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2 《论语》十二章 学案3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2 《论语》十二章 学案3第1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2 《论语》十二章 学案3第2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2 《论语》十二章 学案3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12 《论语》十二章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12 《论语》十二章学案设计,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掌握一些句式和重点词语,提升文言素养。
    2.了解《论语》这部经典及其基本内容,结合孔子生平及其思想的介绍,体味古代先贤的个人修养与求学方式。
    3.思考孔子的现代价值,汲取其精华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论语》这部经典及其基本内容,品味经典,品味先贤思想。
    难点:感受先贤的个人修养培养方式。
    【学法指导】
    1.先秦文言文诚然不好理解,但同学们要学会迎难而上,首先根据课文注释理解文章大意,再通过反复朗读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2.《论语》十二章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部分,需要反复咀嚼,直至领会。
    3.请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当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当代人的个人修养,认真思考在这瑰丽的传统思想中,哪些是我们该接受的。
    【预习案】
    任务一:知孔子 明《论语》
    1.走近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2)30—50岁,欲仕不能。
    (3)50—55岁,在鲁从政。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孔子思想:
    (1)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即仁爱、爱人)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2)教育思想
    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等。
    2.《论语》
    《论(lún)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3.文体知识 ——语录体(教师讲解)
    语录体,就是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在中国古代,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多用口语,故称之为“语录”。现在也指从文学家或思想家的著述中,选录优美警策之文辞或能裨益身心之名言,编辑而成的作品。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任务二:读课文 梳文意
    (一)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划分节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ɡ),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ɡōn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二)疏通文意
    (1)子( )曰( ):“学而( )时( )习( )之( ),不亦说( )乎?有朋( )自( )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 )而( )不愠( ),不亦君子( )乎?” (《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 )日( )三( )省( )吾身( ):为人谋( )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 )不习( )乎?” (《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吾十有( )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 )矩( )。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4)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矣。” (《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
    (5)子曰:“学而( )不思( )则( )罔( ),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子曰:“贤哉( ),回( )也!一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 )之( )者不如( )好( )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子曰:“饭( )疏食( ),饮水( ),曲( )肱( )而(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 )。择( )其善者( )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 )上曰:“逝( )者如斯( )夫,不舍( )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 )可夺( )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 )学而笃( )志,切问而近思,仁( )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探究案】
    任务一:析文意 深探究
    1.你如何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
    明确:“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与“习”统一起来。学了知识,时常去复习它,这是愉快的事。
    2.第二章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用了三个疑问句,形成排比句式,同时加强了语气。“吾日三省吾身”总述本段内容,下文是反省的内容。曾子从三个方面反省、检查自己:诚实、诚信、学习。
    3.第三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明确: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环境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
    4.第四章讲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什么?“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复习旧课,领悟新知。
    不是。孔子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过去的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关键是“知新”。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了什么学习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见解是很精辟的。
    6.第六章如何塑造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的?
    明确:运用对比手法,将人们不堪其忧和颜回不改其乐进行对比,突出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
    7.第七章运用了什么修辞?讲了学习的哪三个层次?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则论语的哲理。
    明确:顶真;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学问也是一样,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效果,那就要对学习产生热爱之情。
    8.简要评析第八章孔子要阐述的观点。
    明确: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9.结合第9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明确: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保持谦虚,取长补短,这样才更有利自己的成长。
    10.怎样理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确:这里指孔子勉励弟子要珍惜时光。说流逝的时光如河水一样不分昼夜地流去,说明了时间的宝贵和一去不复返的特点,表达了惜时如金的人生感悟,勉励弟子一定要加倍珍惜时间。
    这里是孔子用积极的心态来看人生,勉励人们要不断进步。人生如河水一样,不断地向前流动。孔子告诉人们:“注意呀!你们看这水,过去的都像这样,向前去!向前去!而且是昼夜不停地向前去。”人的一生中,思想、观念都要不断地进步。如果满足于今日的成就,就会落伍。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孔子是要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运用对比来说明,即使是普通人,也是有些坚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很困难的。
    12.怎样理解子夏说的“博学而笃志”?
    明确:“博学”指广泛学习和学问渊博,“笃志”指要有坚定的志向。整句就是要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
    任务二:巧分类 用《论语》
    1.你能根据个人修养、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对《论语》进行分类吗?
    2.默读以下三则材料,说说分别印证了《论语》十二章中的哪些内容。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材料一: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有时)夜昏怠,辄以水沃(洗)面;食不给,啖(吃)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材料二: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表(上奏章)封羽为汉寿亭侯。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张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三国志》
    材料三:戴(选)公从东出,谢(安)太傅往看之。谢本轻戴,见,但与论琴书,戴既无吝色(为难的神色),而谈琴书愈妙。谢悠然知其量。
    ——《世说新语,雅量》
    材料一:安贫乐道 材料二:坚守道义 材料三:宽厚平和
    启示:博学笃志,君子之行;德才兼备,君子之风。
    3.如果我们教室黑板上方要张贴一幅标语,你会选择《论语》十二章中的哪一句?请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提醒我们学和思在学习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习、立志、提问、思考,这不仅是求学之道,也是我们一生要坚持的学习、工作方式。
    【发散案】
    1.你认为孔子所讲的内容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
    示例:我认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句最打动我,因为这句话说出了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应该有自己坚定的志向,并为之坚守下去。
    2.宋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所学《论语》十二则,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3.《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我们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明确: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学习《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本国的文化传统。

    相关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12 《论语》十二章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单元12 《论语》十二章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检查预习,课堂活动,课堂达标,复习提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2 《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2 《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 温故知新,问题探究 借故生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12 《论语》十二章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12 《论语》十二章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品简介,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课文解析,《论语》的语言特点,研习与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