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人音版清晨教学设计
展开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歌曲《清晨》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2/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第三乐句是旋律的重复,第二、第四乐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变化。第二部分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优美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随后,歌曲在“D.C.”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渔舟唱晩》是由近代古筝家娄树华改编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下,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架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生活范围和认知进一步提高,体验感受与探索音乐的能力增强,所以设计了声势、对口型唱、绘图形谱等环节,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在今后的学习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有感情地演唱《清晨》和聆听《渔舟唱晩》,体验大自然的美,感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道理
2.通过听唱法、对比法、类比法和奥尔夫教学法中声势练习、图形谱、打击乐器伴奏等基本教学手段更好地感受和掌握歌曲。
3.能够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清晨》;聆听感受《渔舟唱晩》的安宁悠远和描绘出的渔民们在夕阳西下时满载而归、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带着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感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清晨》;聆听《渔舟唱晩》,感受乐曲中描绘的傍晩景色。
教学难点:对比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以及对相似乐句特点和音准的掌握。
教学资源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古筝、纸、画笔等
教学设计
本课的设计中,运用启发、引导、鼓励等教学方式参与教学活动的始终,以及“做运动”、“打击乐器伴奏”、“听乐曲画一画”等环节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丰富了课堂情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开发想象力,主动探究歌曲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声势导入
1.用《清晨》伴奏作为背景乐带领学生做声势。
2.早起运动身体好!那么今天我们即将要学习的这首歌曲就是《清晨》(出示课题)
跟随师活动身体
生:早晨
1.利用《清晨伴奏做背景音乐,在学生还未学习歌曲时就已初步感受歌曲情绪;
2.利用声势教来活动身体,让学生感受活泼轻松的音乐课氛围。
二、教唱歌曲
1.初次聆听。
2.再次聆听
a:【播放第一部分】(拍手)b:【播放第二部分】(柔和舒缓的手势)
c:【播放第三部分】(拍手)
3.对口型演唱
4.教唱难点
a:教唱第一部分的第二、第四乐句。
b:教唱第二部分的第二、第四
乐句
c.完整演唱歌曲提示学生坐端正,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5.打击乐器伴奏
生:活泼欢快生:优美抒情生:活泼欢快生对口型演唱生学唱两个乐句歌谱,并齐唱策二两段歌词
生学唱两乐句谱,并齐唱第段歌词。
生完整演唱。
初步聆听,整体感知乐曲情绪。
分段聆听,让学生感受情绪的变化。对口型演唱使学生熟悉歌曲,且能聆听歌曲旋律。运用对比法使学生发现旋律的特点:旋律相似,音处不同。
运用类比法使学生找出第二部分的相似乐句。增加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集中生注意力,提高积极性。
三、聆听《渔舟唱晚》
1.聆听一个乐段师弹奏乐段,引导生说出旋律的特点(下行),描绘了夕阳西下的美景。
2.聆听整首乐曲
乐曲描绘了一副夕阳西下时,渔民们满载而归、歌声四起的晚景画面
生绘图形谱
生聆听音乐,谈感受
绘图形谱,让每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感受音乐。感受乐曲的安宁悠远,感受乐曲描绘的景色,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四、小结
1.讨论我们应如何对待时间?
2.时不待我,只争朝夕。
生自由畅谈
知识渗透,让学感知时间的珍贵
五、板书设计
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课 朝夕清晨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课 朝夕清晨优秀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互动发声,聆听感受,动作体验,歌曲学唱,情感升华,乐器展示,歌曲伴奏,实践创造,展现智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年级下册清晨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四年级下册清晨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节奏练习,初步熟悉歌曲,听辨旋律,视唱曲谱,学唱歌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艺版四年级下册第十课清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湘艺版四年级下册第十课清晨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学唱歌曲,多种形式表现歌曲,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