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上册盼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上册盼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细读课文,感受多样表达,课后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围绕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体会作者从不同角度将重要部分写具体,写生动。
重点和难点:
围绕“盼”的中心意思,体会作者从不同角度将重要部分写具体,写生动。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女孩蕾蕾得到了一件她最喜欢的雨衣,于是,她每天都盼着能穿上雨衣外出。那么,在她盼着穿雨衣外出的过程中,具体写了哪几件事呢?
2.师板书:盼下雨、盼出门、盼雨停
通过这一件又一件的事例,让我们感受到她强烈期盼穿上雨衣外出的心理。
二、细读课文,感受多样表达
过渡:默读课文3—1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课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2.找出相关语句。看看作者是怎样把盼穿雨衣的过程写具体的?并认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一)心理描写
1.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失望、无奈)
2.路上的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幸福和激动)
3.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埋怨)
4.“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担心、渴望)
5.“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 (强烈期盼)
过渡:作者除了通过心理活动来表达“盼”,还通过哪些描写写出了盼?你能读出语言背后的“盼”吗?
(二)语言描写
分角色朗读,从这些语言中,我感受到了什么?
1.“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兴奋)
2.“可是……还差半小时啊。”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不情愿)
3.“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期待、迫切之情)
4.“可是……不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焦急)
5.“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口,我就脸红了。
(更加急切之情)。
过渡: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是交织在一起的,语言描写时,加上这些动作、心理,更生动,更具体。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
(三)动作描写
1.路上的行人加快了脚步,我却放慢了脚步。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放慢"和“加快”形成对比,表现雨来时我的兴奋、激动)。
2.“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 (兴奋)
3.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地跑进了楼门。 (兴奋)
过渡:除此,还有哪些细节描写写出了“盼”?请同学们找出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它写具体的?
(四)环境描写
1.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 (拟人 兴奋与激动)
2.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 (拟人 急切、失望)
3.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比喻 喜爱、渴望)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盼》,你能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表达了中心意思“盼”?
1.围绕盼,选择了几个重要事例。
2.作者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从不同角度将重要部分写具体、写生动。
三、课后延伸:小练笔
在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假如你独自一人在家,请围绕“怕”从心理、语言、动作、环境等方面来具体写一写当时的情景。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盼第二课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精读感悟,品味细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7 盼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导入,引发期待,自读感悟,整体感知,相机指导,查漏补缺,梳理文脉,感知文意,研读重点,提取事例,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7 盼第二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研读课文 ,聚焦心理活动,读写结合,学有所获,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