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枫桥夜泊》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枫桥夜泊》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第1页
    《枫桥夜泊》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第2页
    《枫桥夜泊》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 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泊、愁、寺”等生字词,理解“枫桥、夜泊、渔火”等词语的含义。
    2.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3. 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等,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联想和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3.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古诗的内涵和意境,培养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让学生体会诗人羁旅在外的孤独、忧愁之情,感受古诗所蕴含的情感之美。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
    2.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背诵古诗。

    (二)教学难点

    1. 深入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羁旅之愁,理解这种情感产生的背景和内涵。
    2. 帮助学生体会古诗中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的妙处。

    三、教学方法

    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人的情感。
    2.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古诗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想象画面。
    3. 问题引导法: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理解古诗的重点和难点。
    4.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 拓展延伸法:介绍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其他作品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1. 制作包含《枫桥夜泊》诗句、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的教学课件。
    2. 准备有关寒山寺、枫桥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古代江南水乡的夜景图。
    3. 查找与诗人张继相关的资料,包括生平、其他诗作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音乐导入
    - 教师播放古筝曲《渔舟唱晚》,同时在大屏幕上展示一些江南水乡的美丽夜景图片(如河流上的小桥、河中的小船、岸边的灯火等)。音乐声中,教师说道:“同学们,在这悠扬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中,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江南水乡。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江南水乡夜景的古诗——《枫桥夜泊》。”
    2. 背景介绍
    - 教师简单介绍古诗的背景:“《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张继,字懿孙,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这首诗是他在科举落第后,途经寒山寺时所作。当时,他心情郁闷,羁旅他乡,面对江南水乡的夜景,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在介绍过程中,教师在课件上展示张继的画像和相关资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0分钟)

    1. 自主朗读
    - 教师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枫桥夜泊》,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同时,让学生把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圈出来。
    - 学生读完后,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古诗中的生字词,如“泊(bó)、枫桥、夜泊、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寒山寺、夜半钟声”等,带领学生认读。对于一些容易读错的字,如“泊”(在这里读 bó,表示停靠),重点强调。
    2. 指名朗读
    - 教师指名几位学生朗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朗读情况,主要从字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恰当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针对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如纠正读音、划分节奏等。
    - 教师示范朗读,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方式,再次自由朗读。
    3. 感知内容
    - 教师提问:“同学们,读完这首古诗,你们能说说从诗中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氛围吗?”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整体氛围,学生可能会回答出“孤独、忧愁、安静”等。教师接着问:“那你们从诗中看到了哪些景物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默读古诗,找出诗中的景物,为理解诗句做准备。

    (三)理解诗句,想象画面(20分钟)

    1. 小组合作理解诗句
    -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 4 - 5 人。每个小组发放一张印有《枫桥夜泊》诗句的纸张,要求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讨论诗句的意思。
    -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适时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重点字词和难懂的地方。例如,对于“月落乌啼霜满天”这句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月落”是月亮落下,“乌啼”是乌鸦啼叫,“霜满天”并不是说天上都是霜,而是一种寒冷的感觉,霜华满天,给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对于“江枫渔火对愁眠”,教师提示学生“江枫”指江边的枫树,“渔火”是渔船上的灯火,“对愁眠”是对着愁绪难以入眠。
    -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纠正。教师在各小组汇报的基础上,对诗句的意思进行总结和讲解:“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的枫树与船上的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2. 想象画面,描述意境
    -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闭上眼睛,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教师用轻柔的声音说道:“同学们,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诗人张继,在一个深秋的夜晚,你乘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月亮渐渐西沉,一只乌鸦在啼叫,周围弥漫着寒霜。你看到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此时的你,心中满是忧愁,难以入眠。远处,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传来了阵阵钟声……”
    - 片刻之后,教师让学生睁开眼睛,在小组内分享自己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每个小组推选一名描述得最生动的同学,向全班描述画面。在学生描述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思考画面中所蕴含的情感。例如,当有学生描述到“寒山寺的钟声在寂静的夜晚格外响亮,感觉钟声一下一下地敲在我的心上,让我更加孤独和忧愁”时,教师可以引导其他同学体会这种以声衬静、烘托情感的手法。
    -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在课件上展示一些与学生描述相符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如寒山寺的夜景、枫桥边的小船等),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

    (四)深入探究,体会情感(20分钟)

