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教材核心素养】部编人教版语文七上第12课 《论语》十二章 第1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素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第12课 《论语》十二章 第1课时 课件.pptx
    • 视频
      《论语》十二章朗读 .mp4
    第12课 《论语》十二章 第1课时 课件第1页
    第12课 《论语》十二章 第1课时 课件第2页
    第12课 《论语》十二章 第1课时 课件第3页
    第12课 《论语》十二章 第1课时 课件第4页
    第12课 《论语》十二章 第1课时 课件第5页
    第12课 《论语》十二章 第1课时 课件第6页
    第12课 《论语》十二章 第1课时 课件第7页
    第12课 《论语》十二章 第1课时 课件第8页
    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2 《论语》十二章优质课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2 《论语》十二章优质课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大单元教学第四单元第2课《活灵活现》第1课时精品课件30页pptx、大单元教学四单元第2课《活灵活现》第2课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部论语,千古流传,一位老师,万世师表。
    中国人的仁德智慧,两千年的风骨性格,都蕴藏在这位老师和他学生的对话里。
    假如沐晨同学穿越到了春秋战国,加了孔老师的微信,因为没有掌握古文知识,有点看不懂老师的朋友圈,请你帮助沐晨看懂孔老师的朋友圈。
    1.了解《论语》一书和孔子及其思想。2.能正确阅读,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背诵课文。3. 解读各则语录,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
    任务一 拜礼孔圣任务二 圣人言何(拜读朋友圈)任务三 读懂文意任务四 归类整理文言知识任务五 深入理解(讲解朋友圈)任务六 反躬自省,铭心悟道
    要求:预习检测走近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倡导“仁”,主张“有教无类”,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孔子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思想对世界有深远的影响。
    《诗》《书》《礼》《乐》《易》《春秋》
    《论(lún)语》,儒家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是语录体著作,主要以语录和对话的形式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教育思想及道德观念等,共20篇。宋代朱熹把它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语录体 语录体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就是个人讲话或者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在中国古代,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行。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章之间甚至段落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论语( ) 不愠( ) 吾( ) 三省( ) 逾矩( ) 罔( )殆( ) 箪食( ) 好之( ) 乐之( ) 曲肱( ) 笃志( )如斯夫( )
    圣人言何(拜读朋友圈)
    要求:1.学生自由朗读,关注字音、节奏。2.教师指导重点字音,特殊句子的停顿及语气。比如:(1)“而”这个连接词之前要停顿;(2)关注语气词,“也”音调延长,读出文言的情味;(3)“贤哉,回也!”要重读“贤”和“回”,语调高,读出赞叹和喜悦之情;(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要读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yú jǔ )。”
    分组朗读,互相评价并纠错。
    《论(lún)语》十二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子曰:“ 贤哉(zāi),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要求: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文,让沐晨同学更准确的理解文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按时温习。时,按时。
    不是很愉快吗? 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
    连词,表转折,然而、却。
    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是从各篇第一章第一句中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的人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替人谋划事情。为,替。
    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学习;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又不会越出规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学过的知识。
    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的理解和体会。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个)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连词,表转折,然而、却。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译文: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语气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即颜回(前521—前409),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也有用芦苇制成的。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吃粗粮。饭,吃。疏食,粗粮。
    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弯着胳膊。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连词,表顺承,然后。
    代词,指代“不善者”。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坚定志向。笃,坚定。
    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译文: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文言知识记心中,以后就不用求助他人啦!
    ①不亦说( )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是两个词。可,可以;以,凭借。
    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
    (连词,表转折,然而、却)
    (连词,表顺承,然后)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考点:积累并掌握文言虚词“而”的用法
    常见的考查形式:(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省略介词“以”后面的宾语“之”,即“可以(之)为师矣”]
    [省略动词“择”,即“(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不亦……乎”,意为“不是……吗”,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1.默写一遍。2.选择最喜欢的一章写出个人的感悟、体会。

    相关课件

    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五单元任务一 体会人物与动物的关系19 大雁归来/利奥波德精品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五单元任务一 体会人物与动物的关系19 大雁归来/利奥波德精品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9课大雁归来第1课时课件pptx、第19课大雁归来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呼斯楞-鸿雁mp3、大雁南飞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7 猫/郑振铎精品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7 猫/郑振铎精品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7课猫第1课时课件pptx、第17课猫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歌曲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6 散步/莫怀威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6 散步/莫怀威公开课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第6课散步第1课时课件pptx、第6课散步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6散步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