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2 《论语》十二章随堂练习题
展开【例题展示】对第八章中划线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A.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B.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C.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D.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参考答案】D
【内容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饭疏食”意思是吃粗粮,“饮水”意思是喝冷水,“曲肱而枕之”指弯着胳膊做枕头,“乐亦在其中矣”是自己的观点态度,表示也自得其乐。故断句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考点解说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大多数同学在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当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反复钻研,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层次,把有把握的地方断开。
知识解读
01看虚词 找位置
1.向首发语词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令、凡、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其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
如: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2.句末语气词
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包末尾),耶、与(欤)、积、乎等(经常用于疑间句末尾),哉、 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疑问语气词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这些词或固定结构一般可构成疑问句,故只要贯通上下文 意,就可断句.
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复句中的关联词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成,况、而况、且、若夫、 复句中的至时、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如:
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02 析结构,明句式
文言句子中有些固定的结构可以帮助断句。
a.判断句式 "……者……也”“…-者”“……也”“此诚-..…也"“此则-…"
"不亦……乎”“安……哉""何……为""孰与...…乎"“何……之有””其……乎" "宁……争”“岂……."
如:(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被动句式 “为……所……"“受…………“见..…于……"
如: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03找名代,定主宾
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时间、官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之、其、公、此、君、若、吾、汝、彼等。
主语前、宾语后,一般要断开
如: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是介词短语后置句,“于郡中”是“闻”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吴廷尉”是专有名词(“廷尉”官职名,“吴廷尉”意思为“姓美的延尉”),作“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召置门下"是一个事件,应与后面断开.
04抓对话,定停顿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用“曰”“云”“言”“谓”等词为标志,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
如:孟子见梁襄王/问曰/天下恶乎定/ 梁襄王曰/定于一/ 孟子对曰/孰能一之/梁襄王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05 品修辞 巧辨析
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有顶真、排比、对偶、反复等,同时句式整齐,四六句多,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可以借助这两大特点,帮助断句读。
如:
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③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文言文断句的五大锦囊
1.看虚词, 找位置(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词、疑问语气词、复句关联词)
2.抓对话,定停顿
3.析结构,明句式
4.找名代,定主宾
5.借修辞,巧辨析
(2023·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领略了古诗文的“山川之美”后,彤彤再来请你一起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论语》。
【甲】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节选自《论语》)
【乙】
(4)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①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②。君子笃③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④。”
(5)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节选自《论语》)
【注释】①葸(xǐ):过分拘谨,胆怯懦弱。②绞:说话尖酸刻薄,出口伤人;太急切而无容忍。③笃:诚实,厚待。④偷:刻薄。
请你用“/”给【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
【答案】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明确句意,同时运用以下方法:明词性(根据词性找句子结构),找句式(注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对称句、倒装句等一些固定句式),看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言),据修辞(排比、对偶、反复、顶针)等。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的意思是:一味恭敬而不知礼,就未免会劳倦疲乏;只知谨慎小心,却不知礼,便会胆怯多惧;只是勇猛,却不知礼,就会莽撞作乱。这是一组排比句,根据句子结构“……而……则……”可断句为: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
夯 实 基 础
(21-22七年级上·江苏南京·期中)完成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列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3-24七年级上·河南驻马店·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无方入门不顾。
【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2.下列句子断句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方时/年七岁B.君与家君期/日中
C.择其善者/而从之D.于我如/浮云
(21-22七年级上·山东枣庄·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 B.下车/引之
C.故人至/暮不来 D.学而/不思则罔
(22-23七年级上·山西朔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①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②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③怒,不贰过④,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注释】①蚤:同“早”。②孰:谁。③迁:转移。④贰过:贰,重复。过,过错。
4.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B.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C.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D.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能 力 提 升
(23-24七年级上·安徽蚌埠·期中)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何子少好读书,遇有异书,必厚赀①购之,撤衣食为费,虽饥冻不顾也。每巡行田陌,必挟策以随。或如厕,亦必手一编。所藏书四万卷,涉猎殆遍。盖欲以揽求王霸之余略,以揣摩当世之故。一遇事之盘错难解者,即傅②以古义合之。而有不合则深湛思之竟日继以夜。
(选自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序》)
【注释】①赀(zī):价格。②傅:凭借。
5.请用“/”给画波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而有不合则深湛思之竟日继以夜
(23-24七年级上·浙江金华·期中)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节选)
【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李生论善学》)
7.根据文意断句,限断两处。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23-24七年级上·河南洛阳·期中)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③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④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①资:盘缠。②审:详细。③庶几:差不多。④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23-24七年级上·黑龙江齐齐哈尔·期中)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交友之间尤当审择,虽是同学,亦不可无亲疏之辨。此皆当请于先生,听其所教。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谄谀轻薄、傲慢亵狎①,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推此求之,亦自合见得五七分,更问以审之,宜无所失矣。但恐志趣卑凡,不能克己从善,则益者不期疏而日远,损者不期近而日亲。此须痛加检点而矫革②之,不可荏苒③渐习,自趋小人之域。如此,则虽有贤师长,亦无救拔④自家处矣。
注释:①亵狎:轻佻玩忽。②矫革:矫正、革除。③荏苒:时间渐进,推移。④拔:挽救。
9.请用“/”符号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
(23-24七年级上·广东茂名·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3-24七年级上·福建龙岩·期中)阅读古文经典,可以汲取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请你认真阅读以下两篇文章,和小语一起完成后面的问题。
诸葛靓①在吴,于朝堂②大会,孙皓③问:“卿字仲思,为何所思?”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上闻之大说。
《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诸葛靓(jìng):字仲思,他父亲诸葛诞反司马氏,被司马昭杀害。他入吴国,任右将军、大司马。吴亡,逃匿不出。②朝堂:皇帝议政的地方。③孙皓:吴末君主。
11.文中有个句子小语不懂怎么断句,请你用“/”帮他断句,限断两处。
在 家 思 孝 事 君 思 忠 朋 友 思 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文言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如范读、带读、自由读等,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逐渐掌握文言文的语感。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诵读中思考、领悟文言文的深层含义。
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根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2.消除对文言文断句的恐惧心理,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初中语文10* 往事依依/于漪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a href="/yw/tb_c405079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0* 往事依依/于漪课后复习题</a>,文件包含第10课往事依依教材中的考点人物描写原卷版docx、第10课往事依依教材中的考点人物描写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单元6 散步/莫怀威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77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6 散步/莫怀威达标测试</a>,文件包含第6课散步教材中的考点环境描写原卷版docx、第6课散步教材中的考点环境描写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6 散步/莫怀威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a href="/yw/tb_c405077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6 散步/莫怀威课堂检测</a>,文件包含第6课散步教材中的考点标题的作用原卷版docx、第6课散步教材中的考点标题的作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