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枫桥夜泊》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长相思》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鸟的天堂》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月迹》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习作:____即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案及反思
展开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学生能正确读写“窠、旷、怡”等生字词,理解“凛冽、闲逸、心旷神怡”等词语的含义。
2.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不同的美。
3.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动静结合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等,感受课文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 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想象四季之美。
3.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2. 让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四季之美,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学习作者抓住不同季节的典型景物和独特时段进行描写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1. 体会作者在描写四季之美时所蕴含的细腻情感,理解作者独特的审美视角。
2. 帮助学生掌握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四季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2. 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感受作者的情感。
3. 问题引导法: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4.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5. 读写结合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并通过小练笔等形式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准备
1. 制作教学课件,包括四季的图片、视频、课文朗读音频等资料。
2. 准备与四季相关的古诗词卡片。
3.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谈话导入
- 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同学们,一年有四季,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就像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为什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喜欢的季节和原因。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点评和互动,然后说:“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笔下的《四季之美》,看看她眼中的四季有着怎样的独特之美。”
2. 作者简介
-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清少纳言的资料:“清少纳言是日本平安时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著称。《四季之美》这篇文章就充分展现了她对大自然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展示一些日本平安时代的文化图片,如服饰、建筑等,让学生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 初读课文
-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字音和节奏。
- 听完音频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纠正读音错误。
2. 学习生字词
-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生字词:“窠(kē)、旷(kuàng)、怡(yí)、凛(lǐn)冽(liè)、逸(yì)、黎(lí)、晕(yùn)、漆(qī)、幕(mù)、愈(yù)、旷(kuàng)、怡(yí)、免(miǎn)、添(tiān)”,带领学生认读。对于一些容易读错或写错的字,如“晕”(多音字,在文中读“yùn”)、“凛冽”(注意字形)等,重点讲解和强调。
- 讲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如“窠巢”(鸟兽昆虫的窝)、“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凛冽”(寒冷刺骨)等,通过图片、例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
3. 整体感知
- 教师提问:“同学们,读完这篇课文,你们能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四季的吗?每个季节又写了哪些独特的景致呢?”引导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四季的名称,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每个季节下面简单记录相应的景致,如春天(黎明)、夏天(夜晚)、秋天(黄昏)、冬天(早晨),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把握。
(三)精读课文,体会四季之美(25分钟)
1. 春天之美
- 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中描写春天的段落,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春天黎明的?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春天黎明的美?”
- 学生默读后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鱼肚色的天空”“微微的红晕”“红紫红紫的彩云”等词句,体会颜色的变化之美。教师提问:“这些色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让学生感受春天黎明的柔和、温馨。
-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春天黎明的图片,有天空从鱼肚色逐渐染上红晕,再到彩云出现的动态画面,让学生将文字与画面结合起来,进一步体会春天黎明的美。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春天的段落,读出那种轻柔、舒缓的感觉,读出对春天黎明之美的赞叹。
2. 夏天之美
- 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描写夏天的部分,思考:“夏天的夜晚有什么独特之处?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作者描写了明月、萤火虫等景物。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这句话的意境。教师提问:“在细雨蒙蒙的夜晚,萤火虫的微光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作者说这情景着实迷人?”让学生理解这种朦胧之美,体会萤火虫在雨夜中飞行所带来的诗意。
- 教师播放一段夏天夜晚有萤火虫飞舞的视频,同时播放轻柔的夏夜音乐,让学生在视听享受中感受夏天夜晚的宁静与美丽。然后,教师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朗读描写夏天的段落,读出宁静、迷人的氛围。
3. **秋天之美》
-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朗读描写秋天的部分,然后小组讨论:“作者眼中秋天黄昏的美表现在哪里?有哪些关键词或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小组讨论后,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等句子,体会秋天黄昏的动态之美。教师提问:“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这些画面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生机与和谐,体会归鸦归巢、大雁南飞所蕴含的情感。
-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秋天黄昏时归鸦、大雁飞行的图片,配上萧瑟的秋风音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黄昏的氛围。教师和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秋天黄昏的壮美和深沉。
4. 冬天之美
