集序》);绘画: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或《女史箴图》)。
    (2)特点:多元性。原因: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
    探究主题二
    1.提示:(1)共同意义:都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传播。特点: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2)影响:文化开放性扩大了唐朝文化的影响,提高了国际地位;密切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并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精练
    [经典示例·触类旁通]
    典例 B
    [创新应用·随堂检测]
    1.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派”与儒学受冲击相关,“宗教人物画也随之大量涌现”与佛教、道教广为传播相关,体现了社会思想的变化,故选D项;世俗文化与民众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与“寄情于自然的山水画”等相悖,排除A项;“民族交融”不合题意,与山水画等无逻辑关联,排除B项;“三教鼎立”不合史实,魏晋时期佛道发展,但没达到与儒学鼎立的地步,排除C项。
    答案:D
    2.解析:据材料“浅俗的诗歌风靡朝野内外”“接近口语,易懂实用”“迎合市民心理的传奇和词崛起”“伶伎、僧俗广泛演唱”可知,唐代的文艺呈现世俗化倾向,故选C项;世俗化的文艺并非低俗化,排除A项;题干所说为文艺的世俗化,非佛教世俗化,排除B项;“分野消失”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
    答案:C
    3.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可知,③地是日本,在唐朝曾派遣许多使节和留学生,C项正确;法显是东晋时期的高僧,排除A项;鉴真东渡日本,应该是③地,②地是新罗,排除B项;唐朝向西经丝绸之路最远可以到达欧洲,④地是西亚地区,排除D项。
    答案:C
    4.解析:据材料“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尽市文籍”可知,战国至秦朝,汉字就传入周边国家,唐朝时日本的使臣来华把自己所得的金银全部购买了书籍,说明隋唐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巨大吸引力,故选B项;材料强调隋唐文化对外的辐射和传播,而不是深受异域文化影响,排除A项;民族交流强调相互影响,而材料只是隋唐文化对周边的影响,排除C项;单凭材料信息,得不出“首开”的结论,排除D项。
    答案:B魏晋南北朝
    隋唐
    书法
    (1)隶书、草书、行书和________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
    (2)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________”
    (1)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
    (2)颜真卿的颜体和________的柳体最为有名
    绘画
    顾恺之提出“____________”,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1)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2)唐朝的________被尊为“画圣”
    石窟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________
    数学
    南朝________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 592 6~3.141 592 7之间
    农学
    北朝贾思勰著述的《________》,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地理学
    西晋地图学家________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建筑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印刷术
    唐朝已经有了________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火药
    (1)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
    (2)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________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天文学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____________长度
    医学
    (1)________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它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
    (2)唐高宗时编修的《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现象一
    元(稹)白(居易)浅俗的诗歌风靡朝野内外
    现象二
    散文以散化骈,接近口语,易懂实用
    现象三
    大量表现城市生活而迎合市民心理的传奇和词崛起
    现象四
    骈文俗讲、绝句和词为伶伎、僧俗广泛演唱

    相关学案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导学案及答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魏晋玄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案设计,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魏晋玄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精品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精品学案,共5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