    1. 分析诗人情感
    - 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诗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的忧愁。那你们知道诗人为什么而忧愁吗?”引导学生结合古诗的背景(张继科举落第,羁旅他乡)来思考。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诗人张继在科举落第后,心情本来就很郁闷,又远离家乡,在这深秋的夜晚,独自一人在船上,面对周围的景色,触景生情,心中充满了羁旅之愁、落第之憾。”
    - 教师进一步引导:“诗中的哪些地方最能体现诗人的这种忧愁呢?”让学生再次研读诗句,从诗句中寻找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和意象。例如,学生可能会指出“愁眠”直接体现了诗人的忧愁,“月落、乌啼、霜满天”营造的清冷氛围烘托了诗人的孤独和忧愁,“夜半钟声”在寂静的夜晚响起,更增添了诗人的愁绪。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2. 体会表现手法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很多精妙之处,同学们能发现吗?”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 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古诗的表现手法:
    - 动静结合:诗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是动态描写,“江枫、渔火”是静态描写,动静相衬,营造出一种清幽寂静的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只写静态或动态的效果,让学生体会动静结合的妙处。例如,“如果只写江枫、渔火,画面会显得过于平静;而只写月落、乌啼,又会过于喧闹。动静结合,让画面更有层次感,也更能烘托出诗人的心境。”
    - 借景抒情:整首诗通过描写江南水乡的夜景,如枫桥、寒山寺、霜、钟等景物,将诗人的羁旅之愁融入其中,借景抒情,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把诗中的情感直接表达出来,再与原诗对比,感受借景抒情的魅力。

    (五)朗读背诵,加深理解(10分钟)

    1. 多种形式朗读
    -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男女分读、小组齐读、配乐朗读等。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要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情感。例如,在配乐朗读时,教师选择节奏舒缓、略带忧伤的音乐(如《琵琶语》),让学生在音乐的烘托下,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情感,读出韵味。
    - 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进行指导,对朗读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如纠正读音、指导情感表达等。
    2. 背诵古诗
    - 在学生熟读古诗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背诵。教师可以采用提示诗句的方法帮助学生背诵,如先说出诗句的前半句,让学生接着背诵后半句,然后逐渐减少提示,让学生完整背诵。
    - 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小型的背诵比赛,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背诵得又快又好。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如小贴纸、书签等),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积极性。

    (六)拓展延伸(10分钟)

    1. 同类古诗拓展
    -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与《枫桥夜泊》主题相似的古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等。
    - 教师简单讲解这些古诗的内容和情感,让学生体会羁旅思乡之情在古代诗歌中的普遍体现。然后,让学生比较这些古诗与《枫桥夜泊》在情感表达、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点。例如,在情感表达上,都是表达思乡或羁旅之愁,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直接抒情的成分更多,而《枫桥夜泊》则以借景抒情为主;在表现手法上,《夜雨寄北》通过想象未来相聚的场景来反衬当下的孤独,与《枫桥夜泊》的动静结合、以声衬静等手法有所不同。
    2. 寒山寺文化介绍
    - 教师向学生介绍寒山寺的相关文化知识:“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历史悠久。寒山寺因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而闻名遐迩,寺内有很多与这首诗相关的文化遗迹,如枫桥、钟楼等。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聆听寒山寺的钟声,感受古诗的意境。”
    - 教师在课件上展示寒山寺的图片(包括寺庙建筑、枫桥、大钟等),并播放一段寒山寺钟声的音频,让学生对寒山寺有更直观的了解。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寒山寺的钟声为什么会成为一种文化象征?它在《枫桥夜泊》这首诗中有着怎样的意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古诗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七)课堂小结(5分钟)

    1. 内容回顾
    -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枫桥夜泊》的诗句、生字词、诗句的意思、描绘的画面、诗人的情感以及古诗的表现手法等。
    -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如“哪位同学能说说‘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诗的意思?”“诗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情感总结
    - 教师强调:“《枫桥夜泊》这首诗,通过描写江南水乡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张继羁旅他乡的孤独和忧愁。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色之中,运用了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等精妙的表现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古诗的魅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多读古诗,感受古典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文化内涵。”

    (八)课堂练习(5分钟)

    1. 基础练习
    -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一些与《枫桥夜泊》相关的练习题,如: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泊:bó、pō;啼:tí、dī);解释下列词语(夜泊、渔火、对愁眠);默写古诗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些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2. 拓展练习
    - 教师布置一个小的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枫桥夜泊》所描绘的画面,写一段短文,要求加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字数在 150 - 200 字左右。教师巡视学生的写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如提醒学生注意运用描写手法,体现出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九)课后作业(5分钟)

    1. 复习巩固
    - 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将诗句的意思讲给家人听。
    - 收集其他描写羁旅思乡之情的古诗,至少三首,并了解其作者和创作背景。
    2. 实践作业
    - 画一幅《枫桥夜泊》的诗意图,要求能体现出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枫桥夜泊》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音乐和图片导入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读、理解诗句、体会情感等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和问题引导的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交流。朗读背诵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了古诗的韵律美和情感。拓展延伸部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表现手法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今后可以增加更多的实例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拓展练习中,部分学生在写短文时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想象与古诗的意境相结合,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如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范例。此外,在课堂时间的把控上还需要更加精准,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充分展开,又不拖堂。

    相关教案

    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搭石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搭石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统编版(2024)白鹭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统编版(2024)白鹭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准备,教学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枫桥夜泊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质疑导入,激发兴趣,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四句,出标图片,帮助理解,总结全诗,体会感悟,开阔视野,延伸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