- 教师引导学生齐读描写冬天的段落,然后提问:“冬天早晨的美有什么特别之处?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这段话。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说闲逸的心情和寒冷的冬晨很和谐?这种和谐之美你能体会到吗?”让学生理解冬天早晨的寒冷与人们在室内享受温暖的闲逸形成的对比,体会这种独特的美。
- 教师展示冬天早晨有雪或有霜的图片,以及人们在室内围着火盆取暖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冬天的寒冷与温暖。然后,教师让学生带着对这种和谐之美的理解朗读描写冬天的段落,读出那种闲适、惬意的感觉。
(四)深入探究,领悟写作手法(20分钟)
1. 动静结合的手法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描写四季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作者在描写四季之美时运用了一种很特别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回答出动静结合。
- 教师以春天为例进行分析:“在描写春天黎明时,天空颜色的变化是静景,而彩云的飘动则是动景;在描写秋天黄昏时,夕阳斜照西山是静景,归鸦急急匆匆地飞、大雁比翼而飞是动景。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有什么好处呢?”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 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动静结合使文章更有画面感,让景物更加生动形象,能更好地表现出四季的美,也能体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只用静景或动景描写的文段,与课文中的动静结合描写进行对比,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这种写作手法的妙处。
2. 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描写时段
- 教师提问:“同学们,作者描写四季之美时,选择的观察视角和描写时段都很独特,你们发现了吗?”引导学生思考。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没有写春天百花盛开的白天,而是选择了黎明;没有写夏天炎热的中午,而是写了夜晚;没有写秋天丰收的场景,而是写了黄昏;没有写冬天的雪景,而是写了早晨。这种独特的选择有什么意义呢?”让学生讨论。
-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这种独特的选择让我们看到了四季中那些容易被忽视但又极具魅力的时刻,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视角,使文章更具新意,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四季不同时间的别样之美。
(五)情感升华,拓展延伸(15分钟)
1. 情感共鸣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对四季之美有了新的认识吗?作者对四季的热爱之情有没有感染你们呢?”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在学习课文过程中的感受。
- 教师播放一段四季风景变换的视频,视频中有优美的音乐和抒情的旁白,旁白内容是对大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不同季节中的美好经历和感受,如春天在田野里放风筝、夏天在河边捉鱼、秋天在树林里捡落叶、冬天在雪地里堆雪人等。
- 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在便签纸上写下自己对四季之美的感悟,然后在小组内分享。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自己的感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拓展阅读
- 教师推荐一些描写四季的古诗词,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
-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张古诗词卡片,卡片上有一首古诗词。要求小组内成员合作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其中描写的季节之美,然后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朗读并讲解古诗词。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不同文学作品中四季之美的不同表现形式,拓宽文学视野。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 内容回顾
-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课文中描写的四季之美(春天黎明的色彩之美、夏天夜晚萤火虫的朦胧之美、秋天黄昏归鸦和大雁的动态之美、冬天早晨的闲逸之美)、作者运用的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描写时段,以及同学们分享的对四季之美的感悟和拓展阅读的古诗词内容。
2. 情感总结
- 教师强调:“《四季之美》这篇课文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四季的独特魅力,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对四季的热爱。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热爱我们周围的世界。”
(七)课堂练习(5分钟)
1. 基础练习
-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给下列生字组词(窠、旷、怡等);根据意思写词语(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心旷神怡);选择正确的读音(晕:yūn、yùn)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些练习,巩固所学的生字词。
2. 拓展练习
- 教师布置一个小的写作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选择一个季节,描写这个季节中一个独特时段的美(100 - 200字)。教师巡视学生的写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如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选择独特的观察视角。
(八)课后作业(5分钟)
1. 复习巩固
- 背诵课文,抄写生字词,每个三遍。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四季之美和作者的情感。
2. 实践作业
- 用画笔描绘出你心目中《四季之美》的画面,可以是单幅画,也可以是一组画。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四季之美》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谈话导入和作者简介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文的期待。初读课文环节让学生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掌握。在精读课文部分,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问题引导、情境创设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学生深入体会了四季之美,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在深入探究写作手法环节,对比分析和小组讨论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动静结合、独特观察视角等写作技巧。情感升华和拓展延伸部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的讨论效率不高,部分学生参与度不够,今后需要在小组分组和讨论引导方面进一步优化。在写作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在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时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的训练。此外,在教学时间的把控上还可以更加精准,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充分展开,又不出现时间过长或过短的情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085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四季之美教案设计</a>,共1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课时目标,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085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四季之美教案设计</a>,共4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授课课题,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