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案,共5页。
1.读准字音、句读,读懂课文,熟读成诵。
2.学会本课生字词,感受“而”字在文言文中的妙用。
3.结合课后延伸阅读,进行实现目标与策略运用的初步思辨。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感受“而”字在文言文中的妙用。
2.结合课后延伸阅读,进行实现目标与策略运用的初步思辨。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故事猜想,点燃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看到这些图片你能一下子说出这些图片所暗示的故事的名字吗?挑战一下!(依次出示图片)
生:坐井观天、亡羊补牢、狐假虎威、揠苗助长。
师:这些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我们称之为——
生:寓言故事。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生:守株待兔。
师: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认真写课题。“待”的左边是双人旁,表示在路口等待。在这个故事里守株待兔的人是在哪里等待的呢?
生:是在田里的树桩旁等待的。
师:守株就是守着树桩,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板块二:读通——留足时间,反复尝试
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它跟我们前面学过的课文不一样,因为这是一篇——
生:(齐说)文言文。
师:是的,和我们学过的《司马光》一文一样,这也是一篇文言文,先听老师读一读。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则寓言故事,不认识的字可以看看拼音,觉得拗口的地方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
板块三:读懂——学法交融,聚焦难点
师:接下来我们还要读懂课文的意思,如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生:可以参考注释,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师:这位同学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学习方法。课后练习也提示我们要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请同桌两人合作,一个人读句子,另一个同学借助注释试着说说句子的意思。
师:故事开头的“宋人”注释中没有给出解释,但是故事结尾有——
生:(齐读)宋国!
师:(出示一幅地图)早在春秋时期国家被分成了许多小国,这里就是宋国(红笔圈画),宋人指的是宋国人。故事中的宋国人是一位——(出示词卡“耕者”)。
生:(齐读)耕者。
师:“耕”的左边也是一个生字(出示字卡“耒”)。生:(齐读)耒!
师:平时我们常常说耕地、耕田,想一想,“耕”字里的“耒”是什么意思?
生:“耒”是古代的一种农具。
师:这是注释告诉我们的,你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能知道“耒”的意思呢?
生:我看到课文的插图上,农夫旁边就放着耒。
师:你真会观察。同学们仔细看,“耒”字里藏着一个“木”,“耒”是用木头做成的一种农具。看来“耒”在田间劳作中是多么重要的工具,怪不得“耕”字里有“耒”,像这样劳作的人,我们称之为——
生:(齐说)耕者!
师:注释中说“走”的意思是“跑”。看来“走”这个字的意思古今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示“走”的古文字)你看,在古时候,“走”这个字多像一个人甩开臂膀,迈开大步在——
生:奔跑!
师:对。我们再来看这一句“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颈”是指哪儿呢?摸摸看。(学生做动作)
师:对,颈子是连接着身体和脑袋的那部分,“颈”右边的“页”字表示头。兔子撞上树桩后,颈子一下子——
生:折断了。
师:很好。在“释其耒”里面,“释”是什么意思呢?再请个同学来当当农夫,演一演“释其耒”。
师:谁看懂了,什么叫“释其耒”?
生:“释”就是放下的意思,“释其耒”就是放下了他的农具。
师:这个句子写了农夫做的事情和心里想的。谁来读给大家听?
生: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师:老师听出来你读懂了这句话,农夫“释其耒”然后“守株”,想的是“复得兔”。
板块四:读透——情境联想,学文明理
师:读懂了课文的意思,接下来让我们到农夫的田里去看看当时的情景。故事就发生在(指贴图)大树桩的旁边,由这个大树桩引发了后面的故事,请同学们找一找、圈一圈文中带有“株”的词语。
生:我找到了“有株、触株、守株”。
师:对,而且故事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发展的。
师:农夫每天在地里干活,可是有一天,突然——生: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师:在读这个句子时候,你的眼前仿佛闪过什么画面?
生:我看到一只兔子飞快地跑着,一下子撞到了树桩上,颈子折断死了。
师:你看到一只兔子飞快得跑过,你能读出这样的画面吗?
(生语速较快)
师:老师听出了急促的感觉。
生:我看到兔子跑得很快,没有注意到前边的树桩,猛得撞了上去。
师:那一瞬间你好像听到了什么?
生:兔子撞树的声音。
师:速度快,撞得重,因此一下子把颈子给撞断了。这里的“触”可不是轻轻触碰,而是重重地——
生:撞!
师: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读起来就会扣人心弦,更有意思了。在田间干活的农夫,捡到这只又大又肥的兔子,他一定高兴地自言自语——
生:今天运气真好!
师:他捡到一只兔子,还想要更多的兔子,于是就有了后面的故事。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一边读句子,一边想画面,你看到农夫在做什么。
生:我看到农夫把农具一丢,坐在树桩旁很悠闲地等着兔子。
师:农夫一心指望兔子再次撞上树桩。
生:他还想着要是每天都有兔子来撞树桩就好了。师:课文中用一个字概括了农夫心里美好的想法、
愿望,这个字是——生:(齐说)冀!
师:今天没有等到,怎么办?生:明天继续等。
师:就这样,等了一天——一个月——农夫始终不
离开大树桩,这就是——
生:(齐说)守!
师:然而,兔不可复得——
生:而身为宋国笑。(板书“笑”)
师:我们来听一听,宋国人有的说——
生:哈哈哈,你这个人真可笑,兔子怎么可能天天都来撞树桩呢?
生:你看禾苗都快枯死了,等兔子来撞树桩,不如把田里的庄稼照顾好。
师:不如踏踏实实做好眼前该做的事情。
生:无论你等多久,都不会有希望,因为上次的兔子可能是受到了惊吓才撞到树的。不会有同样的兔子也来撞树。
师:就像大家说的,如果把偶然发生的事情当成了全部的希望,其结果只能是一场空。
师:这则寓言故事是战国末期韩非的《韩非子·五蠹》里的一个故事,《守株待兔》的故事后面还有一句话,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师:韩非劝诫帝王,如果还一直用过去的老办法来治理当代的民众,不进取、不改变,那就会像这个守株待兔的人一样。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没有守株待兔这样的人或现象?(学生交流略)
师:古人用小故事向我们传递了深刻的道理,守株待兔的行为不可效仿。请大家试着结合黑板上的词语背一背课文。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阅读回顾,梳理导入,文字积累,理解题意,初读文言,理解大意,文本细读,理解背诵,讲好故事,学习劝说,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