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2024)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师生探究,教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1.知道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了解氧气的主要化学性质,能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化学反应,能准确描述磷、木炭、硫、铁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氧气的主要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氧气的主要化学性质.
四.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或下潜到水下作业,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
观察分析1.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观察它的色、态、味等物理性质。
2.“鱼能在水中生活”这一事实说明了水中溶解的有 。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教材33页第1段氧气物理性质(注意描述气体物理性质前5个方面)
1.氧气的物理性质:① 标况下(或通常情况下), 色 味 体;②密度比空气 ;③ 溶于水;④降温,氧气会变为 色的液体和 色雪化状的固体。
演示实验:实验2-2检验氧气的方法:将 的木条 集气瓶 ,若 ,则该气体是氧气。
【讨论交流】能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空气中的氧气吗? 。(在空气中火星,在氧气中复燃——氧气的含量不同,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师生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2-3,2-4,补充实验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
点拨:1.描述的现象:火焰(或光)、热量、生成物特征。(放热是所有燃烧共有的现象)
2.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生成物的名称属于实验结论)
3.点燃与燃烧的区别与联系:点燃是反应条件,燃烧是反应现象,所以不能将反应条件写成燃烧。
4.由于所有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所以书写反应表达式时,必须写上反应条件(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不需写)。
讨论1:1.在做硫在氧气里燃烧时,集气瓶内要预先装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在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
(1)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利于铁丝燃烧。
(2)铁丝前端要系一根火柴的目的是 引燃铁丝 。
(3)集气瓶内要预先装少量水或者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4)要等火柴即将燃尽再插入氧气瓶中的目的是防止火柴燃烧消耗氧气,不利于铁丝燃烧。
【讨论2】结合34页讨论,并阅读教材34-35页最一段话,思考以下问题:
1.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是物质与空气中的 发生反应。
2.碳、硫、磷、铁等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了反应的现象与
有关;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反应的现象不同说明反应的现象与 有关。
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 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如点燃)能与磷、硫、铁丝和木炭等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知识链接:在教材27页图2-3实验中能否用木炭、硫、铁代替红磷?为什么?
1.不能用铁代替红磷其原因是:铁不能在 中燃烧。
2.不用木炭、硫代替红磷其原因是:产物是 ,不能产生 。
若用木炭、硫代替红磷,应对该装置进行改进:即可将集气瓶中的水换成 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能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气体,产生压强差)。
【教材练习】完成教材36页“练习与应用”第1、2题(把答案写在课本上)。
教(学)后反思:1.本课时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2.学生掌握知识容易。3.学生对现象描述不是很清楚
反应物名称及颜色
在空气中的燃烧现象
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硫磺
( 色)
发出 色火焰
发出 色火焰;放出 ;生成有 气味的气体
木炭
( 色)
在空气中发红
发出 光; 热量;生成能使 变浑浊的气体。
细铁丝( 色)
在空气中持续红热
剧烈燃烧, 四射;放出热量;生成 色固体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氧气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化学性质 设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共3页。